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改革开放40年来,有一个谁都说不完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一位老师的40年总结。六个故事,充满正能量,适合家人和朋友一起欣赏。妙语演奏落在玉盘上,朝语似乎散落在繁星满天。
看他的故事,我们都可以思考和写自己的故事,以纪念伟大辉煌的改革开放40年。
天地音、触摸、党和人民最熟悉的——我的改革开放40年
吕爱民
个人命运总是与时代潮流起伏,我的成长进步与改革开放同步。改革开放一直汹涌向前,我也一步一步地向前。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也获得了不少“小确幸”。改革开放创造历史奇迹,我也有一些传说。人生是由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我讲几个故事,或者让朋友们通过改革开放感受到个人的发展,增强“改革开放永不停止”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前路无输,天下谁不认识王”的人生自信,增强“不认识人,但不能患自己”的修养意识。我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是“三分靠努力,七分靠知音”的故事。有一个故事,不要夸耀“哥哥稳定”,而是夸耀哥哥的知音。
故事1:出发遇到了帆风
“农民”女爱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当年9月参加工作,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那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大集体生产,“吃大锅饭”。我家“人多事少”,住在土砖房里,吃的是倒卖的粮食,养鸡下蛋换油盐钱,养猪卖钱多穿点新衣服。我因为家庭困难,初中辍学回乡务农了。受到大队党支部的关注,担任了生产组的老师,一人一、二年级、16名孩子,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术都教过。校长主任也是我。不仅是“全科老师”,生产队的出纳员、农忙期学生放假、老师参加了生产劳动。我是14岁的“小屁孩”,一年能拿到500份工作,得到最好的“封劳”。
老师有话的时候,教学要长,教得好,必须带头。我定了一个小小的学习目标。“背万事千诗百句,练习做诗能文快速枪手。”我把原来蛮横的力量用在背上,先背汉语成语小词典,背唐诗宋词,再背《古文观止》。每天早上背,每天晚上写,坚持了很多年,每个节日都不能出去访问。村民们嘲笑我是“修仙”,同事们努力称赞我,我没有感到辛苦和疲劳。“最辛苦的是挖河,没有筑堤,也没有再砍伐插秧的庄稼。”
机会不辜负准备者。我刻苦的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用的,我的人生获得了第一个重大转折点。白素拉区文教组长曾康根来学校检查工作,听了我的课,很满意,所以要试试我的“文才”,问我能不能吟诗练字。这是我的“童子功”。以眼前的杨林山和天妃圣母墓为主题,出现了“15年古庙重水,文明世界新东乐”的大连。九万里江山一览无遗,江汉平原我独尊。"摇晃了一会儿,还有一次尝试。一首七律:“一凤雄对峙大江边,拍打海岸,吞噬了9天的怒涛。龙牙斑千钧针日月,云烟使凤凰屋檐万丈。靠栏杆读岳阳旗,回头吟诵黄鹤篇。抡在墙上问圣母,本人哪一天成了视线。“考验写得有点疯狂,但早些时候组长高兴地连声称赞我是‘千里马’,不久就破格推荐我报考庆州师范专科学校函授学员。我没有达到期望,在全区20多名中文系考生中排名第一,终于使“通信大学梦想”圆满成功。接着组长又把我列为中学老师,由九九教组出资聘用。两年后,组长退休了,新上来的陈教育组长万正更爱我,连我的爱人都被聘为中学教师。我从函授大学毕业,破格地想成为公共教师,报答教育,一辈子当光荣的人民教师,但被乡镇党委调到党务秘书,告别了11年的讲台,走上了行政岗位,来到了今天。我一辈子都在想念两个“百乐组长”,从中意识到机会没有来过。不要期待,机会去了就不要抱怨,没日没夜地做。
故事2:卒兵拱形到天安门
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全国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主席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在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成功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一大背景下,党中央于198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卫理县委实行档案精神,选拔团干部组,选白露镇党委书记王崇庆“拍子”,使我成为诊断委书记。
在很多人眼里,乡镇团委书记只是“小菜一碟”,但我不这么认为。全村有一万多青年交给你,压力大,使命崇高。首先从建设队开始,让村村里有团支书,不管是打工还是调任,保证有人担任负责人。然后找经费保障有钱的工作,全县首次建设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北洋湖服务队”),专门为青年新婚服务,生意兴隆。
