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人口普查申报流程】老年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遵循“4日早晨”原则。

时间:2023-03-01 14:42: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这个月是全国敬老月。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根据2017年糖尿病发病调查,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达30.0%。因此,我国目前有7813万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据《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报道,老年糖尿病人口迅速增长,成为糖尿病的主流,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症及并发症引起的致死率、病废率高。糖尿病控制不良引起的并发症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成为维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任务。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根据纪念医院副院长李正、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指出,老年人要预防糖尿病,就要遵循“四早”原则,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等。早期预防是“治未病”,鼓励老年人健康生活,避免糖尿病的第一次预防,即糖尿病的发生。早期诊断建议高危风险者定期进行糖尿病检查。不仅要检查空腹、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还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减少诊断遗漏率。早期治疗提倡血糖超过正常值6.1 mmol/L,饭后2小时7.8 mmol/L或HbA1c6.0%以上,要高度重视,与医生沟通,认真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老年人中有40%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

饮食运动药物干预可以治疗。

“据报道,国内外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年龄为65岁至79岁,进入老年是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的时期,80岁以后趋于平缓。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历代糖尿病普查中,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普查前处于未诊断状态。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识别率、诊断率、治愈率都不高,血糖整体控制水平不好。糖尿病并发症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接受诊疗时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现象很常见。李静说。

李正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不受年龄的影响,老人和年轻人的标准都适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g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值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空腹血糖 7.0 mmol/l的诊断标准;或者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酗酒、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和随机血糖11.1 MMOL/L;糖服用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6.5%。如果检查指标异常,但没有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则需要通过重新检查确认诊断。

“需要重视的是,据统计,我国45% ~ 47%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初期状态。糖尿病初期,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要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一关。”李正表示:“糖尿病前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治愈。”“治愈率报道为19% ~ 80%。”糖尿病前期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和两者混合状态三种情况。比起单纯空腹血糖异常或餐后血糖异常,两者都有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6 ~ 6.9mmol/L等于空腹血糖受损,服用糖后2小时血糖为7.8 ~ 11.1mmol/L,低于糖耐量。这里的空腹是指8小时内没有摄入任何热量。糖尿病初期要充分注意,虽然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发生高血糖损伤,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老年糖尿病有6个主要特征

低血糖最危险的是要加强注意

据张秋梅介绍,我国老年糖尿病可分为两类,老年前疾病和进入老年后疾病在自身状态、糖尿病临床特征、其他疾病、现有器官功能损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与年轻时的发病相比,老年糖尿病发病有6个特点。

不清楚“三比一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不少“3比1牛”,即酗酒、多尿、多食、减肥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但症状不明显。老年人的长期认知功能下降,水、排尿次数减少,而有些老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喝了多少水,上了几次厕所,食物逐渐增加。体重与食欲、年龄等有关,老年人的体重减少也容易被忽略。所以老年人每年都主动做糖尿病检查。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障碍,如果这三者共存,心脑血管死亡的危险将增加3倍。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次测量血糖时,最好测量血压,定期监测血脂,按照医生的指示积极接受脂质治疗。很多老年人发现血脂升高,往往是因为害怕强支药副作用等原因,认为可以进行饮食管理,或者短期服药,复验后血脂正常中断是错误的。

口腔问题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口腔屏障功能下降,因此牙齿脱落、牙周炎、牙龈炎、口腔出血、口腔黏膜干燥等口腔问题也很严重。牙齿不好,人们经常选择柔软易嚼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很快被吸收,从而引起饭后血糖波动。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好口腔清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更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需关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感神经反应明显减弱,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老人往往并没有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等到有感知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生低血糖脑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一些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会减慢心率,一旦发生低血糖,也不会出现心慌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人一定不能将血糖降得过低,要关注和提醒自己低血糖风险。

餐后血糖高。相比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餐后血糖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空腹血糖的数值可能变化不大,而餐后血糖却会上升。如果只关注空腹血糖,会漏诊70%的餐后血糖升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且餐后血糖升高时,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通常建议老年人空腹血糖在6mmol/L左右就要查餐后血糖。

血糖“难达标”。有些老年人对血糖达标过于执着,认为自己血糖高了会出现并发症,必须降到跟正常人一样,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有低血糖的风险。老年人的血糖达标更为个体化,放宽要求对老人更为安全。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医生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后共同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

日常监测采用“7点血糖”模式

3到6个月需查糖化血红蛋白

“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也可以让血糖更稳定,最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延长寿命。血糖监测是患者自我管理极为重要的环节。监测的标准是基于患者病情、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监测方式,既可以给自己提示,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疗方案。”李晶说。

张秋梅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推荐老年人血糖监测以三餐前、三餐后2h及晚睡前的“7点血糖”为标准模式,结合并记录每餐摄入食物和餐后运动情况,分析血糖变化影响因素并修正不利于血糖控制的生活习惯。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7点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目的的不同有多种组合模式,患者可以与医生沟通后选择相应模式。

自我血糖监测过程中需要老人特别注意,要仔细阅读血糖仪说明书,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血糖测定。家用快速血糖仪是采外周毛细血管血测定血糖,与医院通常静脉采血测定的血清或血浆血糖值会有误差。建议首次使用任一款血糖仪后,要与静脉测定血糖做比较,了解大概差值。家庭自我监测的同时,3到6个月还应到高级别医院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了解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并与医生交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和监测模式。

此外,饮食和运动也是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张秋梅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强调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蔬菜。其中碳水化合物要占全天营养素的50%至55%,蛋白摄以优质蛋白为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年龄相关的肌肉减少等,建议先汤菜后主食,有利于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李晶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目标是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有助于血糖控制,建议每天运动时间在30至45分钟。无行走困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每日三餐后适量的近距离活动,有利于缓解餐后高血糖。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防跌倒、防骨折。(主持人赵津)

来源: 天津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