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网名)非主网名男生…
她们在经历的,她们所改变的。
撰文 | 嘉婧、夏栗子
编辑 | 薇薇子
设计 | 水水
女儿、妈妈、妻子,大环境赋予了女性太多身份,但大多都是“付出型”的;
一个女性,和一个中年男性,往往后者听起来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两者观点相左时;
当女性成为创业者,她大概率会被人屡屡问到,作为一个女性怎么领导一个团队?
还有月经羞耻、生育焦虑、基于性别的谣言……种种难以言说的、细微褶皱处的女性困境,就像一颗颗不知何时滑进鞋里的小石子,它们硌着,磨着,阻挠着,还理所当然的。
“很多时候我会感受到,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去说服很多人,你才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一位女性创业者如是说。
2022年的3.8节,本期Hear Her栏目,我们邀请了13位女性——她们来自脱口秀、内衣设计、律师、性治疗、游戏、自媒体、互联网、科技、体育等各行各业,她们敞开自己,聊了聊那些具体而真实的困境,以及倾力倒出磨人的小石子后的酸爽。
张晴晴(38岁,中科院声学所博士,Magic Data创始人&CEO):在科学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行业中的技术人员,男性数量确实远胜于女性。我在中科院读博时,凭我自己的感知,男女比例大概是7:3,女性比例不会超过3成。
万淼焱(46岁,律师,长期代理女性和儿童权益案件):2001年我刚做律师时,男律师显著于多于女律师,男女比例差不多是7:3。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了,估计是5.5:4.5。
小鹿(30岁,女性脱口秀演员,《奇葩说》第七季亚军):脱口秀行业目前还是一个非常男性主导的行业,女性演员是偏少的。
陈艾茵(33岁,内衣设计师,如里内衣科技公司创始人&CEO):内衣行业还是女性占主导的行业,大多数在生产线的工人都是女性,但有一点奇怪的是,到了管理层顶端和股东,男性的比例就会突然增加,有时甚至远超女性。
龚晓思(36岁,WafaGames联合创始人&CEO):在游戏领域,不管是游戏还是玩家,女性都比较少。我从小喜欢游戏,大学四年时间献给游戏的也挺多的,玩游戏时会发现不论社群、公会还是游戏同盟,很少看到女性玩家,尤其是比较重度的游戏,星际、红警、魔兽。在消消乐、连连看这些轻度的游戏,你能发现大部分是女性玩家。
龚晓思:我本身作为一个游戏从业者,在创造内容的时候能在源头加入更多女性视角。现在的游戏市场上很明显,很多游戏里的女性角色定位都是取悦男性的。比如,女性角色大多被塑造成“漏斗身材”,各方面能力加成也不强,主要是帮助队友、给人补血的辅助角色。因为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认知是这样子的,她们应该是外形火辣、内心善解人意的,总之是位居二线的。那么,在一个从业者核心岗位90%以上都是男性的游戏领域,生产的内容自然会是这样子。所以女性玩家玩游戏时,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不太能够融入游戏环境。
我们主要做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游戏出海,从中世纪题材中取经,在设计女性英雄时,我们会从历史上挖掘一些很厉害的女性前辈作为原型。像是十字军东征时期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埃莉诺,美丽智慧,并且有权有势。她嫁给了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后,因没有生育儿子而被离婚,不到6个星期就闪电再婚嫁给了英国的国王,同时还带走了阿基坦的领地。还有伊斯兰史上第一位女君主珍珠小枝,她是奴隶出身,一路做到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女苏丹。放在现在都无法想象,在1000多年前,伊斯兰教有这样的女性能上战场,而且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历史上有很多活得很潇洒的女性,我们在游戏里面把这些历史挖掘出来,呈现出女将军、女战士、女国王这种形象。在女性玩家玩游戏时,她能有多元的选择,并不是说只能在后宫里做一个布景板。
小鹿:我马上要开始女儿红专场脱口秀巡演,最近的段子里会加入很多与女性身份相关的困扰。比如我会讲到作为一个女性,在30岁马上会面临催婚生子,以及我自己知道卵子质量到36岁之后就要往下滑,这个事情会给我带来焦虑。再比如说我有一个段子讲自己姐弟恋这件事,其实,同等年龄下,女生的心理年龄相对男生会稍微成熟一些,何况是姐弟恋,女方会不自觉地产生更多照顾对方的心态。讲这些事情都是出于非常典型的女性视角。
其实我的创作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我正在面临什么我就写什么,我就是一个普通女性,我正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那我就把它写出来,这也是女性观众们正在困惑的,因为大家都过着一样的生活。