很来钱。接着建阵地,做到有地方办事,通过争取,把镇委党校加挂团校牌子,利用这块阵地搞青年培训,这个创新模式被全县推广。青年人最喜欢搞活动,我们就搞青年人喜欢的活动,让“小拳拳锤你胸口上”,不仅搞文艺晚会、球类棋类比赛,更多开展劳动技能比赛、青年特长比赛,为更多“小哥哥、小姐姐”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团的工作贵在务实,贵在发挥作用,我们提出“党有千斤担,团担三百三”“群众有困难,青年来帮忙”“当好助手,大显身手,不能袖手”,把党委所急、群众所盼、青年所能有机结合,从中心工作中找任务,从社会需求中定项目,从年轻人优势上做文章,扎扎实实地做成几件事情,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团委在青年中威信很高,“皮皮虾、跟我走”,一呼百应的。比如,秋冬之季搞水利,我这个团委书记就是全镇挖河办公室主任,所有村团支部书记都是挖河突击队队长,类似“挖龙骨沟”这样的重事难事都是团员青年们带头干。工作是干出来的,优秀是创新干出来的。干了两年,镇团委就被评为全县先进团委。县团委要我写个经验总结,我交了一份“不一样的总结”《卒子你大胆地往前拱》,我在开篇这么写,党的事业一盘棋,团的工作如同棋盘上的小卒子,要为党分忧,为青年服务,小卒子要拱活一盘棋。中国青年报全文刊发这篇总结,立即引起了荆州团地委和湖北团省委的关注,两级组织都到白螺镇去考察、办点,我镇团的工作乘势而上、再攀新高。第三年被评为全地区五面红旗团委、全省十面红旗团委,我也被授予全省新长征突击手、全省优秀团干部称号。1993年5月,我光荣出席共青团全国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并且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十分荣幸地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坐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你说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说出来不怕掉底子,我从来没有去过北京,这是“新娘子上轿”头一次,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待遇,让我终身光彩和荣耀,使我终身骄傲和自豪,给我终身信心和力量!
正应了那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北京参会归来,组织上给我实实在在的“三大关怀”:转正——借调四年未解决的教师转行政问题一周就办妥了,并且是县委书记张琼江拿在手上办;提拔——当选为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调动——借调到荆州团地委工作。同事们羡慕我的运气好,是的,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大运气。我当团干部那几年,正是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的时期。家运连国运,我是好运连连,入党、转正、提干、调动,北京开会、总书记接见,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就座;老婆也考上了监利师范、成了公办教师;孩子也乘着好光景出生了,那个幸福感真是爆棚啊!我终身感恩光荣的共青团组织,衷心感谢各级团组织领导的关怀,特别要感谢白螺镇党委重视和广大团员青年支持,我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体会,小事千万不小视,平凡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故事三:浪花里飞出英雄歌
刊发十万灾民呼唤救助的报纸
还记得九八抗洪吗?还记得抗洪精神吗?1998年夏秋之际,中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全域性大洪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那是保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场伟大斗争,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监利尤烈”。我那时任监利报总编辑,与编辑记者们日夜奋斗在前线,用新闻为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将士们鼓与呼。什么叫风口浪尖,什么叫生死考验?有次采访突遇狂风大作,卷起滔天巨浪,掠过长江干堤,形成巨大的长长的“浪洞”,惊心动魄,比美国大片场景还要恐怖,我们就在“浪洞”里穿行,并没有“魂飞魄散”,因为我们的干部群众和将士们站在惊涛骇浪中打桩扎排,置生死于度外。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我和同事们全过程参与其中,做了两件小事情。
一是采写编辑了多个英雄故事。九八抗洪,监利县牺牲了7个农民,我采写了5个,参与编辑了1个。上车湾镇青年农民胡继成,带病上前线,奋斗17个昼夜,最后倒在长江干堤上。通讯员写来一个简短的消息稿,我发现这是抗洪前线牺牲的第一个农民典型,应予高度重视,便与头版编辑、通讯员一道深挖细找其事迹,很快形成通讯稿《生命的最后一搏》,监利报首发,中央和全国各大媒体一齐跟进,中央电视台一次次隆重推出,使其迅速成为全国著名英雄。
朱河镇余杨村团支部书记杨书祥,在倾盆大雨中带领团员青年抢堵溃口,不幸被倒下来的电线击中,死时手握一柄铁锹。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含着热泪连夜完成长篇通讯《队长倒在团旗下》,监利报首发,之后中国青年报头版用一个整版编发,报眼配发评论员文章《青春方阵看头雁》。紧接着,我写杨书祥的妻子徐燕子《接过丈夫那面旗》,人民日报隆重推出,配发评论员文章《永远飘扬的旗帜》。
二是写了一封“最值钱的信”,一字一万元,一篇一千万。那封信是求助信,题目叫《十万灾民呼唤救助》,刊发在监利报上。写的是为确保武汉和江汉平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监利县主动扒开3个防守了两个月的民垸,几十万亩粮田被淹,两万栋房屋被毁,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希望多方扶持,共渡历史难关。我是含着热泪写成的,全文1000字,用的是散文体,骈散结合,情真意切。
求助信发出后,反响强烈。福建的海峡都市报全文转载,福州全体的士司机拿着发有这封信的报纸开了一天义车,当天收入100多万,全部捐赠给了监利。一个月时间,打进救助信下面账号的资金达到1000万元。
一字万金,绝对不是我写的文章怎么好,而是监利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高风亮节感动天地,更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尚映照日月。我的一篇千字文如同一滴水珠溶入了这个大海,得以共享辽阔和深邃,共享灿烂和辉煌。
