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经历了3个月的网络骂战之后,18岁少女雷颖琛选择在中国香港天水围天逸邨自家住宅楼顶进行最后的直播。在画面中,镜头与她一同从高空坠落。
雷颖琛自称“依奈”,追寻她在自杀前留下的记录,“隔空喊话bot”,或者说,被使用者称为“厕”的圈子第一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网络暴力事件。“康帕斯厕”“厕妹”“金头解”……在依奈最后数月的经历里,这些令人费解的名词交织其中。简而言之,这个名为“厕”的圈子在依奈的自杀事件中似乎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是个怎样的圈子,与之相关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事情到底是怎样发展到这一步的?
界线
“怎么国服哩哩咔赛季打不到金就去自杀的姐也在厕群。”
这是“康帕斯隔空喊话bot”4月30日发出的一条投稿。需要对这个bot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读懂这些投稿的含义:“康帕斯”指的是手机游戏《Compass》,“隔空喊话bot”则是一个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投稿平台。用户通过私信将内容发送给bot的运营者,运营者再将这些投稿匿名发出。隔空喊话bot的内容往往以负面情绪为主,有不少讨厌这类bot的用户将其形容为“厕所”,而其用户们则乐于接受这个称呼,并自称为“厕妹”。“厕群”则是这些bot建立的用户同好交流群。
“哩哩咔”就是“魔法少女莉莉卡”,是《Compass》游戏中当时那个赛季的主题角色。“打不到金就去自杀的姐”,指的是依奈。2020年,依奈曾在《Compass》中取过一个ID——“打不到金头就自杀”。“金头”是游戏中一项赛季排名奖励。
但在那个赛季的最后,依奈并没有成功获得金头。
魔法少女莉莉卡是依奈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对大部分玩家来说,“打不到金头”并不是值得一提的事。可是在依奈所不知道的地方,一些针对她的不满开始逐渐滋生、蔓延。这份不满的来源,是因为她曾经顶着那样的ID,在游戏、QQ空间中多次提到“打不到金头就自杀”,结果没有打到金头,也没有自杀。
依奈加入康帕斯隔空喊话bot建立的厕群之后,这份不满迎来了爆发。一些人给她起了个绰号“金头解”, bot中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现针对金头解的投稿,而依奈本人也选择在bot中投稿进行回应。双方的投稿很快升级为骂战。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纷争, bot运营者发布了一个投票:禁不禁金头解相关?
投票结果是“禁”,这意味着在康帕斯隔空喊话bot中,不能再出现与依奈相关的投稿。
可是,矛盾并未平息。在bot禁止投稿之后,依奈仍从其他投稿的评论中找到了辱骂、攻击自己的几位用户。尝试与她们私信沟通无果后, 7月26日,依奈将事件的经过发在了自己的QQ空间里。过了仅仅一小时,康帕斯隔空喊话bot发布了另一个投票:是否解禁金头解相关?
对于bot发起的“民意投票”,依奈近乎束手无策。为了能让自己不再被投稿,依奈央求一些朋友帮她投票,继续禁止金头解话题。但最终,“解禁”的投票数还是压过了“继续禁止”。
数小时后,依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依奈朋友整理的聊天记录中,bot投稿者们描绘的依奈的形象似乎与最后跳楼的少女大相径庭:在她们口中,依奈是“皇帝”,是“女明星”,拥有不计其数的“小粉丝”,在圈子里呼风唤雨。投稿者们则自称“厕所庶民”,人微言轻,只有使用匿名投稿的方式,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人听见。
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在大部分隔空喊话bot中,使用者们会不约而同地画出一道无形的界线,界线两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厕妹”与“萌萌人”、“素人”与“网红”、“笨宝”与“red解”……在一连串外人难以理解的词语背后,隔空喊话bot使用者们把“自己”与“世界”分隔开来。
