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野肆)野肆月球YESOCIAL(湘江中路店)

时间:2023-04-16 01:22:5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经过休整的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发起了渡江战役,2野和3野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到人民解放军解放杭州、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地结束战役为为止。历时一个半月,我军全歼国军43万人,当然自身也付出了将近6万人的伤亡代价。在这些损失里面,光上海战役我军就伤亡达3万人,达到50%,战役伤亡人数为3野(华野)成立以来单次伤亡之最。

那是什么原因让百战之师3野在此损失3万精锐呢?

参加渡江战役的3野部队

艰难的上海战役‍‍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后,从东路渡江的8兵团和10兵团在巩固阵地后开始往南平推,汤恩伯京沪警备司令部的5个军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消灭,余部皆退回到上海和周边进行防御,打算死守上海。此时在上海的守军经过收编之后达到了25个师20万人。汤恩伯也做出一副要和我军顽抗到底的架势。

撤退到上海的国军残军

而渡江之后,我3野4大兵团全归3野副司令员粟裕全权指挥,面对上海这股势力,粟裕也将其作为3野最后打一场硬仗进行准备。为此在第一次进攻上海的作战,粟裕准备了第9(20、27、30和33军)和第10兵团(26、28、29和33军)8个军将近25万人从两个方向进攻上海。10兵团负责北面而9兵团负责南面。

3野渡江之后向上海和杭州行军(剧照)

5月12日,南线的9兵团率先开始发起对上海外围的进攻,很快就占领上海外围的奉贤、金山和松江等地。随后展开的10兵团也占据了嘉定和浏河等地。可以说前期在外围开战的时候两个兵团进展得都很顺利。不过越往上海市区走,我军就越难打。

国军庆祝的“月浦大捷”(剧照)

很快第一个难题就来了。

10兵团为了诱敌出洞,在月浦一带和国军第六大主力——王牌52军打得异常焦灼,月浦作为通往市区的咽喉要道,周边被国军修筑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明暗堡。进攻的主力28军(大名鼎鼎的10纵)很快遭到国军各种火力点的攻击,伤亡颇大的,我军冲上去的营连部队,即使突破了一个火力点的依然很难巩固 阵地。甚至于为了占领碉堡,还发起了整团进攻,但收效甚微,甚至还导致我军2名团级战斗英雄牺牲。28军如此,赶过来支援的29军也损失颇大。

我军进攻上海态势图

当时进攻部队损失多大?

29军主力攻坚主力260团队伤亡达95%以上,整个主力团在月浦战役期间,就剩不到64人。而月浦战役期间,我军伤亡达到了8000人,占两个军人数的10%。而进攻受挫的我军,不得已还是采取碾压和双堆集的老办法,以土工作业时间换空间的战术,迫近用炸药炸碉堡爆破作战才将月浦守军的歼灭。而为了加强对上海的进攻,粟裕又将21和25军以及特纵所有兵力调入,至此我军进攻上海的部队达10个军40万人。

我军在前往上海的行军途中

上海郊区的月浦战役我军在国军立体碉堡面前吃了明亏,而在进攻市区的作战中我军则是吃了暗亏。

在强渡苏州河的作战中因为不能用重武器攻城,所以战士们在市区的巷战中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轻武器去对付敌人的坚固工事和暗堡,和敌人逐个街道,逐个房屋进行争夺。为此我军有很多从孟良崮、淮海走出来的战斗英雄都倒在了这座城市迎来解放的前夕。上海市区的战斗最后以汤恩伯率52、54两军残部撤退,上海市区守军在警备区副司令刘昌义的带领下宣布起义而结束。

进入上海之后执行纪律的我军(剧照)

整个上海战役,我军消灭敌军15万3千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但我军同样也为此付出了3万多人的伤亡代价。这场胜利可谓“惨胜”。

为何上海战役这么难打?‍‍

那为何我军在绝对的兵力和装备碾压情况下,却依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代价呢?在此雨田君将其归为3个原因:

第一, 要人民子弟兵还是要敌人的大楼?

在电影《大战宁沪杭》中,我军委就对上海的重要性进行陈述,拥有400万人口的上海是当时远东最繁华和最大城市,我军在上海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一旦处理不好将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扩大化,因此当时3野司令员陈帅在上海战役的动员会上说此次战役就是“瓷器店里抓老鼠,我军既要歼敌于包围圈内,又不能急冲猛打将其打烂,以便为新中国建设发挥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特殊作用。”,为此陈帅还给主席写了我军上海战役将近百万作战和管理等细文,3野对于上海的“保护作战”,也得到了主席的肯定,并言简意赅的回复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对我军进行纪律要求的陈帅(剧照)

当然3野的“保护上海作战”的核心是最大程度保护上海,必然会在作战中有所约束,大规模的重炮不能用,炸药爆破等破坏性强的作战方式在市区被禁止使用。因此作为主攻的我军在很多时候火力都比不上国军的残军,伤亡自然高居不下。

第二, 是我军上海总攻作战方向所致。

这个原因其实也是第一个原因在作战方向上所致,在上海的国军几乎全部是黄埔系在长江以南的全部主力,三野的作战构想是既要保全上海,也要将20万国军最后嫡系留在上海。在这个作战指导下三野有3种作战方式:

其一是按照长春战役的成功经验,围而不打,但是这样不利于我军接管上海,同时会对上海百姓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其二是学习天津我军中央突破,直接猛打市区,但这样一方面会破坏市区造成上海市民的无辜伤亡,另一方面汤恩伯可能会提前跑路,不仅没能包饺子反而会导致我新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

我军进攻上海的3个方法(剧照)

最后则是“下策”,从外围进攻国军,从两翼穿插包围汤恩伯后路吴淞口,先打外围,再进攻市区,零敲碎打,将敌人包饺子全歼于上海地区。在战术将将敌人主力从市区调出来在外线决战,但这样做势必要佯装战场焦灼才能“钓鱼”,会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第三, 我军当时对上海准备不足。

这确实是我军在后期面对国军时经常犯下的毛病,这仗在月浦战役表现最为明显,进攻我军缺乏攻坚经验,正好中了敌人的下怀。在4野南下作战时,钟伟所部也在青树坪因孤军深入损失较大,更不要说叶飞不愿意提起的金门了。

进入上海市区的我军(剧照)

雨田君说‍

如果单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我军在上海的这场作战,难称完美,甚至可以说是惨胜。但实际上我人民子弟兵在作战中为上海人民所流的血,用行动感动了号称国军统治最顽固的——上海。为了保护上海建筑和人民,我军战士只能靠轻武器和敌人战斗,入城之后战士为了保证不扰民,选择睡在大街上。

上海战役时至今日仍将被人称之为“奇迹战争”。在战役中我军威武和仁义之师的形象也开始名扬世界,无愧人民子弟兵的形象。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