九八抗洪取得伟大胜利,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八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高建成、吴良殊、胡继成等人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特别赞扬了李向群、杨书祥两家“儿子牺牲了,父亲冲上来;丈夫殉职了,妻子顶上去”的感人事迹。我和同事们很荣幸地编写中国抗洪英雄群体中的两位烈士,让他们成为伟大时代的光辉典范,连同伟大的抗洪精神一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宝库里的一笔重要财富,这个特殊的荣誉和价值远不是一字万金可以比拟的。
故事四:为农民做了一点事,获得特别关怀
与居委会村七十多岁的杨奶奶手拉手谈心
“千年等一回,种田不交税”。2000年,党中央和国务 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2003年全国推开,2006年废除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农业税,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我从报社“老总”转身到县委办公室任“第八副主任”,兼县税改办主任。头一次下基层到汴河镇检查农民负担,发现两个农民为一块承包地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当地派出所长介绍,为承包地打架的事“一块板”地发生,全镇报案有100多起。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你的良心不会疼吗?”我当即决定留下来,与派出所一同商议解决办法。我们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用“合法合理合情三结合的钥匙”,打开群众的心结,打开土地矛盾的大门,解决了这个镇10类土地问题,那两个打架的农民被我们劝导得心服口服,都请我们到家里吃荷包蛋呢。
责任驱使我,跑遍全县21个乡镇,作了一次普遍深入调研,完成了第一篇调研报告《当前农村土地矛盾、成因及解决办法》。本来是给全县乡镇作指导用的,没料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省委副书记邓道坤两位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肯定,这让“我和我的伙伴都惊呆了”。俞正声同志批示“此文写得好”,要求“发全省县市区参阅”;邓道坤同志批示称赞“文章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我又下乡了,要去解决第二个群众问题。那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调研湖北税改后提出来的一个问题,“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 办法就在群众中。我又用了一个月调查,跑了全县21个乡镇105个村,“我的办法土,就靠脚步走”。我和农民谈得来,从来不“尬聊”,干部群众都跟我说真话道实情。坐在办公室里想破脑壳也想不出办法,一到群众中去办法就像泉水一样咕咕噜噜直往外冒。只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才不会“坑爹”。我把调查情况整理成一篇“百村调查报告”,再一次获得了俞正声同志的批示肯定,要求湖北日报分期发表。湖北日报分三期连载,加了长长的编者按,说我胸怀忧患之心和爱民亲民之情,说我走千家串百村打捞到一手鲜活的材料,说我远离八股,不事雕饰,捧出的是真正带有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朋友们笑说这是把余爱民当作革命烈士在歌颂呢。
别问收成,只管耕作,收了麦子播棉花,接着来呗,因为农民兄弟那儿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急等着我们去解决。我给自已定了一个小目标,要为农民解百难,研究解决一百个农村问题,也让自己成为农村工作“百事通”。还定了一个指标,一个月搞一个重要问题调查研究。我兼任县税改办主任两年时间,完成了25个农村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写了25篇调研报告。
全省税费改革考核,我们县获得优秀,受到省委表彰,县税改办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并获得10万元奖金。我个人也获得了特殊荣誉,10篇调研报告获得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批示肯定,印发全省市县领导参阅。在俞正声同志关心下,我于2006年6月1日,被破格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我爱人也调进武汉当老师。本来计划着为农民解决百个难题,刚则开了个头,没想到把自己的难题给解决了,我写了几句心里话:“我辈本是蓬篙人,未曾奢望进省城。寸草春晖何以谢,汗流浃背报党恩。”
故事五:160篇调研报告受到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
在双河口村13组访民情,听取群众对挖万塘活动的意见建议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正在新农村建设起步时节,我调进省委政研室,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湖北新农村建设十点思考》,被俞正声同志批示发到全省学习参考。
虽说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也不胜寒。从县里调到省里,还未来得及高兴,侧身一望,吓出一身冷汗。这里有“三高”,服务对象高,主要服务省委书记;领导层级高,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同事水平高,有的当过教授博导,有的毕业于北大清华。我呢,要学历没学历,要级别没级别,那我来干什么?我给自己找了个定位:农民代表、省委参谋。过去想为农民解百难,现在平台更高了,打拳的场子更大了,完全可以接着干。
