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省杰青申报】“双非”大学是从“诸清”出来的吗?秘诀在这里

时间:2023-04-13 08:08: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出国后获得德国洪堡学者、澳大利亚伊丽莎白女王学者称号,先后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斯文本科技大学、迪肯大学等高校工作,来湖州师范学院前为迪肯大学特聘首席教授。

2022年1月7日,西安工业大学发布消息,该校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潘洪革教授出任《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主编(Editor-in-Chief)。这意味着,潘洪革教授已正式加盟西安工业大学。

潘洪革现任西安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曾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7年至今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副主编(Editor)。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浙江省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和杭州市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为第五届(2003年)杭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和浙江省“新世纪人才151工程”。

PlanC

接受学生的督促

【效果⭐,难度⭐】

如果“杰青”同事也不复存在的话……或者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导师培养成杰青?虽然这个方法很多人觉得是段子,但是某种程度上其实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基金委对杰青的要求是是45岁之前。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能上杰青的人,普遍是30-40之间,最多四十大一点。卡年龄上的也是有的。但是无论怎么算,实际上用以申报杰青项目的前期成果,比如化学学科的JACS和Angew都是三十多岁发表的。而这些代表作文章,很多周期也很长。可能是一个或者几个博士四五年的成果。

因此,是真实存在:一个人报考了一个30多岁的教授的博士。辛苦了四五六年,发了几篇文章。然后毕业的时候,导师上了杰青。

有网友表示自己认识的一位杰青的团队里面,就有好几位青年教师是这样的。甚至该杰青做报告的时候都在讲这个故事:这篇文章做了好久,一作谁谁谁做了好多年没有结果。自己的经费当时都快花完了,就和学生说“你还是坚持做吧,做出来就能发文章,做不出来我的实验室关门大吉。”当然,最后这个文章成功发表了顶刊。学生毕业成为了该教授手下的得力干将,该教授也凭借这些成果上了杰青。

来源:各高校官网、高绩、知乎、百度百科等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