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房地产网说:“香港的总面积只有中国的万分之一,但在中国记录的2153个蝴蝶品种中,约有11%,约有240种可以在香港找到。”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对当地蝴蝶群落的介绍,官方资料已于多年前收集完毕。到目前为止,香港生活着约260种蝴蝶,包括几种稀有品种。
但是,这种美丽的生物似乎是张实集团推进农地转换的“绊脚石”。
最近,昌室正在申请将香港大埔峰院的综合用地用途改为住宅开发。根据计划,该地块共将建造74.9万平方英尺的5栋建筑物高28 ~ 29层住宅建筑,预计共提供1462栋住宅,可容纳约4532人。
如果能立即批准工程,最早将于2024年完工。只是这次批准在咨询期间已经受到阻碍,张室共收到了112份意见书,遭到了接近传授的反对。
香港媒体援引大埔区议员邓明泰的话说:“凤源村很多村民担心土地建设后,凤源院交通、环境空气及民生设施的影响进一步恶化,希望开发商多提供地区咨询。”
除了村民的呼吁外,张室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凤媛拥有具有“特殊科学价值场所”的蝴蝶保育区。
昌实峰院的漩涡
民生和环境保护将是香港新界农地转换难以突破的关键之一。
对昌室来说,比较有名的是1989年回收的元朗冯乐和这个项目,截至今年1月,香港房屋署通过了建筑守则,批准了19栋住宅建筑的建设,提供了约2000个单位。
在此之前,该项目多年来因生态环境问题而备受争议,2011年10月7日,昌室委托专家研究项目对米埔牡蛎翼萤火虫(只生活在香港的萤火虫)产生影响,提出了生态评价和缓解措施。
在蓬原村,昌室目前建造了奉贤居和“兰山”两座大楼,其中离蝴蝶保育区很近,因此多年来一直处于批准阶段。
《岚山》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土地的重新开放,计划于2000年向香港城市监管委员会提交计划,开发12栋高层住宅,8年后申请了8栋17-28层住宅楼和200多栋独立别墅。
角力持续多年,项目最终有条件地获得批准。张室要负责项目在保育区设置50米缓冲带,保育附近约7.5万平方米的农田。接着是第一期登山项目二期,分别于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进入。
开发者“诉苦”
可以看出,开发商为了处理农田转换,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钱、时间和能源。
特别是以昌实集团的兰山项目经验,首先说服了1997年的圣奎会,将农田改造成了综合开发地。
根据香港《城市规划条例》,分类用于综合开发的土地在实施发展之前,必须出台土地使用的详细总纲蓝图。蓝图不仅包括开发者详细的建筑图纸、开发内容等,还包括项目对交通影响、环境影响、生态影响等的评价报告。
这些报告在省规会提交有关政府部门发表评论后,省规会秘书处将集中这些评论和一些公共咨询意见,提交省规会考虑。省规会通过后,下一步将到地方厅,最终面临环保主义者的司法审查。
房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烨在最近举行的业绩会上说:“农地转换要过几关。申请一步计划已经需要8-10年。”省规会必须获得指定书的批准,并经各部门同意,获得初步的土地条款协议,再获得10-12年。" "
也就是说,达到地价补充阶段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他在屯门提到集团“23年没有收到土地条款协议”。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房地产商和政府之间的补地价减少也需要不少时间。
新鸿基副理事长黄植英以公司下属延误20多年的马鞍山项目为例,该项目土地是出生地,至少要劈三到四年山才能开始建设,同时还要处理道路、土木、污水等各种复杂的基础设施链接。"费用从每英尺约3195港元飙升到每英尺约8000港元. "因此,申弘基就该项目的地价补充问题提出过几次上诉。
多方面的社会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合在一起,房地产家族手握的新界农田成为香港住房问题的焦点。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香港四大开发商共拥有超过1亿平方英尺(约929万平方米)的农田。杭州企业以约4500万平方英尺位居第一。二、新鸿基房地产持有量超过3132万平方英尺;新世界发展有1700万平方英尺。张室只是第四名,手里握着约900万平方英尺。
不管怎样,这样大体上可开发的土地长期空置是浪费资源。
呼吁收回农田
香港最近出现了两个有关住宅用地政策的主要话题:“空税”和“农田收回”。
其中,公室税法案已于9月13日达到简宪阶段,根据政府的计划,公室税在草案最终通过,正式简宪3个月后生效,几乎已经板上钉钉。
然而,「农地收回」只是民建联非常初步的建议,香港政府并没有履行任何承诺或提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背景是民建联于9月11日召开发布会,敦促香港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建设公共住房,缩短公债等待时间,以达到“三年楼上”的目标,而农田是收回土地的重点。
p>民建联的主张得到业界和市场的广泛响应,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11日称,支持政府向开发商收购农地兴建公屋及居屋,收回多少农地,由政府研究并决定,“现在是非常时期,土地供应严重不足,靠填海‘远水不能救近火’。”
“收地,如果收地是用来兴建公屋,我们也接受。”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12日表示赞成。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3日就称,《收回土地条例》一直都是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其中一个选项。曾任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的黄远辉14日说,引用条例对舒缓房屋供应短缺有很大帮助。
截至目前,特首林郑月娥并未就此事表态,但有消息称或正在考虑当中。