水平低不可怕,我有一个法宝叫勤奋,勤奋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勤奋就是自讨苦吃。举个例吧,2007年5月中旬,我们全室同志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双休时间到江西婺源学习考察两天,领导并没有安排具体任务,我却自找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借此机会作一个江西与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比较分析,白天随团参观问情况,晚上打开电脑查资料,返程车上打开电脑整理,车回机关,我的考察报告《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九点启示》也完成了,时任省委副书记杨松批示“发《决策参考》”,时任副省长刘友凡批了八字评语:“九点启示、十分可贵!”要求把其中的思想吸收到全省新农村建设会议中去。
我在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工作期间,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一个是大战略调研,比如参与调查仙洪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等所有省级农村发展战略。第二个是新模式调研,比如参与调研侯安杰模式、春晖模式、华丰模式、福娃模式等所有湖北农村改革创新重大模式。第三个是重大典型调研,我与农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站长何红卫联手,不断地发掘和宣传湖北三农先进人物,先后推出了上十个国家级典型。第四个是重大问题调研,主要是调研普遍性、根本性或苗头性问题。当时主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把我纳入他的工作专班,十多次带着我蹲点调查,题写“爱民同志爱农民”的批示。
我咬住农村问题调研不松口,十年时间完成了200多个问题调研,三分之二是自选动作。我的调研报告共获得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160余篇,其中获得俞正声同志批示肯定23篇,获得罗清泉同志批示16篇,获得李鸿忠同志批示肯定32篇,近来获得蒋超良同志多篇批示肯定。这些报告大多被批转到全省县市参阅,有些转化为领导决策,有的被批转到省委党校作辅导教材,有些被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收藏,还有一篇被国家和省档案馆作“永久史料保存”, 朋友们笑说“成了永垂不朽的成果”。能有这点成绩,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赋予和馈赠,反映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心重视农村工作、关心重视农民问题、关心重视基层意见,关心重视调查研究。
故事六: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在培训会上作辅导报告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令。我从省委政研室轮岗到省改革办工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参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作为省改革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主要是做些小事情,比如参与改革谋划、参与会议服务、参与改革奖评选、参与督察考评、参与信息编发、参与调研总结、参与文稿起草等等。我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小事杂事做好,努力做到“事经我手必优秀”。我从基层到机关,感觉基层工作往往需要独当一面、大刀阔斧、开拓创新,机关工作更像一台大合唱,要求听从指挥、把握节奏、整齐划一、协调共鸣,既不要当“英雄”发高声,也不要当“哑巴”不发声,更不要当“南郭先生”不会发声,要当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择,湖北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拿在手上抓,全省改革呈现多点发力、重点突出、蹄疾步稳、精彩纷呈的生动局面,很多重大改革项目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比如“三办”改革、“三乡工程”、科技十条、连片耕作创新、稻虾共作模式等改革项目领跑全国。改革推进工作也走在全国前面,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改革促进条例、率先设立省级改革奖、率先建立领导干部重大改革项目领衔制,特别是改革督察落实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向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作了汇报,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成绩取得,归功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归功于省委的正确领导,省改革办做了大量工作,我也共享了这份成绩和荣誉。
