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致辞]个人发言万能讲话
10月25-26日,“第十七届东京-北京论坛”以连接东京和北京两地会场的方式,围绕“大中华区下的日中关系及国际关系改造——迈向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叙事思考”主题,围绕两国政府代表和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日本国驻华大使垂秀夫在10月26月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致辞,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值此“第17届东京-北京论坛”全会召开之际,请允许我作一个简短发言。
首先,我对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举办本届论坛而付出辛勤努力的日中相关人士致以由衷的敬意。
我曾在去年抵华后的隔离期,通过大使馆官邸的视频连线,参加了上届论坛。回想起来,那正是我履新驻华大使后的首份重要工作。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纵观这段时间的日中关系发展,不能说算得上顺畅。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双方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新冠疫情。
由于疫情蔓延,跨境人员往来被迫中断,外交自不用说,民间交流和商务往来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局面极大限制了日中国之间,包括高层次在内的本国人员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设想,日中之间严重的对话不足,不仅增添了政治上的互不信任,而且也导致了双方国民感情的进一步恶化。或许可以说,这一年多来的日中关系恰恰陷入了如此的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本月8日,刚刚上任的岸田文雄首相和习近平主席之间举行了首脑电话会谈。在面对面交流受到限制的当下,而且是在岸田首相刚就任不久,以及处在中国的国庆假期,能够实现首脑电话会谈,无疑这归功于双方对首脑间沟通的重视。
在会谈中,岸田首相坦率地提及了两国间存在的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表示希望在今后围绕这些问题等频繁开展对话。同时还指出,双方应以明年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共同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双边关系”。习主席引用一句古语“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表达出了对发展日中关系的热情。两位首脑就一道致力于各种共同问题的解决达成了一致。
面向后疫情时代,以及明年的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场电话会谈具有首脑间确认未来日中关系发展方向的意义,为我们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尽管说举行了首脑电话会谈,但并不意味着日中之间的各种悬案就一举得到全面解决。换句话说,目前存在的课题有很多,它们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根本性的改变。至于这些悬案,虽然日方将会坚持对华主张,但在经营日中关系方面重要的是,像电话会谈中两位首脑所达成一致的那样,即加强对话、合力解决各种共同面临的课题。这正是岸田首相向习主席倡议的,“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双边关系”的含义所在,首脑间关于这一点的确认,我认为是这次电话会谈的最大成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呢?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寓意非常深刻的话,那就是“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和过去,但可以改变自己和未来”。展望未来,我们目前又该如何去做呢?针对日中关系的现状,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容易,但却对日中关系未来事业来说于事无补。我经常在想,只有借鉴以往,才能着眼未来。
日中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也正因如此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分歧。回顾邦交正常化5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也绝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坎坷。我们从这50年的历史中能够学到什么?我想列举以下三点。
第一,战略构想。
谈到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日方的田中角荣首相不能不提。在1972年9月,田中首相不顾日本国内很多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访问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一道签署了《日中联合声明》,展现出一国领导人的风范。其背景,有他基于对国际大环境的判断和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以及对推进与中国邦交正常化的战略构想。
此外,从战略构想这层含义来说,我们不能忘记在2006年10月,当时被指对华严厉的安倍晋三首相在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国。后来出台的作为“第四个政治文件”中的“战略互惠关系”,作为新的战略构想,成为之后日中关系的基础。也可以说,日中关系从此进入了既有课题与分歧存在、又是双方在可合作领域均积极寻求扩大利益的时代。
第二,相互信任与尊重。
过去形容日中关系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友好”。“日中友好”固然重要,但仅仅高唱“友好”并不能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各种课题。正因为我们是搬不走的邻居,才有必要在承认双方立场的基础上,不断坦诚对话,努力找出一致之处或妥协之点。
我听说在谈邦交正常化时,在涉及《日中联合声明》的字斟句酌时,承受着来自中国国内巨大压力的周恩来总理曾面临了非常困难的挑战。但周总理坚持“维护本国利益理所当然,但也必须考虑别国的利益”这一信念,终于让文件签署水到渠成。我也是后来在历史中学到的。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重新共同学习周总理的精神,即使立场不同也应坦诚对话,不计时间地加深互信吗。
第三,国民的理解和支持。
1984年,受胡耀邦总书记的邀请,3千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这件事至今仍常被中国人谈起,也是我们这些从事日中关系工作人的一笔巨大财富。随后在1985年,刘延东副总理带领由500名中国青年组成的友好之船代表团访问日本。当时,我刚入外务省工作不久,现在还时常会想起参与这次接待的美好情景。
时光荏苒,近年来彼此之间的国民感情严重恶化,这几天成为本届论坛热烈讨论的话题了吧。但是,根据今年2月日本内阁府发表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人仅占约22%,从年龄划分上看,18~29岁对华好感度占比最高,为35%。肩负日中关系未来的正是这些年轻人。在面向未来构筑“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的过程中,毋庸置疑有着重要意义的就是,继续日中间的人员往来,特别是青少年交流。
国民感情的恶化也许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重要的是,日中双方必须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并不懈地为改善而付出努力。特别是,日本作为民主主义国家,无论怎样的外交政策,如果不能得到国民的理解和支持都是不长久的。现在,尽管跨越国境的往来受限,但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为国民感情的各种数据所忽喜忽忧,而是展望后疫情时代,积极开始着手重启青少年交流的准备工作。
在座的朋友们:马上就要进入11月了,2021年只剩下最后的两个月。如何定位明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如何加以纪念和庆祝?是摆在包括各位在内的从事日中关系所有相关人员面前的课题。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为了构筑“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我将在驻华大使的岗位上竭尽绵薄之力,同时也愿同在座日中双方各位同仁一道继续携手合作。
最后,我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