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八零后微信励志名字 八零后微信群名字大全…

时间:2023-03-27 09:08:5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踩着重阳节的节点,我们播发了一条名为《“传奇奶奶”姜淑梅: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报道,讲述了黑龙江省82岁老人姜淑梅的故事。

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到了82岁,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其中有的书还入选了“中国好书”。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的家中,姜淑梅老人在展示她已经出版的5本书(9月12日摄)。新华社发 (谢剑飞 摄)

对,你没有看错,这就是这位老人60岁之后的“成就单”。

而在此之前呢,她的日常不过是“围在锅台转”、围着家人转,为自己的每个孩子带孩子,直到把家里最后一个小朋友送入大学,她觉得自己“没事干了”,“是个没什么用的人了”……也许和你的奶奶相仿,她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传统女性。是学习,帮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也慢慢找到了自我。

报道播发后,我们收到了好多评论,其中不乏金句,甚至称得上人生启示,值得品味。

启示一: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有的人二十几岁就死了,八十几岁才被埋葬。有的人八十几岁,却依然拥有二十几岁的人对生活拥有的热情。”这一句,一语道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别偷懒”,这是奶奶的座右铭。对于她来说,学习从不是任务,而是兴趣和享受。姜奶奶聪明地摸索出了自己的办法,看似笨拙,却很适合她这样的“大龄学生”。

姜奶奶非常刻苦,写起故事来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上街问字,看电视问字,她的生字本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字。而笔记本、笔、录音笔则是她的“贴身三件宝”,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只为了不错过任何好故事。

凌晨四时,窗外漆黑,一盏台灯下,老人伏案,一笔一划,静静书写……这个镜头不断在我们脑海里反复闪现。不得不说,我们从姜奶奶身上看到了一个奋斗者的模样,也拓展了我们对奋斗者的认知。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姜淑梅老人在家中将沙发靠垫垫在腿上写作(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她的好学上进、乐观开朗影响了好多人。和姜奶奶相熟的网友“热情海”评论说:“在姜奶奶的影响下,我的文盲老妈三年前也开始认字,现在基本小学毕业了。”

启示二:生活,是最好的积淀。

奶奶为什么能写出好故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年幼时,在山东巨野老家,她经历过战乱,忍受过饥饿;后来一家人闯关东,来到东北,辗转到一家砖厂打零工养家;再后来为家操劳,处理周身一切家长里短……看似平常,却都是宝贵的财富。

所以,年轻时候不要惧怕波折,到头来,一切经历都是生活给自己的礼物,人的潜能也是在岁月里酝酿的。借用网友“北橙”一句:“乾坤未定,皆是黑马。”

2016年夏天,姜淑梅回老家山东巨野,在龙堌镇“上货”。受访者供图

启示三:所谓母女一场,其实是相互成全。

很多读者都注意到姜奶奶的女儿名叫“张爱玲”,和上世纪风靡上海滩、轰动文学界的张爱玲同名。巧的是,此张爱玲也是位作家。

爱玲是绥化学院的一名老师,在中文系教写作。父亲因为车祸意外去世后,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爱玲老师便让母亲学认字。从最初大字不识一个,到慢慢写故事,再到发表文章,最后出书……姜奶奶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爱玲老师的“指导”,姜奶奶时常说:“爱玲老师是个好老师。”

网友“昕M儿”说:“自己教爸妈用个手机都常常发脾气,真的是做得太不够了……”子女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妨从这对“传奇母女”身上找找答案。

姜淑梅老人在家中写作(9月24日摄)。谢剑飞摄

启示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中国70年来,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得到了飞速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繁琐的日常中解脱出来,开始规划“新生活”,选择“为自己活”。姜奶奶有机会识字,李奶奶去上了老年大学,王大爷玩起了摄影,还有更多老人成了“候鸟”,南到三亚,北上伊春,过上了旅居生活。

有人说老人写的故事苦,姜奶奶却说:“写下以前的苦,是为了让人们珍惜现在的甜。”多朴实的话啊,我想“现在的甜”,大概就是我们看到70周年国庆盛典时的激动,大概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80%的文盲率,今天摇身一变,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今日之中国非昔日之中国,今天的中国老人也并非往昔模样。放眼未来,“姜奶奶”们的今天,不就是你我的明天吗?

“没有想与不想,只有做与不做。”人生如露如电,你可曾把岁月吟成一首歌?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