不过,这条界线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和隔空喊话bot的用户们聊聊。在依奈的朋友发布的微博评论中,我们找到了一位用户“曼”。她也是我联系到的人里,为数不多承认自己是厕妹的人。
“网红”vs“素人”
“(在依奈事件中,)我认为网传‘厕妹网暴少女’纯属无稽之谈,定义为‘互殴’更加合理。”
曼告诉我,她认为依奈并非单方面遭到网暴,而是和他人在隔空喊话bot里互相网暴。她的逻辑是:依奈曾经为自己定下“不自杀”的准则,如果连这一点依奈都没法遵守,那为什么依奈就不会网暴他人呢?为了佐证自己的看法,她给我发来一张截图,截图显示,5月29日,依奈曾发布一条微博:“感觉自己终究成为了自己害怕的人(指成为厕妹)。”
依奈曾在自己的房间里定下“魔法少女守则”,其中一条写着“不自残,不自杀”
依奈的微博截图
曼对我说,依奈也曾经“挂过人”,也就是发帖、发微博,公开某人的言行及身份。她给出的证据是,依奈曾发过一条哔哩哔哩动态,把几位攻击者的个人微博截图发了出来,并写下了配文:“求你不要再追击偷看我的个人空间了,我去死还不行吗。”
攻击者的言论与依奈在哔哩哔哩空间发布的动态
“图上的言论并没有指名自己嘲讽的是依奈,但是依奈没打码就挂人,还面对粉丝说自己要被逼死了。这句话具有强烈的谴责、煽动与指向性。”曼说。随后,她又强调:“依奈在哔哩哔哩上有一定的粉丝量。”——依奈出事前,她的B站账号大约拥有4万粉丝。在曼看来,她不是没有影响力的一般人。
根据曼的标准,依奈这种行为就是“挂素人”。“素人”这个词原本与出道的明星相对应,但隔空喊话bot给这个词赋予了另一种含义。我问曼,什么是素人。她解释说:“转赞评(转发、点赞、评论的数量)不超过100的,无疑是素人。对于画师和文手,没出过同人本即为素人。”曼说,在隔空喊话bot里,“不打码挂素人”是不被允许的。
与“素人”对应的概念是“网红”。在隔空喊话bot里,更隐蔽而常用的称呼是“red解”。曼解释说,“网红”指的是那些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一定数量粉丝的人,相应地,他们的粉丝和拥护者们会被称作“腿毛”。这个词的意思是,影响力大的人是“大腿”,而其他人卑微如腿毛。
许多隔空喊话bot里都可以看见针对red解的投稿。最常见的说法是“锐评一下某某red解”。一部分投稿会写明“为什么这个网红遭人恨”,有的则只是“求评价”。前者往往能比后者收获更多附和的评论,会有不少用户在回复中一同唾骂这位网红。
一条挂出小红书平台某位“red解”的投稿
挂人的理由有很多种。“和我喜欢同一个角色”可以投稿,“和我喜欢不同的角色”也可以投稿。如果想要收获更多的赞同,引起更多的共鸣,必须拿出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理由。最常见的,就是痛斥某某违背了圈子里的“通用内部规则”。
比如,对方在平台上发布内容时使用了错误的标签,就能成为一项确凿的“罪证”;对方不为自己喜欢的角色花钱,可以将其称为“白嫖”;如果对方遭到攻击之后恼羞成怒,在个人空间破口大骂,便可以笑话对方“破防”。依奈事件发生之后,有人在某条隔空喊话bot的投稿里这样回复:“被骂就破防成这样,小心别自杀了呀。”
仅从投稿内容来看,素人与网红的区别并不明显。当曼提到隔空喊话bot对于素人的保护时,我问她:“如果您不是素人,能接受自己被投稿在某个隔空喊话bot中吗?”
曼回复得很快:“可以接受,完全合理。”
然而实际上,素人的标准并不像曼说的那样明晰,也不是所有的bot都会遵守这个规定。依照曼所说的“没有出过同人本就是素人”的标准,大部分“绘圈隔空喊话bot”中的投稿似乎都不应该被挂出来;另一些隔空喊话bot中,不打码发布个人主页截图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由于大多数隔空喊话bot不会审核投稿的内容,所以实际上,只要找到足够好的理由,你可以隐藏身份,在隔空喊话bot中挂你想挂的任何人。
不同于各式各样的投稿,评论区的风向往往出奇一致:要么一边倒地支持投稿者,要么一边倒地反对投稿者。前几个评论往往决定了整个评论区的舆论走向。有时,这些被挂的网红也会找上门来,在评论中痛斥藏在背后的投稿者,以及那些攻击自己的人。
