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近代申报新闻】抚州举报世遗专家论证会,吸引“智囊团”献策。

时间:2023-04-04 19:48:1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生态的水墨画。她是弥足珍贵的,在城市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奇迹般地得以保全,而成为一方可以寄养心灵的故土;她又是无与伦比的,虽是旧街、古巷和老宅,却是当地人生生不息的家园,是传承了千年的活态遗产。

福建船政堪称传统中国拥抱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这里是近代中国造船、钢铁和航空工业的摇篮,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建之地,也是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自救悲壮历史的纪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福建船政还是中国工业遗产的代表性遗存。

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人

寻找符合福州特色的申遗路径

一是因地制宜,从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近年申遗成功的一系列案例出发来考虑,强化申遗的城市概念,讲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故事并展现福州及其周边优越的山-江-湖-海自然环境特色。

二是以创新申遗作为高效申遗的驱动力。从全球和亚洲的角度审视福州的资源禀赋,寻找符合福州文化特征、现状条件和发展方向的申遗路径。突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数千年立国建都、八闽中心、聚族而居、弘扬文脉、近代辉煌的历史轨迹,将“三坊七巷”等作为近代福州城市转型的突出代表,同时使福建船政及马尾船厂等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第一个国家工业特区的典型案例。

三是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深化福州的OUV。加强与亚洲其他遗产城市如孟买、艾哈迈德巴德、槟城、马六甲、顺化等案例的比较,进一步提高福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可读性及可显示性。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执行主任

用世界的眼光看福州三坊七巷与福建船政

福州三坊七巷和福建船政在中国的古代史和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阐释好它们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需要从世界的眼光进行识别和论证。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福州城经历了多次拓城,形成“三山鼎立、两塔对峙、中轴线千年未变”的城市基本格局,三坊七巷从唐代纳入城市范围,见证了城市从封闭式管理到开放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名人大家表现出的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近代西方文化的主动认知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而福建船政,建议从留下来的规划、建设等文献资料中,进一步论证其结合当时国际先进的工业小城镇功能布局,与中国人独特的轴线对称、社会和谐的规划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意义,而这一空间格局至今基本保存完整。

杜晓帆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讲好福州民居营建的逻辑故事

分布在福州城乡的宅第、古厝、庄寨等民居,都体现出中国古代由中原地区往福建山区大规模移民迁徙而带来的文化传播与交融,在城乡形成以“家族聚居”为核心的社会居住形态,以“修齐治平”为核心的内在精神追求,同时在山林经济开发、经济贸易往来、城乡人口流动等方面相互关联,是中国古代城乡聚族而居、土地开发、经济交往、人口迁徙以及精神生活的典范。

三坊七巷、永泰庄寨等构成以家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生活、商贸系统,影响了城乡社会的物质形态构成、社会文化氛围等,在快速城镇化时代作为物质见证与文化联结,保存完整并持续发挥着社会功能与效用。城乡居民建筑同构的营建逻辑,反映出深厚的地域性营建技艺,体现出福州地区鲜明的建筑与装饰特征,福州要讲好这个营建逻辑故事。

潜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福建船政建筑群见证“西风东渐”

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一,诞生了造船、动力、钢铁、航空等工业的多个“中国第一”,还在科技、教育、军事、文化等方面独领风骚,推动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遗存角度来看,福建船政遗址群不仅有轮机车间、绘事院、铁水坪、铁胁厂等实物遗存,还包含大量有纪念意义的附属设施旧址,是目前洋务运动工业遗产保存状态最佳者。

当然,现在工作的缺环还很多,首先需要加强工业考古,包括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建构筑物年代辨识、机械设备补充征集、历史文献档案梳理,以期准确描绘出工艺流程和工业及交通布局的演变,并进行核心物项核验与价值评估,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还需注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同时,还可考虑船政人物、事件与三坊七巷等的关联,以福建船政遗址群为核心形成中国接受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见证。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福州:东亚历史城市的近代曙光

申报世界遗产,在阐述突出普遍价值时,应强调独特性和比较优势。福州在申报世界遗产时,应当注意在时段上、性质上与福建已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有所区别,讲清、讲好福州的独特价值和遗产故事。

福州自五代、宋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东南都会城市;明清以来,建筑风格对琉球、日本有明确的影响;近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福州迄今保留了相当完整的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朱紫坊)、领事馆建筑(烟台山)、福建船政工业体系等,是中国这一古老文明在近代努力转型和启蒙的集中缩影,也是东亚文明在近代际遇的突出代表。价值阐释的关键在于对历史积淀到近代启蒙这一转折的见证,而非割裂地看两部分。福州反映这一价值的一系列城市考古遗迹、街区、名人宅院、领馆、医院、教堂、厂房、工业区等,在国内无出其右者,真实性、完整性俱佳。建议以“福州:东亚历史城市的近代曙光”为主题,精炼串联相关资源,组织申报世界遗产。

