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小孩满月贺词」小孩周岁贺词?

时间:2023-02-26 18:24:5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民国年的北京城特别有魅力。北京大学、清华、首都等新时代高校培养的大师级人才辈出,需要他们的集结才能爆发新文化运动。 (鲁迅、老舍等文学家写的有《GIMIA》的文学小说,受众广泛,流传经典,那个时代的北平胡同仍然在大众心中闪闪发光。)

大师们笔下的人物有的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背景下的起落,像鲁迅先生写的《一件小事》、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萧涤非先生《历代乐府选评》都有北平人力车夫的形象描写。

民国时期北京人口结构上非常复杂,麇集一批前清遗老遗少,宗亲显贵,也就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将就吃喝玩的八旗子弟。

我们在文学作品里大多是体会着那个混乱的年代,充斥着成分混杂的各阶层的不满和愤恨。新文化运到带来的是新中国的新风貌,那段时期展现出来的旧民俗风俗,都显得因循导旧、批判成了虚荣好面子的繁文缛节。

现在的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北京土著人还保留下来一些风俗,虽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来自历史来自民间。风俗也有了化繁为简,在日久弥新中消逝了一部分不适宜、不方便的部分。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北京的风俗被“文化”、“历史”等大课题而掩埋了,老北京人在胡同里念叨着“四九城”也面目全非,旧理儿、老家儿说的话儿逐渐消逝在胡同迂回处,那不是文化,是风情。

初遇《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这本书,以为是讲述京城旗人风貌属于历史类别的书籍,谁知道一打开竟然详细记载了老北京风俗的百科全书,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玩儿的书。

这本书太有看头了,就像北京街头巷尾的烧饼,椒盐咸口,芝麻酱甜口,买五送一,两个口味换着吃,怎么吃怎么有味儿。

01

叙事独特:以小吴生长为主线,串讲老北京的风俗民俗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的作者罗信耀先生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创作的读者是在京的外国人,用英文写给他们看得北京文化,发表在《北平时事日报》连载,后来著书成册起名为《小吴历险记》。

听这书名就知道,作者采用的是小说写法,有一定故事性。以某一中心人物小吴的亲身经历为视角,情节带动文化普及知识,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恰巧成为了这本书最为独特的叙述特点。

这很像茨威格小说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我”的叙述中套入老妇人的讲述 ,双重时间叙事方式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次融合起来。同时巧妙地插入预述 、追述和重复等叙述技巧的运用。

《小吴历险记》从小吴出生那一刹那开始用时间叙事,一直到他娶妻生子,孩子降生那一瞬间,预示着另一代生命初始迭代结束。大概二十年间,吴家老少经历的人情世故,大事小情,重点笔墨在于描述北京民俗。

而人物“小吴”家世背景、经济基础、历史背景等等都弱化一笔带过,这也是和老舍等大师的小说作品迥异之处,远离了小说所承载的人物命运主题、揭示社会矛盾内涵等等沉重方向,而是采用了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方式叙事,借由京城中家境良好的一大家子,他们生活时间为线索,增加跌宕感和叙事容量。

难怪周作人当时这样评价:“将旧时风俗习惯仔细描写,并及旧时风物,琐碎有致,没有小说的结构,迤逦读去却有引人入胜的地方,比随笔散记更有趣味。”

显然,作者很符合外国人的阅读品味叙事风格,却也满足了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新奇写法,简单明了,妙趣横生。

这本书是用英文创作的,流传于国外,没有隐晦性言语遮蔽封建迷信,免遭批斗吊打。时隔多年,作者的儿子再英译汉,改写一些符合本土口味的方式,才集成改名这本古今、中西兼合之作《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

02

结合“老舍自述”对比民俗细节描写

喜欢老舍作品的人,大多都喜欢这股子“京味”。味道独特,自然源于北京风情民俗的出色描写。民国时期的北京人是“有钱的真讲究 ,没钱的穷讲究”。

“小吴”一家家境良好,家族在圈层颇有声望,爸爸吴先生受过专业教育,在银行工作,妈妈娘家经济殷实。爷爷德高望重,奶奶老理儿要面儿的女主人形象,很具有时代特征性。

这样的中产家庭也是延用风俗旧礼仪滋长的土壤环境。

小吴是家人众盼中孕育长大的,独子独孙。其实那个年代挨家挨户,对新一代生命的到来都充满了期盼,自然产生运气之说。接生婆姥姥就是一条胡同上的“神机妙算”,家家有喜都要请她看出生日期。

坐月子要喝红糖稠小米粥、吃鸡蛋,直到今天都在延用。我生完孩子,老公的奶奶(生于1937年北京),就每天给我熬小米粥带来,并一篮子鸡蛋鸡蛋的塞给我,说这会营养够了。

小吴出生满三天要举行“洗三”仪式,隆重程度大于现在孩子的满月酒、周岁宴。

老舍也写过自己的“洗三”办得有点为难,母亲生产大出血,精气神儿还没缓上来呢,还得张罗“洗三”仪式,因为家里亲朋好友都得来庆贺。最关键是家里不富裕,“洗三”程序繁杂,耗资不小,幸好二表哥有本事,张罗的有理有面儿还经济实惠。

