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武术申报理由】***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看招!接我一记螳螂拳

时间:2023-04-25 17:06:2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深圳沙井人冼润长,作为非遗项目“华林派螳螂拳”的第三代传承人,不仅将“螳螂拳”带进深圳校园,还将中华武术传播到海外,发扬光大。

侠之大者,大隐于市。

身着黑色对襟武术服的冼润长,在练功房里打了一套螳螂蹦步拳,一招一式仍步法矫健、虎虎生威。不过,由于年事已高,整套拳打下来,63岁的他已经开始微微喘气。

曾经的冼润长,一直在深圳和佛山两地奔波,经营着香港堂叔冼国林位于佛山的一项工程。谁也想不到,这位身材矮小精干的中年男人,竟然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武术大师。

今年5月,螳螂拳和深圳沙井蚝生产习俗一并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该遗产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冼润长就像一位功夫大师那样——拳脚好而话少。话少,是因为不太会讲普通话,他的粤语口音很重,需要一旁的曹师母翻译。在介绍自己时,他笑称,“冼润长”的发音和“仙人掌”相似,“叫我‘仙人掌’好了”。

仙人掌,生命力极其顽强,像极了冼润长的人生故事。

家学渊源

冼润长是土生土长的沙井人,从小在父亲冼应登的精心指导下习武,练就了一身绝技。除了以螳螂蹦步拳为代表性的拳术套路之外,刀、枪、剑、棍无所不能。

中国传统武术螳螂拳发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鼻祖王郎所创。在沙井广为流传的 “华林派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个分支,属于北拳南传。

曾经,宝安沙井尚武成风,民间习武风气日盛。冼应登自幼学习莫家拳,有一定武术功底。当年,一直做蚝生意的他经常去香港,经结拜兄弟陈贺球介绍,有幸结识了李崑山。

李崑山来自山东,自幼在崂山华严寺习武,深得螳螂拳真传,在医药和拳脚功夫上自成一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崑山辗转落脚香港,开馆授徒,成为“华林派螳螂拳”南传祖师。1936年,冼应登在香港拜李崑山为师,成为第二代传承人。此后,每次再到香港卖蚝,冼应登都会去找李崑山习武。

1941年底,日寇攻陷香港,李崑山生活陷入困顿。冼应登不忍师傅流落街头,便带李崑山一起回到沙井。李崑山有一副铮铮傲骨,不愿长期受冼应登接济。他懂医术,便自制跌打损伤膏和药酒在街头售卖。

在冼应登的建议下,很多沙井青年前来拜李崑山为师,但因为李崑山授课严格,青年们嫌习武太过辛苦,纷纷退学。半年下来,除了冼应登、冼应宝、冼应根、冼应创、冼应添五兄弟外,没有一人能坚持下来。

1947年,主修习武兼舞狮的沙井馀庆社开班授徒,大家邀请李崑山开馆授徒,冼应登担任助教,开馆后收的弟子有陈云青、陈云山以及年仅11岁的陈培等。

除了得到李崑山的武术真传外,冼应登还学到了跌打医术真传。李崑山曾对弟子说:“如果只懂武术不会医术,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术宗师。因为习武随时会意外受伤,如受伤不能自医就无法继续习武。”这也是一种武医兼备的武德表现,即武以保家御敌,医以救死扶伤。沙井成立沙井人民医院后,创始人之一的冼应登便是第一任副院长。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