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名、腾讯网游排行榜前十名
前言
众所周知的是,腾讯的发家产品,正是腾讯公司的著名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腾讯QQ。
那么,腾讯QQ到底是如何从一款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软件,一跃成为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国民级产品的呢?
腾讯QQ
其实,原来是一本小说让腾讯QQ强势崛起,一飞冲天的。
而腾讯QQ强势崛起后,马化腾更是凭借它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优势,一步步打下了一个庞大的“腾讯帝国”。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创业初期困境重重
1998年10月,马化腾从老东家“润迅公司”辞职后,就约上了大学同学张志东。他们双方在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后,准备成立一家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服务公司。
于是,马化腾找到他担任国企高管的老爸马陈术,让马陈术给他们的新公司取一个名字。
马陈术长年在国企担任高管,阅历丰富,取个名字自然不在话下,他不仅答应给马化腾的公司取名,还一口气取了四个。
这四个名字分别是:网讯、捷讯、飞讯和腾讯。
在马化腾看来,“网讯”是最为理想的公司名称,它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公司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也是他们热爱、兴趣、做梦都想进驻的行业。
“捷讯”位居其二,因为“捷”字的意思是“快捷、便捷”,便利而快速地反应与服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飞讯”,代表着公司发展的远景与自己的梦想,想想在无边的网络天空与漫漫人生天地间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而“腾讯”似乎总不如前三个名字理想,当时这个名字并不被马化腾看好,他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突出个性,也没有什么创意。
但在进行公司名称注册时,他发现其他三个名字居然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最后没办法,只有选择“腾讯”这个名字了。
于是,1998年11月11日,一家最终改变无数中国人沟通方式的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
腾讯公司
刚刚成立的新公司,马化腾还没有想好做什么产品和业务,所以便干起了他以前的老本行,研发出了一款网络传呼系统。
前面说到过,马化腾在创建腾讯之前,其实是在一家叫做“润迅”的公司上班的。当时的润迅公司主做传呼行业,在业内颇有名气。
但这项产品并没有让他们取得太大的成功,为了使公司能够存活下去,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积极拓展各种业务,然而通常能够赚到钱的业务都和他们的主业没有太大关系。
在当时,他们的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马化腾将公司选址在深圳赛格科技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里面经常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人。
他们的办公设备极其简陋,每天也只能吃盒饭、睡沙发,但因为彼此的梦想,他们还是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办公室里的灯也时常亮到天明。
马化腾曾经说过,创业之初他和几位创始人最害怕到月底,因为那段时间虽然被热心人免去了房租,但水电费还是要交的。
机房的服务器要24小时运行,尤其是到了夏天,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酷热月份比较长,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一起"上阵",水电费便成了困扰马化腾的难题。
而更大的挫折来自市场,由于不懂市场运作,马化腾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很难形成销路,他和同伴在向企业推销产品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马化腾后来回忆道:
"腾讯在创立之初,每一秒钟都面临着'死掉'的可能。创业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当时我不是考虑继续留在公司没有前途,我真的不会出来自己创业。其实是不是自主创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马化腾
不久之后,中国电信发布了一个招标项目,打算招聘有实力的网络公司,开发一款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
马化腾看到这个招标项目之后,一度十分兴奋,他觉得这是腾讯公司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旦腾讯公司招标成功,他们的窘迫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并且,马化腾早就在关注着国际著名社交通讯软件ICQ的一举一动了。他打算模仿ICQ,来研发出一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腾讯公司刚刚创建,声名不显,中国电信最终没有选择它们,马化腾也因此与这一次绝佳的机会失之交臂。
在经历过失望和沮丧之后,马化腾痛定思痛,振奋精神,他最终下定决心:中国电信不要我们,那我们就自己干!