我的演出多数都是女生来看,或者女生带着男朋友来,而且很多时候是女生给男朋友买票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越来越多女性的经济能力很强,能非常自主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也带动周围的人。女性不管是经济能力还是精神层面都在迅速提升。
李燕妮(27岁,一站式新女性内容社交平台「Walsea」创始人&CEO):我们做的是女性线上社区,在Walsea相关介绍里,我们会强调一句话,即以女性视角做出一片海洋。Walsea进入市场之前,竞品大多是男性打造的,基本以荷尔蒙为驱动因素,忽略了女性本身更注重精神和陪伴诉求。
近几年,女性抑郁症、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烙印等问题逐渐显现,但是大多不被人理解,甚至家人也很难理解。基于这一痛点,我们把陪伴女性健康成长的概念(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融入产品,设计了一个原创功能:每晚上10:00开启,用户以匿名状态进入后,可以做心理测试,可以倾述、发泄、求助,甚至可以以过来人身份去帮助其他女性,到早上10:00关闭。目前我们也在与一些心理公益组织沟通,希望它们可以接入这个功能,缓解女性的深夜emo。
罗南希(30岁,性治疗师,MyBodyKnows品牌创始人):作为一个真实、活生生的女性,我觉得我能带给大家更多元的参考。比如对美的认识,我并不属于中国典型美女或是网红脸。我有小雀斑,皮肤小麦色,我都很喜欢。我不太注意化妆等细节,穿衣风格也不属于萌萌美美风。但是大家还是很喜欢我的自信和健康活力,勇敢和真实。当大家看到我也有皱纹、雀斑的时候,应该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状态,比起每天看视频上的各种虚假美颜更让人觉得亲切。我并不认为美只有一种,你可以拥有你独一无二的气质,只要处在让你感到舒服自然的状态就好。
再比如性的视角。我更想分享和普及关于性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希望性带出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我会告诉我们的学员,你可以在工作坊里真实地展示爱性脆弱、全情的自我情绪表达,去掉自我防御机制,丢掉面具,更加信任和欣赏自己。
何袜皮(40岁,人类学博士,公众号没药花园创始人):我在写悬疑故事或者公众号文章时,比较少露脸或者讲我自己,因此很多人不知道我的性别。后来偶尔说下自己的事,总会听到大半留言在说:你竟然是女的!也有一部分人说,早就能从文章中看出女性的视角。如果说比起男性来,女性理解人性的优势,那么可能是同为女性,我更能共情女性的遭遇(特别在性侵、性骚扰、PUA等方面)。我确实发现有些男性作家和我在其他方面观点都很相似,但到了这些问题上,就有分歧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我能够更理解母亲、女儿的角色。
张晴晴: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女性视角是很可贵的。人工智能与传统的IT发展有本质区别的,相比IT这种男性比较擅长的标准型程序书写模式,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解决情感问题,做的是情感、情绪的传递。做好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是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拆分”,之后再输入给机器,让机器理解我们的话、表情和动作。那拆分依据什么?怎么才能拆分得好?首要的是要对人性有认知,而这正是女性的特长。
李燕妮:做社交产品时,我观察到了女性普遍的孤独感。虽说人都是孤独的,但是我觉得女性格外孤独。一方面,能够掏心窝倾诉的人很少,我们都不得不考虑父母年迈、朋友繁忙、同事间猜忌等问题。另一方面,大环境对女性赋予了太多身份,可能是女儿、妈妈、妻子,也可能是护士、老师……但大多都是“付出型”的标签,我们的发声、我们的需求常常遭遇的是父母的不理解,丈夫不理解,孩子也不理解。Walsea的定位从来都不是恋爱向,而是希望每一座孤岛都能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家园,彼此陪伴,成为互相照亮的那一展灯。为了缓解这份孤独,我们也设计了很多原创功能,包括发起线下约火锅、约逛街、约电影等。
小鹿:作为一个女性,从 13 岁开始就要面临大姨妈这个事情。但是,很少有人在比较公开的场合谈论它。在一次专场里我提到做妇科检查和治疗,像这些东西,我基本上应该是第一个在脱口秀舞台上公开讲的。说到子宫这些词,大家会觉得在舞台上说这些是一个非常禁忌的事情,而且也会让观众紧张。但是我对这个事情的表达欲非常强烈,我在不断探索,不管是语言还是说肢体动作、声音,我都要努力地去形成一个不让观众觉得紧张的状态来表达我要表达的东西。
只要有人第一个开始站在台上说,第二个也开始说,慢慢就不断有一帮人脱敏,一开始是演员自己脱敏,再到后来,看我表演的那么多观众也会脱敏,并影响周围的人,这是一个一点点渗透的过程。
