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手机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微信群:玩伴们,畅所欲言。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时候的美好时光。发红包的一群人,红包来的时候准时蹲着。现在,有一群这样的微信。在所有人的手机上慢慢受欢迎。这组信息永远不会被封锁。每次信息闪烁,都很开心,很开心。就是“一群家庭微信”。
群里都是自家亲人,既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从未谋面的远房亲戚,微信群就似一条纽带把大家连到一起。“家族群”成亲情粘合剂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腊月二十八回家,兄弟姐妹到时候聚啊!”
春节临近,家住衡水市区胜利西路的张立明收到了在石家庄上班的堂哥的信息。和以往不同,信息发到了“张氏家族”微信群里,堂哥一发话,兄弟姐妹纷纷响应,连家里的长辈们也纷纷表示一定准备好酒菜,等着大家来聚会。据张立明介绍,这是他和堂兄弟姐妹建的“家族群”,里面包含爷爷家所有有微信的亲友,大家在这里发红包,聊近况,有事没事都爱来群里晒晒,虽然很多亲友都分隔异地,但聊起天来就像近在身边一样。
“随时弹出消息,我绝对秒回!这大概是我最爱的群了!”家住市区自强街的吴丹说,最近家里几个小辈组队开启了“快乐家庭群”。
“天南地北,想说就说,儿时的感觉瞬间找回来了!”吴丹说,她老家在桃城区赵家圈镇,堂兄弟姐妹长大后到不同地方工作,随着自己这一辈的孩子们渐渐成家立业,真正聚齐不容易,多数时间里只是在本市的这几家走动比较频繁。
“现在组建了‘快乐家庭群’,肯定不会屏蔽!”吴丹说,不同于其他群弹出消息刷屏,凡是家庭群里的消息,她一定及时看。他们的家族群里现有12人,还在继续“拉人”中。“不常见面的家人又聊到了一起,谈这几年的变化,邀约相聚的次数也变频繁了!”
“家族群”火爆手机
有了“家族群”,无论是插科打诨还是正儿八经,天南地北的家里人随时随地感觉彼此在一起。父母在“家族群”里排解孤独,打开手机,看到成家立业的孩子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已经成了一种温暖的习惯;子女则在家里群里收获快乐,或许只是天冷了提醒远方的亲人多加衣服,或许只是逢年过节送句祝福、发个红包,但是许久没有见面的亲人联系频繁了,打电话的尴尬不见了,看到家乡的亲人们一切都好,也就放心了。
家族群可小可大。少则四五人,限于嫡亲兄弟姊妹,多则以百计,囊括了三、四代人,直系、旁系、姻亲俱全。更有甚者,追根溯源,将有联系的同姓氏下几个分支集合成为一个大家族。记者发现,在实际操作中,以父系、母系为分类,或再加上辈分、地域划分,两个或以上的家族群相当常见。
尽管功能上无特殊权限,某些“家族群”还是会有一个公认的“群主”,通常由比较热心活跃的长辈担任。“家族群”并不限于其成员,每个名字后都可能连着未上线的亲人。宋女士介绍,自己的父亲已经90岁了,从来不玩微信,但是因为她与父亲住在一块,所有的消息都可以说给他听,所以父亲也等于是在群里了。市民王小姐表示,自己结婚以后,发现先生也有几个家族群,两人经常分享各自群里的趣事。
一家人群里边抢红包、边话家常
“家族群”成亲情港湾
“微信家人群,我也有啊!一家人在里面聊天,说不出来的美好感觉!”记者在面向80后、90后年轻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在随机受访的十几人中,超过六成表示微信、QQ里有“家人圈”,而且“常常互动”。
微友“周家的大树”说,家人微信圈是去年春节时陆续建的,“约饭、发红包……好玩、好聊的都可以说起来!”他说,现在,亲友间打电话渐渐少了,微信群随时随地聊起来的功能特别“好使”,“不仅小辈,长辈也加入进来!”周先生说,以往教父母使用微信,总觉得麻烦,现在有了 “家族群”,父母常一起研究新聊天工具功能,看新闻、与家人聊天,活力全开。
“家人一起聊天,什么都可以吐槽!”市民胡春雪说, “家族群”就好像微信中的一个“港湾群”,和家人在群里边抢红包、边话家常,还不时发段语音、视频,谁家有个什么事都在微信里晒晒,别提多亲了。“不仅常有家人请客吃饭,抢红包也抢得特别舒心!”胡女士说,好玩的分享有人同乐,伤心的事儿也马上会获得安慰,感觉特别好! “家族群”开通后,胡女士又有了“小辈”的感觉,接红包即使“最佳手气”也可以不接龙,“撒下娇,真正体会到抢红包的乐趣。”
“家族群”里的 “新”年味
许多人都在感慨说如今的年味已渐行渐远,而今年,市民王女士却在“家族群”中感受到了别具一格的“新”年味。
