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炸的是什么?诗歌说唱?美妆种草?美食家PK?宫廷霸权?不,大唐最炸的是舞蹈肚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党务中的挑夫侯先舞。
当年,几百斤的灵活胖子安禄山便是凭着一曲胡旋舞,炸翻大唐娱乐圈,加冕大唐舞王。江湖上流传着属于他和杨贵妃battle的传说,人们称他尼古拉斯·禄山。《妖猫传》剧照
胡旋舞是什么舞
胡旋舞在中华舞蹈宝库中,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在开放的大唐吸粉无数,一举打破受众圈层次元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舞蹈,到了唐代舞蹈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大唐舞者按照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将大唐舞蹈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流派。“健舞”因舞蹈动作风格矫捷雄健、豪迈潇洒而得名,包括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和公孙大娘的剑舞等。 “软舞”则是指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的乐舞,著名的“软舞”曲目有“春莺啭”和“绿腰”等。
胡旋舞属于海淘舞种,起源自西域康国,故又名“康国舞”。康国即康居国,位于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隋唐时,康居国境内有着西域数量最多的粟特人。对,《长安十二时辰》中曹破延带领的狼卫们假冒的就是粟特人商贩。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康国的粟特人不只是闻名丝绸之路的二道贩子,他们还是著名的文艺爱好者,血液里流淌着舞蹈细胞,形成了全民热爱舞蹈的壮观局面。早在北周时粟特人便一边牵着骆驼一边跳着胡旋舞来到中原。到了唐玄宗时期,康国又多次在国内内部选秀,将舞蹈达人进献给大唐。《新唐书•西域传》云:“开元初,(康国)供锁子铠、水精杯、玛瑙瓶、鸵鸟卵及越诺、侏儒、胡旋女子。”无论是隋炀帝设立的“九部伎”还是唐太宗设立的“十部伎”,其中皆有“康国伎”,“康国伎”主要就是胡旋舞。
《唐书·乐志》曰:“康居国乐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这是胡旋舞正式拥有姓名。由西域传入后,受到中原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上层统治阶级偏爱,胡旋舞在唐开元年间最为风靡。并有不少唐诗描述了胡旋舞的丰姿,白居易《胡旋女》最为著名,“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元稹在《胡旋女》中对这种飞速旋转的舞蹈表达惊叹,“胡人献女能胡旋。……蓬断草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进弭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万过其谁辨始终,四座安能分背面……”。旋转跳跃是如此快,以至于我们的元大人都分不清舞者的背面。
《妖猫传》剧照
可见,胡旋的基本特征是旋转快、节奏快。
胡旋舞到底怎么跳
跳胡旋舞之前,首先要穿戴好行头。就像街舞需要宽大T恤和牛仔裤,胡旋舞也有属于自己的服饰。通常胡旋女要穿上薄软罗衣,宽摆长裙,袖子也类似于汉代的翘袖折腰的舞袖,腰间系带,肩披纱巾,足登软靴。一旦站在舞池中央,她们就会忘掉玫瑰金忘掉裘皮裙,一起摇摆。旋转的身体犹如雪花飞舞,飘逸的衣服和彩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一曲胡旋舞呈现得美轮美奂。
胡旋舞通常在一方平整的地面进行舞蹈,否则也无法旋转如飞。《乐府杂录》记载了一种胡旋舞的升级版:“胡旋舞居一小圆球于以舞,纵横腾掷两足终不离球上,其妙如此。”在圆球上跳胡旋舞将舞蹈难度指数提升,类似于今日的杂技,将杂技和舞蹈融合,更考验舞者的平衡控制能力。而在舞台上铺一小圆毯子,舞者在毯上起舞也是一种常见的胡旋舞舞蹈方式。舞者在圆形小毯子上起舞,任其旋转跳跃,双脚的范围始终不不离开脚下的方寸空间。
胡旋舞的招牌动作是旋转,别小看这旋转二字。它在唐代之前的传统舞蹈圈里鲜有出现,是一种难度level较高的舞蹈技巧。跳跃、旋转、翻滚是胡旋舞的灵魂。人体快速旋转时,会保持单腿站立的动作。在龟兹壁画中有许多旋胡旋舞造型,舞者们双脚交叉五位半脚尖踮起、左手叉腰、右手上托。他们身上服装随着身形摇摆,裙摆由旋转而成弧形,往往这一瞬间会被画师灵活记录,洒脱而飘逸。胡旋舞的舞姿还有一种就是右手在左胯位,右腿脚尖放在左腿膝盖位置,右腿外翻,左手手心向上,头向右转,眼视下方。
