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近代申报新闻】上海还没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一江一江”沿岸近现代工业遗产能成为突破口吗?

时间:2023-03-07 04:50:1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提法让市政协委员吴永美兴奋不已。“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产业遗产也是上海城市的光辉记忆。”岁月的变迁、沧海桑田、昔日的“工业绿带”能否成为保持上海历史脉络的“生活水带”?吴永美、朱锋、马建勋、廖卓允等87名委员共同提议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深刻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所说的话。就是延续城市历史的脉络,像“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的古建筑,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建议、提案都提倡保护旧建筑、旧街道、旧工厂等城市记忆。

“申请遗产”保护独特的城市产业记忆。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我国最早的工厂、水厂、发电站都在这里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已经成为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城市。”吴永美等委员认为,这些丰富的产业遗产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留下的城市记忆是唤醒延续城市历史脉络的活力。

据这些委员的调查,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55个,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中的28个省市中至少有一个世界遗产,但上海还没有世界遗产。“这是上海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短板。近现代工业遗产正是上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突破口。”

纵观全世界,世界遗产中亚洲只有印度和日本各有近现代工业遗产。在第一和第二份中国产业遗产名录中,上海占23席,90%集中在一江一江沿岸。2015年,市文物局公布了上海现存的300处工业遗产。“其数量多,范围广,质量上乘,在国内很少见。上海近70%的产业遗产连续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狭长地带,只需对该地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能减少对城市发展和平民生活的影响。这是无比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吴永美等委员表示,有关部门应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要求调整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持城市工业记忆和历史脉络。

"上海对产业遗产的独立保护体系尚未形成."委员们通过考察发现,现阶段产业遗产保护仅限于建筑和建筑群的保护和再利用,与产业遗产密切相关的工业区空间肌理、工业景观等历史环境和整体格局被忽略。“经常只保护物质遗产产生的建筑物使用价值、空间利用价值,无视对产业遗产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这一部分同时收集、整理、宣传和利用不足。”委员们指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工业邻居、工业园区没有进入正式保护的视野。

去年,杨浦滨江沿岸增加了2.7公里贯通地区,使滨江工业区原有的特色空间和场所大幅度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保护了10多个现有工业产业的内容、生产机构、设备等具有核心和近利的工业遗产。“这种以产业传承为核心的设计和实践为保护和改造树立了榜样。”

提高历史建筑的日常监督水平

余国明代表参观了多处优秀的历史建筑,在汾阳路79号和东平路9号都发现了局部破损情况,但业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承担日常维护功能。

历史建筑为什么难以保护?余国明分析至少有三个原因。目前,保护类别2种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根据“原工艺、原材料、原型式”,维修维护成本较高,部分历史建筑维修单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韩元。按照相关规定,保护维修必须委托专业检查、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推荐目录中一般是比较大的企业,一般不承担“中、少数”项目。日常专业物业管理人员不定期进行“体检”,难以进行“预测性”日常维护性维修,往往在造成巨大损伤后才进行维修,加重负担。因此,目前的日常监督是以人为主导的日常巡逻,很难实现上海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017年6月,鹿路888号发生了优秀历史建筑物拆除事件,重修难度已经很大。”

他建议加大对个人、系统住房所有者的支持力度,尽快研究保护性报酬补贴的实施细则。“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在顶层设计和法理基础上提高了支持力度,奠定了基础,具体实施还需要政策标准和实施细则。”

此外,历史建筑保护的智能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武钢大厦等10个优秀的历史建筑飞行员安装了历史建筑智能监控设备,不断监测建筑倾斜、位移、裂缝、振动情况,与地球电网2.0建设对接,完善了后续废弃闭环,但在全市历史建筑覆盖范围及技术优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把优秀的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两会上,一位代表提出了“两难”问题。有时我想拍这些美丽的历史建筑,却发现外墙上挂满了空调外气。怎样既能保护好历史建筑风貌,又能让其中的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

时润伦代表访问的结果显示,上海优秀的历史建筑共有1058座,3075栋,绝大多数位于市中心,相当一部分位于繁华的商圈。余国明还发现,优秀历史建筑的个人装修非常普遍,这种小巧精细的装修工程量很广。

,不加以规范和约束也会对优秀历史建筑造成较大破坏。

时筠仑建议,历史建筑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使传统适应现代生活可持续使用;同时要尊重和吸收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和色彩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使新老建筑整体和谐。茹国明则建议,市级层面出台全市统一的优秀历史建筑小、微装修管理指导性文件,区、县房屋管理部门与街道、房管所和公房集团共同组成联动巡查队伍,事中联合专家、物业及第三方专业单位提供专业指导,事后进行符合性验收,并在日常巡查中加强随机回访,将事前审批转变为全过程巡查监管。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邬林桦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徐佳敏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