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院士失败】马斯克当选院士、王传福落选了,为什么中国“职称”比美国更难?

时间:2023-03-12 14:41:5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能有什么极端的体验?

和全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游艇跑车、顶级美食、新欢一样,上帝和“世界首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也过着这样奢侈的生活。

但是,对于目前以移民火星、星际探险等为毕生夙愿的连续创业者来说,马斯克为了其他富人在地球上享受的极致体验,增加了新的游戏3354当选院士。

但是马斯克当选院士的旅程并不顺利。

第一,有争议的总裁

此前,美国SEC开始调查埃隆马斯克(Elon)和他的弟弟金博尔马斯克(Kimbor)在特斯拉股票交易中是否违反了内幕交易规则。

2021年11月6日,马斯克Twitter进行投票,询问特斯拉粉丝是否出售自己近10%的股份,结果显示58%的人表示支持。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特斯拉的股票开始下跌,最低跌幅超过44%。马斯克弟弟金博尔在马斯克投票前一天出售了价值1.8亿美元的股票,很难引起人们怀疑金博尔涉嫌内部交易。

马斯克(SEC)和SEC (SEC)的关系一直不好,所以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太做判断。但是,在推特上征求粉丝的意见,决定是否出售股票,“马斯克”是足够的。幸运的是,内幕交易调查没有影响马斯克“职称等级”。

2022年2月14日,在马斯克国家工程院公布的133名院士名单中,美国成功入选。未来,只有本科学历的马斯克外号除了“硅谷钢铁侠”、“科技狂人”外,还会有更多的——“马原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隶属于美国工程院,目前会员2388名中有310名外籍院士。能够获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称号,代表了院士本人在工程研究实践等方面创造的卓越成就。同时带领SpaceX、Solarcity、特斯拉等公司在科学探索和商业应用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马斯克、“院士”称号似乎也是名副其实的。

自从1999年PayPal等马斯克股权出售实现财富自由以来,每隔一段时间,美国都点燃了自己下一个创业梦想。现在,他可以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与当时的宇宙梦想密切相关。

第二,为了善于花钱的发明家。

2002年6月,在与朋友的闲聊中,美国航天局已经放弃了火星探索的马斯克,成立了他的宇宙运输公司SpaceX,开始制造近地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器。当时一枚火箭的造价达到了6200万美元,为了实现遥远的梦想,马斯克不得不过着“996”、“715”的生活。所以当时他的妻子,以及后来他的女朋友们和他分手的原因惊人地一致。——看不到马斯克的踪迹。这也是马斯克知道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时候,第一句话是:“好吧,我们回去工作吧。”" "

2006年NASA开放与民营航天公司的合作后,马斯克化身变身演说家,带领各大航空公司组织团队、波音公司工作了15年的火箭测试负责人、MAC DO飞机专家、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等获得马斯克成功。同年,SpaceX开发的“猎鹰”1号火箭首次发射,但没有来得及庆祝,一秒钟后,“猎鹰”1号因燃料管破裂而发射失败。

2008年,马斯克猎鹰火箭

续三次发射失败,SpaceX的经费也燃烧殆尽,但即使这样,马斯克还是赌上自己的房子、存款、信誉,选择进行第4次发射。虽然发射火箭的成本已被马斯克大幅缩减为670万美元,但如果这次发射不成功,马斯克即便有天纵之才,SpaceX也只能宣告破产。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第四次发射的“猎鹰”火箭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这次成功也让SpaceX收获了来自NASA 10亿美元的订单。SpaceX得以保全,就是马斯克的梦想得以保全。

此时的马斯克,不仅是SpaceX的最大单一股东,更是兼任SpaceX负责管理的CEO、和提供技术支持的CTO。因此,凭一己之力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能发射火箭的民营公司,马斯克在空间探索领域的专业技能无需怀疑,拿下美国工程院院士更是实至名归。

纵观美国历史上的企业家当选院士的不在少数,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等。而反观国内,为何很少听到中国的企业家当选院士呢?

三、中国企业家的探寻之路

当马斯克正一步一步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时,国内“二马”却还在为最后一公里的流量入口,争得头破血流。我们需要承认,目前国内顶级的科技公司很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却是捡螃蟹最多的。

总是在模仿别人,等着别人免费开源、开放专利,国内的企业家为何这么不注重基础创新呢?其实中国的企业并不全是。例如华为每年都会将公司总营收超过10%的部分用于研发,每年投入的金额都超过1000亿。不过,真正让国内企业缺乏创新氛围的原因是,很少有科学型企业家的出现。

根据数据统计,在国内,科学家创业失败概率高达97%。由于这种现状,其一让科学家不敢创业,其二让天使投资人不敢投资没有商业嗅觉的科学家,其三拥有商业嗅觉的科学家不敢从事高风险行业。最终,国内很多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总是在模仿、跟随,难有超越。

四、结语

2019年,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王传福和李彦宏,都因舆论压力,最终落选了。

或许,之所以我们少有企业家能当选院士,并非国内缺乏商业与科学相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我们缺乏对企业家的理解、包容。

为了迎合大众,塑造完美形象,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跟随”也许是他们最优的选择。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