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无声、触动心灵,能够产生长久的教育效果。
3. 融合式学科德育解决“进入学科的价值观教育”难题
2008 年,我进入海淀进校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课程育人是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学科育人的观念转变不够,忽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内在需要,忽视对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要素的深度挖掘。教师在行动上也有困难,缺少学科育人的方法策略,找不准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常常出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贴标签”的现象。
2017 年,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了“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该项目聚焦学科育人,深入探索“进入学科的价值观教育”难题,引导教师从“做题”“做事”向“做人”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转变。我们扎根课堂,以课例为载体,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聚焦教师学科德育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在试点学校、试点学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学科德育是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将具体学科知识链接生活实际,形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意义的教与学过程。学科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科德育的实施基础是把握学科本质,体现学科思想与方法。学科德育的应有形态是教学与德育相融共生,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德育要素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实现有机融合。
各学科有五大共同的德育范畴,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各学科各自具备的独特的德育范畴“X”,整体构成了“5+X”学科德育范畴。学科德育在课堂上的落地须具备四个要素:目标、情境、任务和评价。学习目标要体现素养导向,使学科与德育自然融合;创设真实情境,关联学习与做事、做人;找准迁移关键,设计挑战性的任务;学习评价,促进知行合一,体现核心素养发展进阶。
例如,由海淀进校孙京红老师指导、海淀区五一小学刘莹老师执教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调查与记录”一课,其在教材中的情境是“评选吉祥物”,离学生的真实生活较远。教师便设置了一个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情境—“当你上了三年级,你会选择哪种兴趣课”。这个问题是真实的,也是学生非常关心的。因此,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调查与记录。当调查结果出来后,还真有学生因为看到最终的结果和自己的意愿不符而掉了眼泪。真情境带来了真体验,数据有了力量和温度,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要尊重数据,尊重大家的意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民主公正的价值观教育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三、进阶式师德培养让育“德”真实发生
教师的育“德”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能力。一名教师从入职之初对教师职业价值认同较弱,到逐步“拥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与使命感,拥有远大的教育志向,拥有浓烈而深沉的教育情怀,把教育当作信仰来追求与行动”,这期间需要教师培训者遵循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帮助教师实现师德修养的进阶发展。
1.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师德培养的重点
新任教师师德培训的目标是使新教师做到有规矩、守底线,加深职业理解,增强职业认同;对于骨干教师,重点进行教育情感的培育,培育其浓烈的爱学生、爱教育的情感;对于示范型教师,重点提升其教育境界,坚定其理想信念,培养其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教育精神;对于专家型教师,重在提升其教育情怀,培育其引领教育改革的使命感。
2. 创新师德培训的方式
传统师德培训以听报告为主要形式,单向的输入使得教师被动接受,心动而不行动。师德培训低效或无效的重要原因是培训中教师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自觉缺位。因此,需要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和教师学习的特点,创新师德培训形式,让教师从被动走向主动参与和实践。
(1)师德实践活动
新教师对于师德培训存在“不愿意听、听了不信、信了不做”的问题,面对这个难题,我们创新师德培训的方式,开展师德实践活动,将新教师带入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可观察、可体验、可感受的鲜活事件、人物、环境资源,使教师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达到提升认识、转变观念和态度的目的。比如,我们将新教师带到了寄读学校,带他们了解寄读学校教师每日陪吃、陪住、陪学习的真实生活;我们把新教师带到了培智学校,当他们看到培智学校的教师脸上还有被学生伤过的疤痕后,他们会像培智学校的教师一样蹲在地上,帮学生系鞋带、整理服装;我们把新教师带到了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他们给杜丽丽烈士雕像献上花圈,含泪聆听烈士生前的事迹。师爱融化了新教师的抱怨,师爱约束了新教师的言行。
(2)浸润式实践型专题研修
浸润式实践型专题研修是指学习者沉浸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之中,通过角色体验、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耳濡目染感受品质习惯,并通过持续跟进,迁移应用,改进行为。比如,我们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的优质资源,针对科学骨干教师开展浸润式实践型专题研修(见图 1)。教师们走进中科院,在与科学家近距离的接触中了解了学科前沿,感悟到了科学精神,体会到了科教兴国的真正含义。
一位参加研修的骨干教师写下了感言:我们走进科学家研究的真实课堂,这个真实的课堂不仅指科学研究的真实环境,还有我们真实的体验,以及科学家真实的科研情怀的传承。在真实的课堂体验中,我们不仅对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更体会到了科学家牢记于心的时代使命、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对事业的坚韧执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3)“教育家情怀”培育课程
2018年,海淀进校成功申报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领航工程是要将“专家型教师”培育为卓越的“教育家型教师”。我们重视学员的思想修为,以“教育家情怀”为主线,通过党小组活动、师德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使学员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断坚定教育理想,树立大教育格局,引领教育改革。名师成长工作坊是“教育家情怀”培育课程的特色课程之一。我们走遍了名师学员所在的地区,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探寻名师成长轨迹,提炼名师特质,挖掘了“心中有爱,心中装满了学生”“眼中有光,总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等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坚持不放弃”“不断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不断突破自己”等名师成长的“密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工作坊的教师受到了生动的师德教育,名师自身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再升华。
教师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章来源丨《中国教师》杂志2021年第9期,原标题为“师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 者 系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
来源: 中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