郑国珍省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对照世界遗产标准深化提升

对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三坊七巷,要对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深化提升。对于具备条件还没列入预备名单的,比如福建船政等要积极争取。

三坊七巷是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三坊七巷申遗中,要按照OUV突出普遍价值标准,把我们所具有的唯一性,不断深化优化。建议至少一年组织一次三坊七巷研讨会,围绕申遗几个标准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将其唯一性梳理出来。

福建船政申遗要改变思想理念。船政保护理念要从文物保护走向遗产保护,对于福建船政要有工业遗产的概念。除建筑外,还有生产流水线、技术成就、教育、人文等,从多方面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进程,以及整个中国的工业、人文、价值思想等等,要将福建船政作为一个整体来凸显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再进行提升。

何经平福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三坊七巷申遗 突出三个“注重”

三坊七巷申遗,要更加注重建筑的研究——三坊七巷装饰艺术、建筑布局等,很中国、很福州。要深入研究三坊七巷建筑的地域、年代、文化特征,体现特色,加强街区与城关系的研究,如街区在城市中的作用、地位,街区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关系。

要更加注重专业保护——按照世界遗产完整性、真实性的标准,从点线面进行全面保护。同时要科学划定保护区划,增加监测与防灾预警系统,在业态选择上也要符合保护要求。

要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适合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符合世界遗产管理要求的保护管理机制。明确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保护管理机构与运营机构要分离,保护管理措施要制度化。

福建船政申遗重在价值研究,提炼OUV。要对照老照片、老图纸,做好考古工作,做到建筑与遗址保护相结合。

楼建龙 (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考古是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唯一表达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表达中,考古所能提供或展示的实证材料尤为重要。对于三坊七巷,考古是对其时空体系进行合理解读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发掘而揭露或获得的地下遗迹、遗物标本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也成为三坊七巷地下历史文化遗产的唯一表达。三坊七巷的考古工作,既要注重于坊巷格局、水系道路的发掘,同时也要对地面建筑展开系统考古调查。多年来的福州城市考古实践已经证实三坊七巷在福州城市形成、社区进化以及早期筑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地位,要加强这些已获取的考古资料有效展示及合理利用。

对于福建船政建筑,更加深入的考古工作将有助于这一近代工业遗产的完整性解读。建议考古调查的范围应扩展至福州地区的闽江沿岸,在寻访造船及码头遗迹的同时,将相近时期的炮台建筑等防御性军事设施作为船政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申遗的整体范畴。

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论证会发言摘录

雷光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主任

着力挖掘和提升闽江河口湿地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最近十年,全球在迁徙候鸟、候鸟栖息地保护上投注更多关切,闽江河口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河口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不少“明星”物种在此停留,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的条件。过去十多年里,闽江河口湿地在保护和修复上也取得显著成效,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种群的数量都有稳步提升。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接下来,申遗工作重点将围绕闽江河口湿地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挖掘、保护和提升展开。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申遗专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究论证,让专家发挥所长,参与实地调研、交流讨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希望能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提交一个非常完美的申遗文本。

兰思仁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咨询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世界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福州方案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效。闽江河口湿地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一定基础,在保护、科研、政治、文化等方面展示出极高的价值。

为推进申遗工作,建议为闽江河口湿地寻找新定位,以国际重要湿地为着力点,强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模式。同时,对湿地资源再次普查,围绕国际标准补充完善调查。站在世界遗产角度看闽江河口湿地,还需做好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历史篇章,多与文化专家互动,把故事讲好讲透。相信闽江河口湿地遗产地建设经验,能够为世界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福州方案和福州智慧,为世界遗产和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张朝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进申遗三步走

纵观我国过去30多年的世界遗产申报历程,基本都经过了价值认识、综合整治、国际沟通三个阶段,结合闽江河口湿地的实际情况,也要有节奏地“三步走”。

价值认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闽江河口湿地符合世界遗产申报的哪项标准,最有竞争力的是哪一条,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需要各界对该价值形成共识。

综合整治是最考验基层组织执行能力的阶段。要综合考虑申报及未来发展与管理需要,考虑国际规则与国内实际情况,系统整治周边环境。

在国际沟通阶段,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专家及其他国际重要力量的沟通,让他们认同湿地的世界遗产价值并采取积极行动。

申遗过程中,专家的启动力、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当地社区与企业的支持力及省政府、国家部委的决定力都不能少,必须齐心协力做好这项系统工程。