《收回土地条例》是香港特区的一项法令,根据其规定,每当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须收回任何土地作公共用途时,行政长官可根据本条例命令收回该土地。去年林郑月娥曾担心,轻易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会引发漫长的司法复核。
另一权威表态来自香港土地政策小组主席刘振江,他在9月16日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等媒体采访时,就承认由香港政府收回发展商持有的农地进行开发,是一个更快捷的方法。
“私人发展商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其称,开发商在收到土地业权后,要做城市规划申请、换地申请、补地价等,当中有很多政府部门参与,审批时间会长很多。
同时,基础建设方面的要求特别难克服,非发展商能独立处理,需要与政府部门共同合作。根据过往经验,私人发展商发展一个大型项目,即使撇除收地的工作,平均需时达15年。
“政府自己做主导的发展,政府会自行负责马路、污水处理等各方面的基建配套。且收回土地,清理土地后,立即可以立刻开展基建及房屋兴建。”刘振江说。
他强调香港政府一直都有采用这条条例,收回新界的土地用来兴建公营房屋项目,如横洲、洪水桥两个新发展区。
但该条例并非最终解决方案,因为“从政府角度,从收地开始计算,每个发展项目平均仍需时约6-7年”。
所以加快发展商农地转换申请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刘振江赞成,若能特设一个专责小组处理新界大型农地转换项目审批,“它能够处理不同政府部门各方面的要求,作出一个合适的调动,我相信能加快相关项目的发展进程。”
其透露,香港地政总署现时已经就(市区)大型换地、补地价的项目,安排了专门负责的部门、小组做有关的审批处理,“看到效率有重要的改善。”
不同的声音
事实上,有不少声音对政府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收回发展商农地持保留意见。无关反对与否,只是怀疑执行的力度。
热烈的讨论主要关注政府与发展商合作的深度、规模和时间长度,不同机构或人士提出了不少具建设性的意见。
最近的一档论坛节目中,香港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的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就说,目前香港的房屋短缺问题实在迫在眉睫。
“对公屋来说,目前轮候时间5.4年,却积存有20万宗申请。”其提到:“房委会一些发展项目最少都是7年,甚至更加长。”
招国伟认为香港政府更应该坚定立场,“大胆点……能拿到地、能帮到基层市民,将来能增加供应的,就要去做。”他列出数据称,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曾经估算,各大发展商手中持有的新界农地,在短中期内可以释放出150公顷土地。
“香港政府应该更加坚决地向发展商手上拿回一些土地,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招国伟认为关键是“面粉变面包”的速度。
“目前要保证3年上楼是天荒夜谈,但总好过不做任何事。”所以收回农地不应该成为唯一方略,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居屋、首置上车盘、高尔夫球场收回、正在打官司的丁权问题、绿置居,白居二等,都要一同推进。
香港公屋联会亦发表声明认为,既须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也要推行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借此增建公营房屋。
“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旨在利用那些不在政府发展规划的私人拥有土地,以在短中期满足公营和私营房屋的需求。对此,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称香港发展局正进行相关研究,适当时间会公布。
至于农地收回的面积范围,正如上文所说,香港政府一直都有采用条例,收回新界土地兴建公营房屋项目。
但有声音担心,此前收回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横洲、洪水桥两个新发展区,收回的对象亦只是一些个人拥有的土地。此次提倡引用条例收地,是否真正能从各大发展商“虎口夺食”,政府与发展商是否能长期大规模合作,还是未知数。
美银美林9月13日发表报告,就指农地成功转换,对发展商短期盈利而言正面,因为农地价值可以及早实现。汇丰环球研究也发表报告说,收回全部农地不太实际,认为收回部分农地可行性最大。
如何确切保证发展商能全情投入,提高补偿金额或是一个办法。
香港土地政策小组主席刘振江表示,政府需作出适当的赔偿给予土地权益拥有者,除了法定补偿之外,还有一些特惠补偿。
公开资料显示,以“甲级农地”为标准,香港政府目前提供的收购补偿金为约1300港元/平方呎,“乙级农地”为接近1000港元/平方呎,而特惠补偿金也在1000港元/平方呎左右。
有观点认为这还不够,曾任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的黄远辉就提出,过去专责小组曾多次建议收地,但未获发展商响应。因此要适当提升土地补偿价格,以尽快获得农地发展。
香港新界乡议局主席刘业强就表示:“目前农地即使划归甲级,收地赔偿金额只得每平方呎1300港元,较市价相距甚远,希望价格能有所提升。”
乡议局研究中心主任薛浩然更直指,香港真正的“地产霸权”应该是香港渔护署和规划署,“有7成多土地被批作发展绿化带及郊野公园……政府如要收农地应有更合理赔偿。”
两位乡议局人员或许带有一定立场,但收回农地确实是现时最可行且迫切的事情。香港商报在今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就建议,应要设立具弹性的补偿机制,根据市况将特惠补偿金调升,吸引更对业主交出农地。
面对众口难调的局面,行政长官林郑月娥9月17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指政府会尽力寻觅更多土地,兴建多些房屋单位,重燃市民“上车”的希望。
香港各界都在关注她的下一步行动。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观点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