于是,马化腾由此开启了,通过模仿ICQ来研发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的历程。
一本小说打下帝国
虽然是模仿,但马化腾还是将很多创新因素融入了ICQ。马化腾考虑,虽然ICQ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当时在中国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它的英文界面,难以被中国大众所接受;其次,ICQ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当时的使用者都是一些专业的网络从业人员。
因此它在中国根本得不到普及,而中国的潜在用户群又是如此巨大;再者,ICQ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就是用户信息都被储存在用户终端。
ICQ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更换了一台计算机上网,那么其储存的大量信息都将无法获取。在当时的国内,主要的上网人群都集中在网吧,所以,ICQ这一缺陷简直是致命的。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马化腾和他的合作伙伴于1999年2月正式推出了一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
OICQ全部采用中文界面,操作简便,并将用户信息储存于服务器,基本实现了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的中国化。
但在当时,这款软件推出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反响。
一是因为中国的软件市场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概念还很陌生;二是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同类型的软件产品,而马化腾推出的OICQ又没有核心竞争力。
但马化腾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他开始积极寻求开拓市场的方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打优惠牌。
1999年5月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将OICQ挂在网上,供客户免费下载并免费使用。
因为当时的网络公司的主要收益就是依靠出售软件,而且马化腾的最初资本积累也是靠出售软件获得的,因此他的这一行为很快引起社会反响。
最先开始大范围使用OICQ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经济能力相对较低,马化腾打出的优惠牌很快将他们吸引了过去。
而后,随着在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OICQ的使用群体也开始向都市白领群体快速蔓延,就这样,OICQ渐渐打开了局面。
OICQ
然而,此时的QICQ虽然已经渐渐打开了局面,但也仅仅只是小有名气,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真正让QICQ强势崛起,红遍大江南北的,其实是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做《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这本小说,让万千读者知道了OICQ的存在。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著名作家蔡智恒(痞子蔡)于1998年创作的一部网络言情小说,被公认为是“网络小说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1998年9月,台湾红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纸质版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图书销售处于排行榜前位,热销近60万册。
1999年11月,知识出版社抢得先机被授权在中国内地出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版后在中国内地迅速热销,连续22个月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到2005年止,销售100万册。
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本小说中,作者蔡智恒对OICQ进行了华丽的描写,使OICQ在人们心中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的代名词,众多网友都开始期待能拥有这个远隔千里却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工具。
可以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对OICQ的风靡一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在这本书全国畅销的同时,OICQ也被疯狂下载,腾讯公司也因此开始声名鹊起。
第一次亲密接触
据当时相关的互联网数据统计显示:
1999年末的时候,OICQ的注册用户仅仅只有6万左右;到了2000年末的时候,OICQ的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00万大关了。
而到了2001年末,OICQ的注册用户更是呈火箭式暴增,直达2000万大关。《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也正是于2000年到2002年这段时间在中国内地爆火的。
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对腾讯QQ的强势崛起而言,实在是贡献颇大,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的是,腾讯的主营业务就是社交+游戏。靠着这两大王牌业务,马化腾亲手打下了广袤无垠的腾讯帝国,赚得盆满钵满。
从某种程度来说,腾讯游戏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崛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其社交业务为腾讯游戏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支持。
而腾讯社交的起点,则是其著名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腾讯QQ,也就是前面所说的OCIQ。
因此,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条逻辑链:
《第一次亲密接触》铸就了腾讯QQ的强势崛起,而腾讯QQ的强势崛起,则铸就了马化腾广袤无垠的腾讯帝国。
腾讯公司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而言,正是《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帮马化腾打下了他引以为傲的腾讯帝国!
最后总结
如果《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小说没有如此爆火,再或者说这部小说里面没有如此卖力的夸赞腾讯QQ,腾讯QQ想要强势崛起,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巧,《第一次亲密接触》偏偏就火了起来,而这部小说偏偏又卖力地夸赞了腾讯QQ。
这一切的一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马化腾早就谋划好的营销策略。
如果是巧合,那么只能说是天意所致;而如果是马化腾早就谋划好的营销策略,我只能说,小马哥实在是厉害,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