这时,投稿者们往往不会正面回复。依奈自杀之前,看见“是否解禁金头解话题”的投票即将因为依奈的拉票而结果反转时,一位用户在群聊里这样感叹:“我们打不过奈皇,应该禁止拉票才对。”
“厕所庶民打不过奈皇”
“厕妹”vs“萌萌人”
除了在评论中直接反驳以外,被投稿对象的另一种回击方式是证明自己也是“厕妹”,反而称呼投稿者为“萌萌人”。
比起“素人”与“网红”,“厕妹”与“萌萌人”的对立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类隔空喊话bot的投稿中。有一条投稿尖锐地指出了这个现象:本bot中有两条投稿内容差不多,只因为第一条评论不同,评论区的风向就大相径庭,如何评价?评论区里这样回复:是因为厕里有太多萌萌人。
关于“厕妹”的定义,曼向我这样解释:厕妹是熟知隔空喊话bot用语、参与投稿、能理解笑点的用户。与此相对应,“萌萌人”是那些不了解隔空喊话bot的人。在曼的口中,这些萌萌人不仅不懂隔空喊话bot的规矩,还要给bot泼脏水。“萌萌人信谣传谣,贬低厕和厕妹的形象。”曼愤愤地为我发来了几张“萌萌人贬低厕妹”的截图。
但矛盾的是,即使在隔空喊话bot中,也能看见不少“本bot已经遭到萌萌人入侵”的说法。说话方式看起来像是辨别 “萌萌”与否的标准。隔空喊话bot的用户,他们有一套通用的说话方式:“嫉妒”打成“季度”,“死”打成“似”,“锐评”打成“瑞平”……如果不按照这一套说话方式投稿,很容易被认作是萌萌人而遭到耻笑。
如果萌萌人学会了这种说话方式该怎么办?在各类隔空喊话bot的投稿下,偶尔可以看见“萌萌装厕”的评价:投稿者被质疑是伪装成厕妹的萌萌人。有投稿曾这样嘲笑自己的同学:“看见‘现充’同学努力学厕妹说话,想要融入厕所的样子真好笑。”
攻击的第一步往往是划分阵营。萌萌成了另一种辨别阵营的手段,厕妹的身份则成了某种护身符。在某一条挂人投稿中,反对者以这种方式抨击投稿者的无知:“稿主才是萌萌吧,你挂的这个人每天都在各个厕的评论里活跃,骂人可狠了,你不知道的吗?”
不论是厕妹,还是萌萌人,所有人的关联都集中在隔空喊话bot的一条条匿名投稿里。曼向我解释匿名投稿的好处:如果被骂,可以不用在自己账号的消息列表里看到那些骂人话。这像是以鸵鸟心态规避争论带来的伤害——如果你的投稿获得了赞美与认同,你可以在评论里与朋友们一同声讨;如果你的投稿遭到反对,你也不必与对方争执,只需要把这条微博划过去,就可以耳根清净。
曼将其形容为“乐子人”心态:“开玩笑无底线,通过自降身价堵人嘴。”就像康帕斯隔空喊话bot的用户们对自己的形容一样,他们自称为“厕所庶民”,将“素人”与“网红”、“厕妹”与“萌萌”作为标准,在自己与被挂者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在界线的一侧,是无力且卑微的“庶民”;界线的另一侧,则是拥有诸多拥护者的“女明星”“网红”。在她们的世界里,前者对后者的攻击是合理的,而后者也有义务承受来自暗处的恶意。
尽管投稿不会显示用户名,参与讨论的用户却没法在评论区中隐藏身份。点进一条投稿的评论区,话题参与者们的ID与IP属地都一览无余。只是,这些用户似乎并不希望被人注视。
在一些隔空喊话bot的评论区里,我尝试着向一些活跃用户发出私信邀请。其中一位投稿人将我们的私信截图投稿给了某个隔空喊话bot。根据评论的说法,发送私信的行为是“钓鱼”,让他们感受到了冒犯。没过多久,在触乐的微博评论中,一位用户模仿我在私信中的说法留言: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触乐出现在某一个隔空喊话bot的投稿中
隔空喊话bot中很少出现关于投稿者自身的正面描述。厕妹们常用的话术是,自己是“笨宝”,是受挫、可怜、羡慕他人的一方。涉及到关于自己的描述总是以负面居多,“相似”(想死)等词语大范围地出现在各类投稿中。
曼对于自己和其他厕妹的身份与生活也闭口不提。“我们只是聚集在隔空喊话bot中的同好。”
但在参与评论的用户们的微博中,时常能看见对日常生活、学习压力与父母的抱怨。依奈事件中的参与者之一“小亚”在一次采访中说,在攻击依奈之前,她也曾在学校中遭受霸凌。“80”(霸凌)在一部分隔空喊话bot的投稿中是一个高频词。一位用户曾这样向隔空喊话bot投稿:“霸凌姐把我以前的自残照片发给了别人,好想死。”
