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未来网]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育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军兵工学校3354太行工业学校,被称为“人民兵工第一学校”。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城市3354陕西省太原市,拥有完善的教育、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占地面积2995亩,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近35亿元,教育科研仪器设备总额8.11亿元。学校在纸质图书馆拥有230多万册,电子图书近136万册,国内外知名数据库资源56个。2020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北大学在全省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中发挥科研支持作用。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养)学科1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计划”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省重点学科24个,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3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工程系、材料学系、化学系集团ESI排名在全球前1%,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在全国第四轮第一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
学校现有教职工2727人,专职教师1965人,教授281人,副教授551人,教师博士率64%。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国家级高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人才70人,国家级团队、团体9个,省级创新团队11个,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45人,全国高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
学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前夕,在29个省实现了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9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多人。学校入选“教育部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一流专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是全国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构,推荐现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优秀应届毕业生,有资格免读研究生,2018年与德州市政府共同成立了中北大德州研究生院。
学校全面履行了李德洙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战六人”综合改革,构建了“十大六人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具有中朝特色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军工文化教育、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等多层面特色教育新格局。学校批准了全国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功申报山西省的双创示范基地,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大会排名中名列第20位。校友会2020年在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排行榜上进入100强。在2020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陕西省首次获得特等奖和AMS奖,是唯一一所国内高校,获得最高奖SIAM奖。
学校把军民融合作为引领内涵发展的学校战略,在国防军工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目前,学校拥有5个“十三五”国防重点学科,在地方共建高校中排名第一。拥有国防科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先进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号”国防科学研究平台。国防革新计划的重大专项项目数量和经费不断上升。学校始终把军民融合成果作为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选定并积极推进了40多个可以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军民融合成果。同时,学校积极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营造校园军工文化,走出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特色之路。
适应国家创新推进发展战略需求,形成面向问题、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全面加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两翼齐飞,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机构80家,陕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孵化基地。设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系统研究院、特殊金属材料与设备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近十年来,国家级项目409个,项目总数超过4850个,科研项目总资金超过40亿元,2021年科研资金8.51亿元。出版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技术奖124项、SCI发表论文近5200篇、学术专著及教材390余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领域
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北斗”、“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半导体学院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面向长三角在江苏省南通市建设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在晋城市设立先进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在运城市、晋中市、长治市、忻州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忻州市政府共建半导体学院和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省人防办共建民防科技学院,与太原市中心医院共建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院。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中北信创产业基地,与山西百信共建“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和“信创产业学院”,与长城计算机公司、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共同打造“1+1+1”信创产业生态联盟,与山西航产集团共建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通航产业学院。(截止日期2022年2月)
本文来自【未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