仝川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站长,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写好闽江河口湿地的大文章

闽江河口湿地,既能讲好候鸟故事,也具备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文章”的条件。

闽江河口区处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分布着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鳝鱼滩、蝙蝠洲、道庆洲、塔礁洲等众多湿地,像一串绿色珍珠镶嵌在闽江福州段两岸及出海口,其中“五脏俱全”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迁徙水鸟的一个重要越冬地和繁殖区,被誉为鸟的天堂。

不仅如此,该湿地还是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一个国家级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历史上该区域水网纵横,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数千年,构成了一幅自然湿地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是在串珠状湿地上讲好候鸟故事,还是将自然湿地景观置于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更大背景之下,值得进一步探讨。

常青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国家林草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管理规划是统筹保护发展的前提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有着较好的基础,它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有4项湿地生态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评定标准,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功能。从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的保护基础也日渐夯实。

为做好申遗工作,建议从彰显湿地重要性入手,做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关注代表性保护物种,不断提升湿地知名度。同时要做一个较完善的闽江河口湿地候鸟栖息地保护管理规划,对保护范围、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状况等全面评估,分析湿地目前面临的威胁和压力,突出滨海湿地及其生态过程保护、珍稀鸟类及生物多样性价值保护等普遍价值的保护,注重展示与教育功能。在申报时,就要考虑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张骁鸣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讲好闽江河口湿地的动人故事

教育展示价值,是闽江河口湿地又一重要价值,在与观鸟协会、教育协会、中小学等的广泛互动中,为全面呈现湿地自然遗产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福州历史文化和地理生态的初步解读,我认为福州具有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潜力。它经历了海岸地质地貌变化,人居聚落或城市空间拓展变化,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连带变化,与河口滩涂的陆地化、生存空间的不断迁移扩张具有某种同步性。因此,“地貌生态演化与生活方式演进相融合”,是否可以初步提炼为福州的双遗产特征,值得进一步探讨。

具体到闽江河口湿地,它是地貌生态演化与生活方式演进的当代前沿,即在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和本地居民的转变适应下,确立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当然,候鸟栖息地的自然遗产价值本身,正是这一模式的突出成果。建议做更多前期研究准备,串起讲好“故事”的线索,让“故事”更生动可读。

闫泽群 黄海湿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推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声

世界遗产中心对于世界遗产的认定,强调突出普遍价值。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重要栖息地。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将是对中国在这一迁飞路线上候鸟栖息地保护完整性的重要补充,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突出普遍价值。申遗过程中,可将“中华凤头燕鸥”打造为湿地的“明星”物种品牌。

在申遗执行层面,建议制定申遗路线图,在可列入世遗预备名录后,逐步开展国际重要湿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IUCN绿色名录、世界遗产申报等工作,通过阶段性目标,实现统筹兼顾、连连突破,有助于最终申遗成功。与此同时,建议加强国际交流,打造国际“朋友圈”,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除举办和参与国际性会议外,鼓励观鸟爱好者、民间志愿者、小朋友在不同平台上讲述中华凤头燕鸥等的保护故事,传递更多声音。

宋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与研究北京中心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注重遗产资源的综合整理与发掘

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中,申报已然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申遗首先要基于国家利益和战略。由此,申遗第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开展与国家战略相契合的研究与阐述。遗产本底(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是客观存在,但世界遗产申报却是一个价值重新阐释的过程。申报对象的事实是相对客观存在的,但选择的申报路径是多样的、有差异的,申报路径的不同,决定了申报文本材料的不同。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要系统全面地梳理遗产资源,不限于自然遗产,也不限于自然文化遗产,要综合地进行整理和发掘。在基础调研部分,甚至可能扩大到闽江流域所涉及的自然与人文历史演进的过程和范围。

申遗过程中,拥有一支持续稳定的队伍非常重要,包括稳定的政府组织团队,以及高水平的多学科技术团队和学者。

闻丞 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一步论证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闽江流域在自然美景、地质地貌和生物生态方面均有突出普遍价值,这一点已被国际普遍认可。闽江全长虽仅有500多公里,但其流域内及周边遗产价值要素密度,在中国和世界上均有突出地位。

研究结果显示,湿地具备生物生态类自然遗产价值潜力,也具备海洋类自然遗产价值潜力。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得到了严格保护,但其自然遗产完整性还需开展长期、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先,闽江河口和马祖列岛共同构成世界珍禽中华凤头燕鸥的一片繁殖季节栖息地;其次,闽江河口是候鸟迁飞区关键栖息地的一环,如何认知、阐释和体现遗产完整性,是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需要优先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决定着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遗产的最适宜路径。(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吴晖 孙漫 蓝瑜萍)

来源: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福州工作站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