去年春节,父亲和母亲被哥哥接到南方过年,导致兄妹天各一方,春节亲人们无法团聚。王女士以为这将是一个失落而无聊的年,没有想到,家族的微信群,把所有亲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祥和而特别的春节。
从去年农历除夕开始,他们的 “家族群”就开始沸腾起来。来自每个家庭吃团年饭时的小视频、照片,一个接一个地在微信群里展示出来,就像荧屏上的现场直播。亲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对着镜头,举起酒杯,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还有每家的特色菜,让大家看着垂涎欲滴。望着一张张亲切而熟悉的脸,听着熟悉的声音,这些温馨和谐的画面定格在手机屏幕上,大家可以一遍接一遍地欣赏和回味,这种温暖的感觉就像所有人都聚在一起。
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堆的微信红包便撒了出来,一轮又一轮地抢红包开始,看亲人们抢红包的速度和记录,内心的感动油然而生。原来,大家的心都凝聚在 “家族群”里;原来,大家一直彼此陪伴着。
家族微信群也有人有异议
“真无聊、可烦人了、基本不发言……”也有不少年轻市民表示 “家族群”是伪科学、养生帖、小道消息和心灵鸡汤的“重灾区”,但碍于长辈情面不敢退群,只能悄悄屏蔽。“每天被发一分钱红包外加各种无聊的帖子轰炸,”家住报社街的高小姐痛定思痛,“如果不好好跟上时代节奏,20年后发这种消息和帖子的人就变成我了。”
市民李亮是个典型的80后,在我市一家私企上班。平时加班加点都成了习惯,一年也回不了几趟老家。于是他建了个微信小群,把爸妈都拉了进来,三个人用手机聊得也挺惬意。不过,李亮父亲兄弟姐妹多,大伙看微信群用着方便,便纷纷要求加入群。这下好了,原本3人的群一晚上就多了10多个成员,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消停过。
“以前爸妈有事找我就群里说一声,可现在大家都在群里发养生保健的文章,还有心灵鸡汤,你要不一个个看过去,长辈们还不高兴。”李亮说,尽管他的父母微信用得比较顺手,有事也会单独联系,但他还是觉得“小群”变“大群”给他带来了烦恼。
元旦假期,李亮和朋友约好出去远足,一群小伙伴才刚出发,李亮的手机就响了起来。“都是我爸打来的,叫我抢红包。”李亮颇为无奈地说,其实他最初在群里教长辈们抢红包的方法时,只是为了给大家找乐子,没想到日后只要有谁攒了些零钱,就会在群里发小额红包。家长又生怕自家小辈“吃亏”,纷纷电话叫孩子来抢。“其实数额都不大,能抢到2、3角已经很不错了。平时倒是无所谓,可有时候我和别人谈事情,爸爸也会电话叫我抢红包,一直打到我抢到为止。”
除此之外,群里的“逼婚”也是李亮的噩梦。“长辈会突然冒出一句‘你怎么还没交女朋友’,然后大家就跟着问,真的挺难堪。”李亮说,过了年他就29岁了,长辈们想他早点定下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婚姻大事他想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希望别人太多过问。
不少尚无 “家族群”的年轻市民表示,虽向往线上的亲情互动,但也怕面临“婚事每天一催”。“牵手、拥抱更能传递亲情,”家住市区的90后徐灿说,发到群里的信息未必能迎合每个人的兴趣,与其造成可能的信息垃圾,还不如面对面的交流。
“家族群”起名有讲究
“给我们家族微信群起个名字,求创意!”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求家族群名称。“家有儿女、瞧这一家子、超级俱乐部、三代同堂的家、恰恰恰、土豪我们是朋友……”网友们纷纷献计献策。有网友调侃称,之前长辈们将群名定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小辈们改为“我们一家都是人”。
“家族群”里,不乏温馨的名字,比如“欢乐一家亲”“相亲相爱一家人”“东北一家人”“我爱我家”“快乐家族”“常回家看看”。也有以姓氏为由头,如“蒋氏宗亲”、“马家大部队”、“王家大院”、“刘家大院之民间铁砂掌爱好者协会”。
还有的群名以家族共同记忆的旧居命名。市民王女士的一个 “家族群”名为“东门口老宅”,家族从祖上在桃城区东门口村生活,从小到大每年春节都会回到老宅里陪老人过年,虽然现在家里人大多已经搬出,但心却牵挂老宅,与老人在一起。(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