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洞人一杆绝对是小概率事件。

曾看到过一组打出一杆进洞概率统计的数据,大致是职业选手挥7500杆出现一次一杆进洞,而业余选手挥12500杆出现一次。我也粗略统计过,这些年来,经由我手定制的一杆进洞立体相框不下500件,时不时地听到关于Hole in One的趣事,还有Hole in One在各地的特有风俗。

有人说一杆进洞是极其幸运的“好命”,好事值得纪念,当然要昭告天下;也有人说一杆进洞的幸运是意外来临的,自己个儿hold不住,必须分散出去。不管出于何种考虑,Hole in One的仪式感是必定要有的。比如,幸运儿免费送出定制的LOGO球甚至T恤,所以球友们在球场里捡到印着“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某高尔夫球场一杆进洞”的球,也都见怪不怪了。你可能参加过某球友的“一杆进洞专场比赛”。你也可能参加了某个大宴会却并不认识那个请客的人,只是知道是某位一杆进洞者为一百多人买了单。更有直接的,幸运儿马上请俱乐部准备出两万现金,从果岭开始巡洞发人民币,见人就给,引起围观。前两年,我还听说有了“一杆进洞险”,才知道竟有这种防“破财”的招儿,我想全世界其它运动应该不存在这样的保险了吧。

有些球手担心破费请客会带来家庭不和谐,幸运反成了不幸,所以与同组球员之间互相达成协议,如果有谁打出了一杆进洞,就悄悄溜走,不告诉俱乐部的人。但封口费是必须有的。

当然,一杆进洞也不都是花钱,还有中奖的。豪车、奢表不在话下,也有不少雷人的奖品。2014年举行的荷兰高尔夫公开赛推出了独特的一杆进洞奖品——价值10万美元的免费太空游,很多球员都表示这一奖项过于惊悚。这个奖项设置在肯内梅尔高尔夫俱乐部的15号洞,在第4轮比赛时被安迪·沙利文获得。2015年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名赞助商沃尔沃竟然拿出了小型挖掘机作为一杆进洞奖的奖励!可能是赞助商不忍心看到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灭绝”,用心良苦地用挖掘机这种大件来祈愿中国有更多的经典好球场吧,背着“奇葩”的名号也在所不惜。

虽说一杆进洞是“甜蜜的负担”,也终究是“幸运”的。看看这些趣闻轶事,开眼是真的开眼,现在的词儿叫“开脑洞”;相比而言,定制一杆进洞相框是比较高雅而内敛的做法,不管这份纪念的背后是一杆进洞之后的开怀大笑还是破财的噩梦。把进洞照片、积分卡、证书和球装裱在一个立体相框里,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儿。既然Hole in One对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来说都是偶发事件,那么一个立体相框确实显得普通了些。但这份纪念是必定要有的,我们还把这个普通玩意儿玩出了新花样。

高尔夫印记为功夫某高尔夫球会定做了一批一杆进洞纪念相框。没错,是一批。倒不是为之前的一杆进洞球手集中赶制,相反是提前定制的,这叫“预备一杆进洞”。

“预备一杆进洞”纪念相框是已经装裱好的立体相框,为尚未发生的“一杆进洞”的球、计分卡和照片预留了位置。一旦Hole in One,这个预备相框就派上了用场,待球、计分卡和速冲照片归位,幸运儿当日即可带着纪念框回家了。

看起来这种事前预备模式与过往的事后定制模式在最终形态上没有实质差别,但这种模式上的改变可谓一大步的创新,切实满足了球会需要。球会希望能在一杆进洞发生的半小时之内就为幸运球手准备好纪念相框,锦上添花,以达到最佳的庆祝效果,体现最好的服务品质;

而一杆进洞的不可预见性和偶然性又仿佛限制了球会快速反应的可能性,球会往往没有现成的物料,大都是事后定做相框再寄给球员,周期总得十天半个月。这个时间上的“缝隙”成了球会管理者心头上的一点瑕疵。当我们换个角度和思路来考量,就有了“预备”的想法。这个IDEA的迸发,不同于以往高尔夫印记开发的艺术品——由了解高尔夫的艺术家或是由纯艺术家与高尔夫印记设计合作完成,可以说是集全国顶尖高尔夫管理者的要求而进化成现在这般完美的。

在国内,小批量的高端定制服务非常难,“高端”总是与“奢侈品”关联。在大批量制作与销售盛行的形势下,做一件“手工工艺品”真的很难。高尔夫印记坚持个性化定制,这个过程不容易,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遇到认真的需求方,我们认真对待;幸运的是,我们也遇到了认真的制作方,与我们一起,都在为了“一次一件”而付出多次多件的时间和努力。

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使得有些领域的工作者有了被AI替代的失业恐慌,同时,真正的创作时代就要到来。不论是工匠、艺术家、还是广告文案工作者,只有卓越者才不会被取代。

( 编辑/阎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