正十二点,晴美的阳光与尖溜溜的小风把白姥姥和她的满腹吉祥话儿,送进我们的屋中。

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宽沿的大铜盆(二哥带来的)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冒着热气。参加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儿。几个花生,几个红、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等祝词放入水中。这些钱与东西,在最后,都归“姥姥”拿走。虽然没有去数,我可是知道落水的铜钱并不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不感谢白姥姥的降格相从,亲自出马,同时也足证明白姥姥惹的祸大概并不小。

边洗边说,白姥姥把说过不知多少遍的祝词又一句不减地说出来:“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大家听了,更加佩服白姥姥——她明知盆内的铜钱不多,而仍把吉祥话说得完完全全,不偷工减料,实在不易多得!虽然我后来既没作知县,也没作知州,我可也不能不感谢她把我的全身都洗得干干净净,可能比知县、知州更干净一些。

洗完,白姥姥又用姜片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的各重要关节。因此,我一直到年过花甲都没闹过关节炎。她还用一块新青布,沾了些清茶,用力擦我的牙床。我就在这时节哭了起来;误投误撞,这一哭原是大吉之兆!在老妈妈们的词典中,这叫作“响盆”。有无始终坚持不哭、放弃吉利的孩子,我就不知道了。最后,白姥姥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明,二打伶俐!”这到后来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和大葱一样聪明。

这棵葱应当由父亲扔到房上去。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父亲回来了。屋中的活跃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进来,大家便一齐向他道喜。他不知请了多少安,说了多少声“道谢啦!”,可是眼睛始终瞭着炕中间。我是经得起父亲的鉴定的,浑身一尘不染,满是槐枝与艾叶的苦味与香气,头发虽然不多不长,却也刚刚梳过。我的啼声也很雄壮。父亲很满意,于是把褡裢中两吊多钱也给了白姥姥。

老舍把“洗三”的部分讲得细致有味儿,但其实只讲了整个仪式的精华部分。整套仪式豪华冗长,在《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就有极为重要的补充介绍。

小吴家比老舍家富裕,吴老太太是个张罗人儿,程序不能少,七大姑八大姨都得拿着礼,赶在中午仪式前赶到,午饭就是打卤面。

接生姥姥先在印号的“神马儿”烧香上供,磕头致敬。一套“神马儿”上有“灶王爷”及各种娘娘众神名号。

供品也有说道:五块的三盘缸炉摆在一排,前面是一只香炉和两个蜡扦,蜡扦下挂着三样东西:一串黄色纸钱、一串纸做的银元宝、一串黄色硬纸剪成的“千张”......这些是摆在八仙桌上的。

在炕上就更威武了,这边的“神马儿”是“床公床母”,前面的香要有52支多,香炉里用白大米,配套两盘缸炉。在给新生儿洗澡之前,接生姥姥要到院子里把所有“神马儿”焚烧。

在炕上给新生儿洗澡的细节和老舍文中大致流程。不过两位姥姥的说词儿不太一样,小吴出生因为是独子,姥姥喊得是:“敲敲盆,敲敲盆,兄弟姐妹一大群。”边洗澡边说的恭维话儿是:“你好大的身量儿,真沉真沉哪!”

如老舍所述,把大葱扔在房顶后,接生姥姥从香炉里取白米,用小张红纸包起来,让家人缝进产妇的枕头里。

焚烧“床公床母”俗称送回天宫,接生姥姥要唱送辞,整个流程宣告结束。

像“洗三”这样的传统仪式在这本书中比比皆是,撰写详尽,作者撰写的语言注重记述细节,较少带有个人思想,没有如老舍一样带有对封建礼仪的鄙夷的思想评判,给后代读者留下鲜少的风俗文字记录,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价值之处。

除了一些仪式,还包含了皮影戏、庙会、文会和武会的民间艺术,还包含了京味小吃、蜜饯等制作方法,还有一些沿用至今的小偏方小土方,读者对民国期间北平街间坊店、胡同深院、邻里街坊、人情冷暖都会有很深的代入感。

有一张1936年外国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年》非常著名,视觉震撼、丰富细节。观看者仿佛走在皇城根下,看着拉骆驼的人端着大海碗、闻着炸酱面喷香味道,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外籍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年》一角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这本书就像这一章老北京风俗地图,出自老北京之手著述更增添了描写的纯真和纯粹,罗信耀先生两代人英与汉字的转换更体现出文本的国际化及可读性,时过境迁,却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去细品过往的京城。

写在最后

以小吴一个家庭缩影,无法展现出民国期间北京所有家庭的生活状况,作者是否是“八旗子弟”似乎也不太重要去追究。

我生活在北京,公婆是北京土著人,婆婆对自己是否是满人一直心存疑虑,姥姥姥爷去世早并未言尽家世之述,可是无妨碍他们继承的京城文化,津津乐道“北京讲究”,追忆往昔那么童年就知道的老理儿,他们晓得我们是接受科学教育的年轻一代,从未要求过我们去执行、倾听过去的风俗仪式。

曾经的京城,消逝在现代化桥梁和高楼之间,站在国之心,总希望有迹可循去细嗅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京华烟云,这里是中国文明之核心,但这里也有烟火文化。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