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被选为吉虫的白眉旅行
1
在评职称之前,有同事遇到了困难的问题,他最近几年没有参加课题研究。
“课题”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也是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领域比较热门的词,但同时也惹怒了很多一线老师。
众所周知,评职称需要论文已经让一些老师头疼了。为了发表论文,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关系,不仅没有稿费,还会自掏腰包。
所以几年前也发生了关于论文的丑闻,有些人针对老师急于发论文的心理,还制作了山寨刊物,给老师买了不少钱。
“课题”听起来更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学教师评价岗位需要老师参加课题研究,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其实每天上课都在做课题研究,课堂评价课也在进行课题研究,但是这个课题在研究非皮课题研究。
2
所谓的“主题”要经过很多道路链接。首先要准备一堆资料上报主管部门,举报成功后,让开题仪式、课题组成员、学校领导参加,请专家指导。开题仪式结束后是课题研究时间,持续数月、1、2年左右。这期间,有些课题组踏踏实实地做研究,有些课题组在云里雾里玩概念。这段时间要写论文做调查报告。最后,结算报告同样需要请专家指导、评价、出具结算证明。
评价高级职称,参加课题,最好主持一个课题研究。或者至少可以是课题组成员,位置也应该名列前茅。
不要以为容易,对一线老师来说,这并不容易。申报作业对有“名师”头衔的老师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埋头教育、头顶没有光环的老师们来说,这很难。不得不请别人找关系,挂课题组的名字。
3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有必要吗?有多大的实际效果?这是很多人讨论的问题。期间接连发生了“名师”抄袭事件,部分“名师”因为功利心而做出成果,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成为自己的成果。
事实上,“课题研究”中也存在这种情况。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课题研究都很无聊,没有效果。但是确实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很大一部分意义不大,功利性太强。
我多次参加课题开题和结算会,领导嘉宾们都吹捧课题很厉害,其实大家都互相认识,知道对教育和教学到底有多大的推动力。很难说。
从论文到课题,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价也备受关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写论文、做课题是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体现,有必要存在,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
有人质疑中小学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没有那么多花样,也没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国家不提倡中小学教师写论文做课题。一线老师可以专注三次讲台,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做自己的教学笔记,通过各种渠道分享,但不一定要形成课题,不一定要做高。
我的观点是,任务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泛滥,故意研究虚无缥缈的东西,故意制造概念,制造虚幻的东西,这样的课题就可以停业。
将评价职务和课题研究捆绑在一起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