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做兼职,一直是硕博圈不成文的“潜规则”,有的偷偷摸摸,极少数大大方方,因为很多导师都以“耽误科研时间”对学生做兼职嗤之以鼻。比如,最近有网友在豆瓣上分享了一则趣闻,一个研究生因为微信昵称叫做「药膳鸡校园配送赵姐(不接急单)」,这样一个充满了浓浓「兼职风」的昵称,在加入导师组织的线上会议后,被导师移出了会议,并被点名批评。

在很多导师眼里,兼职就等于浪费学习时间,是对学业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有导师提出“钱和知识,你只能选一样”的观点,但事实上,对于研究生这个群体而言,同时选择知识和金钱的,大有人在。

根据多项对研究生兼职状况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兼职在研究生群体中是一项特别普遍的现象。那么,兼职的确像导师所讨厌的那样是拖垮硕博学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吗?恐怕并不是的,在Nature 的职业专栏中,近期就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其作者Csssise Sims博士在求学期间做过11份兼职,她不仅顺利毕业还在Nature发表文章分享她从中获得的各种软技能让她受益匪浅。

科研“打工人”法则

与众不同的事情总能够让人们津津乐道,而与众不同的兼职策略是一门选择性艺术。寻找什么样的兼职是一门大学问,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干什么,所谓“干什么”,其实是定位的问题,然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干”。科研人都是分类控,他们喜欢逻辑清晰的世界。我一向以为,科研活动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既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搞科研,也可以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做兼职,但兼职也有许多小细节和大学问,有实有虚,需要仔细甄别。毕竟时间这个东西失去以后,它再也回不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做正确的事,所谓“做正确的事”,用理论来概括描述一下就是“定位”,关于“定位”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夸张的描述,都不过分。关于“正确地做事”,个人觉得要寻找让自己着迷的东西,努力去发现实物的本质,所追求的不能仅限于科研工作方面,对于自己所选择和追求的东西,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够进去突破界线,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积极地影响。

“前提”正确吗?质疑是创新意识的第一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质疑态度,在开始按照业界常识或传统着手做一件事时,我们会问自己,这是最佳选择吗?这里并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常识和习惯,也不会导致仅仅“为科研而科研”,为“兼职”而“兼职”,进而陷入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很多常识和习惯都是经得起质疑,经得起检验的。

通过“质疑”这一关后,我们会更有信心开展后面的工作,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兼职中发现的一些技能可以迁移转化应用到科研活动中,给淘宝做兼职产品经理,运营过程中的讨论、反复和纠结,我发现和我实验室做科研有很多的相似性;产品运营化,运营产品化,做产品设计的人,要让产品具备自动运营的能力和机制,因此激发了我运营实验室的灵感,构建起一套高效组织、安排和管理的科研实验活动机制,将自己的兼职运营经验迁移固化为科研实验室机制的自动运转,分总理脉,有迹可循,别具匠心。

精彩的故事从沟通开始,沟通是从事一切不可少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而兼职服务客户的沟通过程更会锻炼你的耐心和沟通技巧,作为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科研人,在经历了一个假期的兼职销售的历练,现在能够很自信地和导师、同事等去交流合作,互利更赢,使我能够将复杂无味的科研理论用简单有力的话语解释给大众听,以至于老板出去参加交流活动时,最先想到要带着的人就是我,正是这种有意义的“兼职”锻炼了我的科普能力。

作为初入学术圈的小白

抑或是摸爬滚打多年的科研青椒

好的科研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优秀的配图

配张好图会给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我们中科幻彩不仅可以「帮你画」

还可以「教你画」

甚至可以帮你把成果做成「科学动画」

分分钟让Paper高大上


中科幻彩·科研绘图·学术图像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