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总是有特别的符号和元素表示快乐与和平,表示幸福与甜蜜,表示过去的回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唱起过年童谣,春节越来越近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祭灶,打扫屋子、准备过年的各种美食。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用粘米粉制作油炸而成的传统美食,因状如雨伞,聚而成扎,故名伞扎,备受赣西老百姓追捧和喜爱。
儿时,吃饱穿暖是一种莫大的奢望,许多天真、痴缠的等待,惟有寄情于春节前母亲自制各类美食的那一刻,馋劲儿才得到极大满足,欢喜跃然心间。纵是如今琳琅满目的美食,也不及母亲亲手制作的伞扎。
清楚记得,每逢做伞扎的日子,窗外总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银装素裹;而屋里热情似火,母亲快乐地像只蝴蝶般匆匆忙碌。一冷一热,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无声、美丽柔和的诗画。
母亲把粘米磨成一盆细细、软软的米粉,再倒入半碗清水,双手开始揉搓米粉。她的肩膀在一按一压间,形成的节奏起伏有序,宛若翩然的舞姿,自然生动、朴素温婉。偶尔,母亲会唤我帮忙摁住脸盆,避免盆与灶台之间因摩擦生出刺耳的声响。
和完米粉,母亲便开始将粉团擀成薄片,然后迅速地放在竹盘内,双手拿起擀面杖,先是用力地在粉团上来回滚动。粉团渐次变薄的过程,力度要减弱、均匀,粉皮才能薄厚均匀。但见母亲一推一回间,用她工匠般的巧手,认真地完成一件“伟大”作品。粉团在母亲的手下逐渐变得又软又薄,一盏茶的功夫,一块雪白的米皮已成,只待去细琢出更美的轮廓。
经过母亲的一阵忙碌,一盘子的伞扎整齐地摆放,如同一朵朵洁白的小花,玲珑别致、清丽脱俗。我们姊妹几个围着灶台转悠,欢喜雀跃,“馋态”百出,急切的等待着伞扎下锅。随着伞扎在锅中由生渐熟,颜色由白变黄,一锅锅金灿灿的伞扎出锅,香气开始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这一朵朵伞扎,是人们用双手一折一压间创作的春节符号,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姿态。(本文由网友“怀揣少年梦”提供|冯国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