“怜爱稿主”“绞杀霸凌姐”……评论里的回复向投稿人表达了安慰。
一条投稿这么说:“我真的好喜欢这里,QQ空间里演得好累。”
“乐子”vs“破防”
依奈事件发生之后,不少隔空喊话bot修改了投稿规则,或是选择了更加隐秘的运营方式。诸多bot的内容转为“仅粉丝可见”,也有不少bot的规则里加上了严格的“不允许截图素人言论投稿”的规定。
不少bot实行了更加严厉的投稿规则
即便如此,“挂人”依旧是隔空喊话bot绕不开的主题。与所有挂人行为一样,投稿者也往往希望自己的投稿能被“被挂的人”看到。曼告诉我,投稿的目的之一,就是给看不惯的人添堵。
在隔空喊话bot中有一类广受欢迎的投稿,就是“破防现场”,指的是被挂的人对投稿的回应。这些被挂的现充、萌萌人、网红姐们会在自己的平台账号上怒斥厕与厕妹,这些怒斥的内容又被人截图下来,再次挂在隔空喊话bot中。
这类投稿的评论往往是清一色的好评。这些回应会被认作是被挂的人因为投稿而“破防了”,投稿者与用户们会将其视作对自己的褒奖,在评论中留下“爽”“爱看破防”的态度。如果被挂的人不看隔空喊话bot,有些用户会直接在评论中@他们,甚至会用私信等方式向被挂的人推送这些隔空喊话bot的投稿。
写小说的柠檬茶就有过这样的遭遇。一些人因为讨厌她和她的小说,时常在隔空喊话bot中截图她的个人微博投稿讽刺。
柠檬茶在微博上拥有不少粉丝,在B站、贴吧等平台上也能见到同好们讨论她的作品。据柠檬茶说,她原本只是“圈地自萌”,在自己的圈子里写着喜欢的同人作品,但忽然出现的隔空喊话bot却打破了这种平衡。
因为不喜欢柠檬茶和她所写的小说,有些人选择匿名投稿进行攻击,并不断@柠檬茶本人确保她能看到投稿。柠檬茶最后选择拉黑对方,但攻击的形式也随之升级,她们用小号在柠檬茶个人微博的评论、转发与私信里辱骂,最后上升到了对她的人肉搜索。
柠檬茶告诉我,她已经不想看见任何这些信息了。“看到了就会心跳加速,很难受。”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她关闭了陌生人的私信与@功能,“我已经对网络环境不抱期待”。
柠檬茶从很早开始就在网络空间中分享自己的小说。她记得早年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不喜欢就点退出键。但她逐渐意识到,这种网络礼仪已经是过去式了,“曾经是求同存异,现在是党同伐异”。
随着网络讨论环境的极端化,无数隔空喊话bot不断遭到封禁而又再次出现,这类匿名讨论平台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为那些在现实与网络中缺乏话语权的人们提供一个抱团取暖的空间,同时合理化他们的攻击行为与恶意。
人们甚至无法将责任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在群聊中理直气壮地声讨“皇帝”的人,提出解禁话题的bot运营者,冷嘲热讽的人,在隔空喊话bot中投稿的人,参与隔空喊话bot讨论的人……在她们自己的一套逻辑里,每个人的行为都微不足道且理所应当,但所有行为累积的结果,让一位18岁的少女选择从楼顶一跃而下。
厕妹们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拧成了一根绳,在隔空喊话bot的庇护下聚集在一起,展示出未曾想象过的力量——那些她们想象中与自己力量悬殊的“网红”“女明星”,会因为一条条匿名投稿而“破防”。她们尝试用这种方式,去平衡自己遭遇过的不平等。
然而实际上,不论是“素人”与“网红”,还是“厕妹”与“萌萌人”,种种不平等并不会因为匿名投稿而相互中和。正相反,被界线分隔的双方都会在相互攻击的过程中不断趋于极端。在依奈事件之后,许多隔空喊话bot很快恢复运营,投稿不减反增;不少bot的运营者与投稿者同样遭到了攻击与人肉搜索。面对源源不断、反复施放的恶意,没有人想要停下,只能在愈演愈烈的矛盾中,在投向对方的矛枪上多加一分力度。
如今,在她们的语境中,这些攻击与矛盾已经被固化成一件稀松平常的日常娱乐,“找乐子”。在某个隔空喊话bot里,一条投稿写道:“如果你被挂厕所,除非真的罪大恶极,不然没有人会记得你。我们只是找乐子,没有人会在意。”
在最后,投稿者说:“宝宝,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
“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