胡旋舞常见的是单人solo,单人舞者身穿舞服,在一圆形毯子上,闪转腾挪,旋转起舞。无论他采用什么超出天际的舞姿,两足始终不离开毯子。舞者的拿手好戏是高速旋转速度,连观众都看不清他的面庞,舞技之精彩令人炫目。
胡旋舞还有双人舞。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图》下部有一幅《舞乐图》,其中有胡旋舞者当众battle的场面。乐队中间的灯楼两侧各有一对舞伎,站在圆形的舞筵上,肩披绕臂长巾翩然起舞,舞姿矫捷奔放。左面一对舞者身穿胡服,背向而立,一腿后勾;一臂曲肘前伸,手心向外,食指稍翘,一臂反于身后,脚下作碾转动作。右面一对舞伎,正从相反方向,对称旋转。舞姿刚劲矫捷,一如从白居易的《胡旋舞》诗中走来。与之类似,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半截石碑上也有两个男子跳胡旋舞的形象。
纵情旋转的胡旋舞,风格刚劲,节拍欢快,自然离不开律动的音乐。唐人跳起胡旋舞时,往往需要一个乐队伴奏,那些富有节奏感、音量大、音色亮的打击乐成了最佳选择。《通典》中罗列了胡旋舞的乐器伴奏清单有“笛鼓二,正鼓一,小鼓一,铜钹二。”同样在敦煌壁画第220窟的《舞乐图》中,乐器琳琅满目。西侧乐队有羯鼓、腰鼓、鸡娄鼓、答腊鼓、拍板;东侧乐队有都昙鼓、腰鼓、拍板、方响。以鼓、笛、钹等乐器伴奏的舞蹈,我们在今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舞中仍然可以寻到一丝踪迹。
胡旋舞王安禄山
众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都把安禄山塑造成一位胡旋舞的高手,这一点诸多史料也有证实。《旧唐书》的史官在小本本中记载:“(禄山)晚年益壮肥,腹垂过膝,重三百二十斤。”但就是这样一个胖仔“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白居易在《胡旋女》中也提及:“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由此可见,安禄山不仅只是掌握了能跳了胡旋舞,而且还是一位舞技精湛的舞王。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尼古拉斯·禄山还和大唐偶像杨贵妃组成了胡旋组合,将大唐圣人变成了小迷弟。杨贵妃是我国历史中的舞蹈名人堂成员,她对胡旋舞有着极深的造诣。《霓裳羽衣歌》中描述她的舞姿“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急速、旋转这正是胡旋舞的标志性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杨贵妃已然将胡旋舞的元素加入著名的霓裳羽衣舞中。贵妃飘飘欲仙的舞姿引人遐想。
安禄山之所以胡旋舞如此优秀,因为他的基因里便有舞蹈天赋。安禄山的父亲来自西域的安国,粟特人,昭武九姓胡的后裔。粟特人,其原本居处的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泽拉夫珊河流域的索格底亚那,包括若干城邦小国,如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等。其中的康国,正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胡旋舞的发源地。如果身价考究,说不定安禄山还会加上正宗胡旋舞第N代传人的荣誉称号,有此家学渊源,他跳得一出好舞也不足为奇。
安禄山作为一个灵活的大胖子,硬是把娴熟的舞蹈才艺当成了取悦唐玄宗的一项技能。虽然我们无法坐上时光机一睹他跳舞的风采,但是在一些文物中仍然能看到胡人跳舞的神韵。
宁夏博物馆有一座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这是表现胡人表演胡旋舞的上佳珍品。门扇正中浮雕一对男性舞者。舞者皆髭须卷发,深目高鼻,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一副胡人形象。他们身材健美,胸宽腰细,身着大唐流行款圆领紧身窄袖衫,脚穿皮靴。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迅疾奔放。两人体态轻盈健美,手持长巾,飘逸潇洒。
尽管尼古拉斯·禄山舞技出众,但他却没能坚守“peace&love”的胡旋舞精神。旋转,跳跃,他闭着眼,尘嚣看不见,玄宗已沉醉。白雪,夏夜,他不停歇,模糊了年岁,大唐的沙漏被他踩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