我在学习方面抓得比较紧,也比较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每个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我有三个注重:注重把握精髓学习,注重掌握方法学习,注重联系实际学习。比如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定国安邦韬略美、有效管用务实美、坦诚真挚情感美、清新活泼语言美、娴熟高超技巧美”五个方面总结,写成5篇系列文章;专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语言艺术,写成《群众语言是个宝》《群众语言倍儿棒》《不会说群众语言不是小问题》《多学多用群众语言》4篇系列文章;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湖北的路线,写成《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调查报告》《把人民群众看得比天大——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峒山村群众座谈的那段深情》《问渠哪得清如许——宜昌许家冲村抓党建促发展调研报告》等多篇文章。我把这些体会文章编成砖头厚的一本书《学习心得》,农民日报于2017年12月25日头版刊发采写我的新闻稿《“土专家”深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年撰写“学习心得”55篇30万字》,此稿获该报201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学习、实践、总结是推动个人进步的三驾马车,我用这套马车拉了一些“粘泥带水的土特产”。前面说到的,写了200多篇调研报告,其中160余篇得到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或许这是我重要的成果和突出的贡献。此外,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累计发表新闻稿500多篇,10多次获湖北新闻奖;编写10多本三农问题专著,得到省委领导和全国著名三农专家作序和称赞;28篇调研报告获中央和省级优秀调研文章奖,获一等奖14篇;25篇调研与写作体会刊发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上;在省直单位和高校及全国十多个省市作过近百场讲座;被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校外导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媒体作过个人事迹的专题报道。
还有一些让我感动的事,比如宜昌市西陵区曾印发《向余爱民同志学习》的文件和文章解读,襄阳市襄州区曾将我的文章列为共产党员必读书目,内蒙古准格尔旗从网上搜集我的部分文稿编印成册供党员干部学习,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学者花大精力从各个途径收集到我的130篇文章结集成书,经多个网站和无数朋友推介,我的如何搞调查研究、如何作工作总结、如何写领导讲话、还有“五篇文章改变人生命运”成为网红文章。过去有句话,相识满天下,知音无几人。我的感觉不同:荆楚多相识,天下尽知音。
聊了这么多,朋友们会认为,余爱民的人生一帆风顺,到处都能遇到知音。也不完全是这样吧,人人都有“蓝瘦香菇”“扎心了老铁”的时候!关键在于怎么看,方法在于怎么使“郁闷呼叫转移”。想想这些年,我也有过“怀才不遇”的郁结,有过“长铗归去”的牢骚,有过“把栏杆拍遍”的无奈,有过“仰天长啸”的冲动。比如,我当小学民办教师、中学雇请教师十余年,漫长坚守,几近崩溃,那个感觉就是“最牛逼的萧邦,也弹不出我的悲伤”。比如,我借调到乡镇四五年时间,一直不能转正,好几次“不堪忍、不愿混,只想滚”。再比如,我调到县委办公室,只能像食堂打饭排队一样排在“第八副主任”,抬头一看,堂而皇之插队的多着呢,也只好“忍无可忍,重新再忍”。这些年来,总以为自己想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一些事,但总是徘徊纠结在“当官不带长、打屁都不响”的角色中,“老哥心里也苦啊,只是不说”。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但回过头来一想,天下有几人能够事事如愿呢?常言道“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之不如意最多一二,即使不如意也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组织,只能怨自己还不能、还不行。我坚信三条:党组织是英明的,领导是开明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我也总是自觉提醒:要学会综合地看自己、历史地看自己、辩证地看自己、发展地看自己、乐观地看自己,看了自己再看别人。比如今天,就要看到自己从村里走到了省里,从队办小学民办教师成为重点大学兼职教授,从一次次发表豆腐块文章到一本本出版专著,从生产小队出纳成为省委机关正处级干部,从一年拿500个工分到现在一月领几千上万元薪水,从买不起自行车到开着小车上下班,从亲手扳砖烧窑起平房到武汉东湖边上购买小区房。此乐何极!夫复何求!满足便是幸福啊!万一不满足,就到三个地方去看一看,到中南医院急诊室去看一看,到洪山监狱去看一看,到武昌殡仪馆去看一看,每次看完回来,那份躁动的心就平静如水了。
四十年沐雨栉风走过来,我有这么几点“要紧的体会”:对党要一心一意,对群众要真心真意,对事业要尽心尽意,这三条是最根本的。学习是进步之基,勤奋是立足之本,创新是优秀之源,坚持是成功之道,清廉是为官之要,这五条是最重要的。提笔能写、开口会说、善于总结、勤于调查,这四条是最基础的。说一千,道一万,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最关键的。
四十年沐雨栉风走过来,我有一些“特别感谢的人”:特别感谢那些关心我、培养我的领导们,他们是我的知音;特别感谢那些支持我、帮助我的同事们、亲友们,他们是我的知音;包括那些并不相识却相知、经常关注和关心的朋友们,也是我的知音;即使伤我损我看我笑话的人,也是我可遇不可求的知音。最应该感谢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人民群众,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党给我阳光和雨露,人民群众给我土壤和水,改革开放给我舞台和长袖。归结一句话,千知音,万知音,党和人民最知音,时代和历史最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