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高考几乎落选的我,在准备复读的时候被通知代课,家境贫困,所以不愿意去远离团部的烟台学校当老师。(威廉莎士比亚。)

来到学校后才知道,以前分配来的教师,因为离团部很远,条件太艰苦,都想办法离开了。看着周围操着南腔北调的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更坚定了考学的决心,所以也没有把心思全放在教学上,除了正常上课外,我从来不在教室多呆一会……

当教师的第一个冬天,一位上海来疆支边的牧工家长找到我说:

“我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生病拖了快半年的课,老师,你能不能帮忙给我的孩子补补课?当初我们学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已经辅导不了了。”

因为是班里的学生,虽然不愿意但也说不岀口。

就这样,我每天放学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给孩子补课。当然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孩子都会专程送一份好吃的饭来,有时候是干菜炒鸡,有时候是红烧兔子,有时候是清蒸鱼……当时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天天吃食堂的我感觉很值。随着孩子成绩的不断提高,我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

冬天的天黑的特别快,有一个周六的下午,天已经很晚了,孩子都没有来我的宿舍。晚饭后,我便邀了连里的团支书陪着我找了去。

原来孩子的家在连队外一两公里处,屋后是一条小河,小河傍着一条南北走向的沙脊,河水由北向南流去。屋子面朝东坐落着,屋前有一片很大的空地,空地之外便是千亩良田,屋子的北边不远处有一个栅栏围着的羊圈,羊圈和屋子之间有一块开垦出来的不太大的地,里面有落了叶子的果树,还有蔬菜干枯的痕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勤快的人家。

房子是用土块盖的,一排两间,没有粉刷,房子的一角已经垮塌,露出的茅草在风里晃动着,门上挂了一个厚门帘,在屋子的北边羊圈的草棚子下,一盏昏暗的灯放着幽幽的光,是孩子的母亲在那忙着。

我们走近栅栏,看见孩子的母亲在一只躺着的羊跟前蹲着忙活着,身边放着一桶刚剁好的胡萝卜。羊群从四面八方围观着,一个个都伸长着脖子,不知道是想探知同伴生死还是同情主人的无助。

孩子的母亲看见我们来,停住手,抬起一张黑而红的脸,不好意思地一边往家里让着一边说:“真对不起啊,孩子的父亲病了,早上我送他去十几公里的医院去住院,半下午才回来,可是一只母羊又难产了,只能让女儿一边去叫连队兽医,一边顺道把衣服和书给她父亲送去,然后去补一下课的,不知道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呢”说完还往我们来时的路上望了一眼,神情显得很焦急

……

回来的路上,团支书告诉我说:这是一个上海知青之家,丈夫会做木工活,家里的床和柜子都是他自己做的呢。今年承包了这四百多只羊,每天早出晚归很是辛苦,但是他聪明能干,在放羊的时候,编织着全家的毛衣、毛裤、手套和毛袜子,有时候也会打些猎物或用暗网捕些鱼回来改善生活,因为家里还有个瘫痪的丈母娘,其实他的家里一直很拮据。

孩子母亲身体也不太好,不能干重活,但是母亲不仅要照顾上学的孩子,伺候瘫痪的妈妈,还有房前屋后的农活也要母亲做。家里只有一个女孩子,16岁了,在你的班里,放学回家后,喂鸡做饭什么事都做,很勤快也很懂事。

就这样的情况还要求给孩子补课?当时的我也被震撼了,更多的则是为先前坦然接受的食物感觉愧疚。

团支书还告诉我说“听说孩子的父亲在上学的时候,年年是三好学生,由于家境贫困,没能完成学业。他做事很认真,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你不知道,我第一次去他们家,他们家里到处都是书,我读过的很多书都是从他们家借的呢。他说过自己苦点没有啥,绝不缺了孩子的教育,一定让她成为有用之才。”

很久很久以后,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震撼于他即便是挣扎在生活的困境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对得起这些孩子,要对得起这些辛辛苦苦的父母,一种重重的责任感压在了我的肩头。

流逝的岁月渐渐的给我的生活涂满了各种颜色。一天,我刚走进教室,只听见一声洪亮的“起立”,全班学生一起站了起来,整整齐齐的大声说:“祝老师生日快乐,祝老师身体健康”刹那间我愣在原地,半天回不过神来。

“谢谢同学们,请坐”我努力地克制着这意外的一幕带来的愕然,让自己平静下来,走上了讲台。

班长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盒子,从他的座位走到我的面前:

“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送您的生日礼物,请您收下”

那个时候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考虑着怎么应对,但看到孩子们流露出纯真无邪的眼神时,还是轻轻地揭开了红布,哇,原来是一条用沙枣核串起来的项链,静静的躺在一块垫着蓝色的绸布的盒子里面,是我很喜欢的项链睡觉的样子。

项链很漂亮,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多心血精心做的,珠子的颗粒很饱满,也很均匀,一颗颗亮晶晶的。

我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让意外慌乱流露出来,双手接过盒子,深深向同学们鞠了一躬:

“谢谢同学们,谢谢同学们”学生的掌声响了起来。

下课回到办公室,发现每本作业本的最后,都有一行祝我生日快乐的祝福语。

后来我知道了项链的制作过程:男学生负责打沙枣取核,女学生经过反复挑选、洗净、凉干,用烧红了的针烫穿枣核,据说废弃了很多枣核呢,串好后,由一个学生的父亲用做家具的清漆涂了几遍。

这个生日意义非凡,也深深的打动了我,每当我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那种感动、幸福、温暖、成就感以及作为老师心中那种独特的满足还会充彻全身,让我陶醉不已。

后来这种激动人心的故事还会时不时的发生在我的生活、工作里,震撼、激励着我,我辛苦并快乐着。

有一次,一位姓乌的老师突然晕倒在讲台上,大家都去探望他,据说有团领导,有学校领导,有同事,有朋友,有家长,还有一拨一拨的学生,人之多出乎我们的想象。

乌老师也是上海的支边青年,因为他父亲是资本家,成分问题,文化大革命他上山下乡来到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几年。

无论什么时候看见这位老师,高高瘦瘦的他总是那么的干净利落,在人前总能看见的是他最最精神的一面,和蔼可亲、文质彬彬,一副知书达理的绅士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老婆在身边照顾的周到,殊不知他已经和妻儿离别近6年了。

上海青年返城政策下来后,父母想让独子的他回家经商,继承父业。他说服了父母没有回去,他说:“我喜欢了这份工作,习惯了这里没有污染的空气,特别是这里的孩子需要教育,不想这里的孩子再贫穷,不想让这里再落后。”就这样,6年前他决定让妻子带着已经成年的儿子回家打理父亲的公司……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很多很多的故事,总是能一次次地强烈的拨动着我的心弦,浮躁、傲物的我开始学会了反省、沉思,我不在狂妄,不在清高,慢慢的静下心来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就这样我爱上了教师的传道解惑,更爱它背后肩负着的平凡的责任,知识不仅丰富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更能激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知识能改变命运,科学才能拯救人类,而我很荣幸将这希望和责任继承和传递下去。我快乐着、幸福着、自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