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爱用“二”字,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他们生下第二个儿子,就约定俗成地叫他“二小”了。那时候不计划生育,你要是在柳巷里大喝一声:“二小!你混蛋!”估计得有十几个人跟你瞪眼。我要是壮着胆子说:“叫二小的都挺二的!”话音未落,得有一万多人举着切菜刀追我。
不是说人家叫“二小”的人就“二”,其实咱们都挺“二”的,谁还没有几张“剪刀手”的照片呢?我们总是对着相机微笑着说:“我二吗?嘿嘿!我还能更二吗?”
据说这是剪刀手的鼻祖
说实话,这个“二”字困扰了我相当长的时间了。要说他是来自方言吧?陕西人是爱这么说,他们见了那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的“大叔”,一般就要用到“二”这个尊称了,比如“二怂”、“二锤子”,足以跟太原的“二货”分庭抗礼。东北人玩笑开得尺度大,这个“二”字也被人经常挂在嘴边,被称为“二”的人也不当回事,没准还请你喝一壶,当然,“喝得少了他不干”。形容那种傻得可爱的人,一个“二”字,多哏!
“二”字,现在正大行其道,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大有席卷华人之势。尤其是到了2014年4月,“二”字的延伸义、扩展义已经应运而生。那位在宁波打工的江西人老刘在汇走7万多块钱就知道被骗的情况下,继续给骗子汇款达到了54万多,于是“有钱就是任性”,一句流行语横空出世。现在对于有钱人“犯二”,我们就有了礼貌用语,简称敬语,那就是“任性”,明星大腕吸毒嫖娼,简直跟“二”没什么关系,人家就是只是“任性”了一点点嘛。
我困扰的是“二”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跟“二百五”是不是有点“莫须有”的关系?那“二百五”又是怎么来的?
一种说法是,二百五是从“半吊子”发展来的。过去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五百文,也就是说半吊子的半吊子自然是二百五,难道二百五就是这样的“荣誉出品”?这说法总觉得还是有点牵强。
第二种说法,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是“半疯“。这种说法靠点谱,不过,过去老百姓都穷得水深火热精光掉蛋的,哪见过500两一封的银子?这太“高大上”了,那这莫非是过去的达官贵族们的“福利”?
第三种说法,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出巡,在仪仗队最前面开路的小吏手里拿着一根长竿驱赶路人,此吏名叫喝道伍佰,后来这位八面威风的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于是长安群众就分称他们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手持长竿,所以又称为二秆子。哦哟!原来这二百五与二秆子是世家,近亲关系。这个“官民协办”的说法倒有点意思,个人认为,比较靠谱。
如此看来,被人称“二”,从古到今都不是好事,“不二”才是正常人的生活。佛家人是最有智慧的,他们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现代人喜欢“犯二”,在当时就极富有远见时提出过一个“不二法门”。关于这个“不二法门”,敬请阅读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