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奔跑微信名字)微信头像奔跑的女孩?

时间:2023-03-19 17:18:2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泡在花海里,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拿着花,以后撒上快乐和幸福。5月,浙江卫视《奔跑吧》季第10集以“我爱你,永不停止跑步”为主题正式上线。

宣传海报上,盛开于兄弟团成员们掌心上的鲜切花,正是来自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以下简称:KIFA)和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提供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花卉。

5月20日,云南锦科花卉的一款新品月季正式成为《奔跑吧》第十季的命名花卉,被取名为“拾季”。“走过十季,爱你四季”不仅是《奔跑吧》寄语的花语,也是锦科10年的心血。

20年间,云南锦科花卉经历10万次杂交组合配置、20万杂交种子孕育出了128个国家自主知识产品新品种,9500株杂交F1带实生株系,积淀花卉资源品种2万余个。在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 万千花丛中,“拾季”开得烂漫,正如“云花”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打造,未来可期。

自主研发云花“芯片”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琼毕业于2009年,当时,在云南,在花卉产业主攻新品种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企业还比较缺乏。进入研究中心时,企业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研发工作。

何琼回忆,花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研发工作推进难度非常大。起初,杂交育种的成功率非常低,接近100次杂交才能结出一个果实,在不被昆虫、老鼠破坏的情况下,里面的种子数也很少;果实需要经过处理,在第二年发芽,移栽后成为开花的植株,鲜切花培育师观察花色、长势和稳定性需要耗费起码一年的时间,性转评价稳定后,才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提交申请,受理后送品种种苗,再经过3-5年的测试后才能审核通过,获得品种产权证书。枯燥的工作和达不到期望值的薪酬导致该领域极难留住人才,“实际上,做花卉新品种研发,苦就苦在坚持二字上,一定是要守住进入行业的初心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9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了1034.2亿元,农业产值406.25亿元,较上年增长4.13%。但在多年的从业过程中,何琼发现,在花卉产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卡脖子”的窘境,自主研发的品种占有率低,国外的品种需要缴纳高额的专利费,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倾斜,这大大阻碍着产业做大做强。

种业对农业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种源堪称花卉行业的“芯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品种上就没有话语权。在她看来,种植业让云花开遍了云南,但是想要开到全国、全世界,让更多人认可云花的生产种植技术体系,一定要靠“芯片”来搭载,她所言的“初心”,亦是如此。

20年打造一株“拾季”

成《奔跑吧》第十季命名花卉

在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的大棚里,各式各样的玫瑰花尽情绽放,没有人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同的两株花。

2012年,第一个“拾季”的小种苗在昆明东郊青龙基地展露出它的枝丫,作为云南锦科花卉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分类为复古粉色系、奥斯丁花型、花园玫瑰系列、淡香型。它的特性是产量高、瓶插期长、花枝长、花枝均匀、AB级占比高,耐运输,抗病性强,四季开放。

何琼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需要大量时间积累来释放,如何把品种市场化运作,也是十分艰难的。如今,花卉产业已经是千亿级产业,但对于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拾季”与《奔跑吧》节目的结合,就是一次打破传统市场宣传模式的尝试。

《奔跑吧》想做玫瑰主题,KIFA和锦科想优先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云花”,两方一拍即合,开始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奔跑吧》节目中,除了“拾季”之外,还有3个月季花的新品种露面,分别是Anglababy组的“帝王”(预设名),白鹿组的“辛德瑞拉”(预设名)以及毛晓彤组的“娇艳”(预设名)。

“20年来,我们投入了大价钱专门做研发工作,从来没有做过推广。今年,终于有一个好平台、好机会让市场接受和认识新品种,看着《奔跑吧》兄弟团的手中捧着团队多年来的心血,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何琼笑着讲,多年的工作,就像“拾季”名字寓意的那样,在四季更迭之间,将春夏秋冬的美好都收集起来,人越对花好,花就开得越美。而多年过去,自己的梦想仍旧是让云南“芯片”开遍云南,开遍全国,走向世界。

市场化运作尝试中

云花“芯片”还将走得更远

5月21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以下简称:KIFA)全渠道上线‘拾季’交易。

在何琼看来,无论是与《奔跑吧》合作还是上线KIFA,这都是锦科在把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云花”市场化运作的尝试。品种非常优秀,但是让市场接受需要有个时间,她认为,获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认可是最难的,对于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来说,从品种推广历史来看,国内尚未形成专业的种植和盈利模式,投放量较低,支持力度也不够,市场不可预期,前景难以描述,收益无法保证,不少选择新品种的种植户都是抱着对花卉的一抹情怀来试种植。

KIFA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鲜切花从产业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国外的大型花卉企业往往都有百年的历史。2006年,KIFA在全球创新推行“花卉新品种引进及品种保护三方合作”模式,加强保护机制创新,截至2021年,已有荷兰、法国、德国、以色列等18家育种商的200多个专利新品种和22个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推向中国市场,2021年,国内外育种商通过KIFA专利品种交易额达到6.5亿元。

当下,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国外专利引入种植,以玫瑰为例,2020年国产新品种交易量仅占新品种交易量的8%左右,其余的92%为国外新品种。

“在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引领下,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产业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花卉品种的自主研发,就是将育种的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国有品种走向世界。”该负责人说,目前,KIFA上线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花卉大约有100多种。在新品推广到终端的过程中,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KIFA通过各类营销活动和花店+电商的推广去助推新品,还利用大数据对品种流行趋势进行发布,对市场出现的新品种进行宣传、推广。

数据显示,在切花主产区云南,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21年,全省引进国外花卉新品种392个;包括自主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在内,累计培育推广新品种600余个;自主培育获得授权花卉新品种408个,占全国花卉新品种总数的50%以上。全省拥有创新技术和专利100余项,制定各类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70项。

该负责人建议,应大力支持自主研发工作,提高育种技术,研发更多新品种;设立花卉新品种专项资金,对新品种研发进行奖励;加收国外引入新品种的管理资金用于国内育种商研发;对种植户购买自主新品种种苗提供补贴,让更多种植者种植自主品种;加强新品种上市之前的终端推广宣传,未来,云花“芯片”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走得更远。

开屏新闻 记者 朱婉琪 文 周柯妤 王宇衡 摄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易科彦

编审 王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