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教科书的编写都离不开严谨的两个字。特别是编写打开人生智慧的小学教材时,要严格检查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经过层层审查和等级检查,才能确认出版。
然而即便如此,小学课本也无法完全消除失误,毕竟给孩子读的书要多些梦幻的色彩,但一旦梦幻色彩浓了,真实的成分就会大打折扣。比如牛顿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这是他对另一个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说的话,胡克是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人,牛顿此话主要意在讽刺,而非阐述什么哲理。而且,课本里不仅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还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错误,天真的我们对此还深信不疑。
(一)《爱迪生救妈妈》
曾经,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书本里,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展现母子情深与聪明机智的典范,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成年后的爱迪生发生了电灯,但在他小时候世界仍处于黑暗之中,一次他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但因屋里太黑手术无法施展,聪明的爱迪生便利用一面镜子将太阳的光反射到手术台,成功帮助妈妈完成了手术。
乍听起来,这真是个好故事,有因有果,合情合理。然而,这故事的历史背景却站不住脚跟,原因在于:人类史上,首次对阑尾炎手术提出论述是在1886年,而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7岁时也才1854年,那会儿还没人会做阑尾炎手术呢!只能说作者考虑不周,如果当时他想个其它的手术,说不定这篇课文就不会被移出教材了。
(二)《斑羚飞渡》
首先必须要声明,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很好,妙语连珠,行文流畅,情节循序渐进,为生命送上了最原始最壮丽的赞礼:被逼到绝境的斑羚面对无法越过的山崖,自行分为一老一年轻两个队伍,老队伍甘愿粉身碎骨,为年轻的斑羚做生命的跳板,踩在它们身上完成飞跃,完成种族的延续。
相信很多人读完此文都感触颇深,这世间的爱如此热烈,生命如此伟大。然而,这却是一个彻彻底底虚构出来的故事,原因有二:第一,斑羚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即便结群也只是2~3只的小群,绝不会如文中所写达到七八十只;第二,课本描写的行为难度极高,几乎没有可能完成,况且这又不是常规操作,而是应急所需,成功率必定很低,大部分斑羚都会落入悬崖。
(三)《长城砖》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些疑惑,但当见到这一段时就会豁然开朗:"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啊,从外太空都能看到长城,这是一件令人多么骄傲的事情啊!
然而,中国首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却说:根本看不到。其实,离开地面60公里之后长城就已经完全分辨不清了,而远在400公里之外的宇宙飞船更别想。这个"知识"在小学生群体中传播非常广泛,有家长不免担心:小学教育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此不靠谱的知识置于其中,不是误人子弟吗?
(四)鲁迅的错别字
说到语文教材,鲁迅必然是绕不过的一位,或许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为什么鲁迅的"病句"就不矛盾,为什么鲁迅的"错别字"就可以认为是通假字,而我们写的就不行?比如"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比如课文《祝福》里10个明显的"错别字"。
虽然课本都对这些字进行了注解,说明了规范书写方式,但改还是不改,仍然是个争议,毕竟多多少少都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其实,这正是当时的时代特色,古文到白话文过渡的阶段,而且鲁迅文章内容大于形式,形式的严谨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由于课本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以上这些错误虽然显而易见,但我们还是信以为真,不少人至今还被蒙在鼓里,你还知道课本里的哪些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