一
提前准备
申报课题的困难性,只要参与过的老师肯定都深有体会,所以这个建议小编放在第一条。一定要提前准备!提前半年都不一定有好点子,希望有意向老师都能尽早开始。最少提前一个月动笔,那些一周就能下好本子还能中的不是他本子有多好,是人家影响力在圈子摆着呢,不要比这个。
二
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选题,如何进行选题呢?(重点)
第一:要格外关注背景、政策、战略、规划,从不同层级、不断总结、深入思考。
研究对象国家-省-市-区-校,从大到小的发现问题,规划之间并不冲突,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国家级的近期的热点有乡村振兴、公共卫生安全、文化软实力、老龄化、全媒体时代、职业教育等等,学界的学者肯定会更加关注未来的宏观的背景,优质的选题是清楚的将地方与国家的整体战略具体承接的方式的具体路径说明。
做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国家级视野的建立,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看这个现象会面对什么问题,提出解决的路径,学者要有建立在国家级视野的问题意识,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所学进行研究。
第二:选题要关注个人和团队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
1、结合个人选题的前期研究成果:
①申报书的内容要求需不需要隐去某些信息,例如发表时间、出版社、个人姓名和课题题目。
课题负责人主要相关代表成果如下:
[1] 心理学视角下某平台传播文化的分析(论文,独著,已发表,核心)
②注意分类,相关论文数量、专著数量和研究报告数量。
申请人前期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获得成果共计10篇,其中论文5篇,专著2部,研究报告3篇。
2、选择团队成员,要针对选题弥补课题申请者前期研究成果不足。
方法如下:
①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同事或者同学,关注平日合作,体现团队感,不是临时拼凑的。
②多元化,例如:“海南地区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团队成员可以在海南地区的学者+农村农业方向的学者+大数据计算机方面的学者。
③学界+业界,例如:“新媒体时代XXX的舆情监控路径研究”,传播学的学者+技术人员+高校舆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统计分析/大数据的成员。
第三:选题要重视方法/技术/理论/背景
以“艺术学”为例,关注的理论可以有设计、视觉、经济、文产、旅游、城市规划等等,政策方面可以偏向新的国家节奏,传统街区、古村落等等,技术方面偏向某平台、某技术、某方法等等。
第四:选题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题目。
观察近三年国社科和省社科的已中的题目,选择3到5个符合自身的题目。国家或者省份会有一定的方向,给很多课题一定的数量,希望学者更多地研究对国家或者省份有利的题目,找到这些重点,这些重点不一定跟你所学的专业有关但是要了解宏观上的背景和政策。
第二步:总结发展重点并且联系自身情况,关注省、市或者本校的情况。
第三步:提炼特色。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前期的研究成果确定1到2个研究方向,融合地域或者学校的特点做交叉研究。
最后,要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关注背景和政策。
ps.
这里补充一点:交叉学科和交叉选题的突出优势。
学科交叉的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的新认识。
优势:整合资源,突破创新;思想碰撞,综合性解决问题;方式创新,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例1、研究的是传播学面临的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介技术迭代的速度快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添加任何一个元素,例如中老年群体,具有研究意义的题目就可以是全媒体时代中老年群体对未来的某个发展发现的作出研究。
例2、之前很火地“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让年轻的人们不再焦虑,这段视频属于流量视频,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在认识论上起到什么效果?
例3、在2020年B站五四青年节广告,何冰以青年宣言《后浪》为词,认可、赞美与寄语年轻一代,“奔涌吧,后浪”的也属于流量视频,但是喜剧的一幕是激动的确只有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对于这个流量视频表示无感,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和宏观的时代背景探究背后的原因。
三
课题申报书如何整理?
做课题研究时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研究综述,研究综述到底如何写呢?
首先要找到一篇核心类的文献,一般搜索文献的时候使用的就是知网,那么如何利用知网找到相关性更强,质量更高的文献呢?
使用知网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在首页搜索文章啦,保姆级的小技巧如下:
这个之前小编已经分享得非常详细啦,可以直接跳转:
→ 如何利用知网找到相关性更强,质量更高的文献
其次,核心文献怎么读?
第一步:略读引言、摘要、结论,先读一部分,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然后精读全篇。
第二步:发现规律,进行分类,找到共同点是什么。
然后,研究综述的破届与创新。
现有的逻辑/认知/假设/结论是什么?分析汇总整体的学术基础。
研究综述做大的目的是有自己的研究观点,所以就需要创新。
综述三问:是真的吗?全面吗?有例外吗?
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