我以前说到自己做妇科检查,我在台上把它当个很好笑的东西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是又会很容易接受。有一次我一个朋友,说她后来去做了一次妇科检查,在那个过程当中一直想着我当时讲的那个段子,才觉得这个过程没有那么痛苦和羞耻,她就觉得好像有一个人在陪伴她一样。这些东西好像很细微,但是它比没有强。
罗南希:在从业中我观察到两种女性,第一种是处于长期亲密关系或婚姻中的女性。普遍来讲,她们的性自信、性自尊和性人格较低。当然这里请不要片面的认为“性”,单纯指的是生物层面的性。大部分女性可能没发现自己被某些传统文化给禁锢和束缚着。她们明明有非常大的潜能和力量去做更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为自己,甚至为孩子争取更多权益,但是她们选择了“顾全大局”。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们会潜移默化地认为,但凡我的关系/婚姻/性出现了问题,那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她们首先会贬低自己的人格和自尊,而不是思考这件事情本身。
第二种是年轻单身女性。这一部分女性有较为独立的思想,看上去以事业为重心,更偏向无固定伴侣。她们的处境在于,虽然口头上表现为单身不结婚、不生娃、自己养自己,但家人的催促、社会的舆论以及文化根性中对组建家庭的认可,使他们依然会和内心做斗争,实际上很多女性难以真的敞开心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并且,她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优秀的男孩子。
陈艾茵:我们从女性经期前后这个场景切入内衣市场,发现女生的经期其实有很多的细分场景,比如“要来不来”就是一个被忽略的场景——这个时候的女性有一点焦虑感,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经期就会突然驾到,而这一刻你很有可能在一个几小时的会议里、在没有洗手间的长途巴士上、在登山的途中或在影院看着一场精彩的电影。在我们的调研中,大部分女性这几天不敢穿浅色的裤子、行动都会小心翼翼。我们设计的月经裤可以解决一些女性在经期前的焦虑。
2017年在我寻求更多元的经期产品时,观察到国外已有很多女性开始接受可以重复使用的经期产品。但国内很少有人知道、更不愿意讨论月经这个话题。数据显示,国内97%的女性都在使用一次性卫生巾,西方国家有70%的女性使用卫生棉,有30%在用更多元的产品。月经裤其实就是一件日常都可以穿着的内裤,可重复使用;我第一次接触到月经裤的时候,发现它对我来说有两个重要的功能,首先,它更环保、更经济;再者,对女性而言,它给生活带来了便捷,它的使用场景非常灵活,甚至是一个可以覆盖女性生理期全场景的经期产品,因此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女性解决经期突袭时的心态问题,不用再如临大敌,产生慌张情绪。
在品牌方向上,我希望我们的经期产品能够用商业向善的理念帮助更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女性。这些地区很多女孩没有卫生巾可以用,听起来可能匪夷所思,但经期竟然能导致她们旷课、早年辍学、继而面临童婚。所以,我在公司成立时就决定企业的利润中有一部分要捐赠给关注女孩青春期教育的公益组织。
何袜皮:在某一类小说或者影视中,存在一些女性刻板印象,在“智慧、无所不能“的男主角旁,总有一个“帮倒忙”、“惹麻烦”、“需要被救”的女主角,漂亮、无脑、感性、一惊一乍。作者或者编剧可能认为这种傻白甜角色很讨喜,但其实每次从读者评论或者弹幕中可以知道,这样的男女主角标配已经有点陈词滥调。
万淼焱: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历,我最想谈的就是面对性侵害。我想对女性朋友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侵害(性侵或暴力等)的时候,请你第一时间走向公安局。2015年,我曾经接下一个8岁的小女孩被亲生父亲猥亵的案件。当时,警方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侦查手段,和小女孩接触亲近,引导她画画,通过儿童的画来反映真实内心,确认她是否遭受过性侵害。我想跟女性朋友再次强调的是,首先,现在的刑侦警察非常专业,他们取证、分析证据的能力可以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其次,不要耽误取证时间,在受到侵害的第一时间勇敢地走向公安局。因为只有你去报案,哪怕破案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你也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如果你放弃了,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龚晓思:我做第一家创业公司融资时,有一个投资人要求在条款里加一条,我七年之内不生小孩不结婚。其实想起来都很可笑,首先就不符合法律。但是这还是很愚蠢的投资人,他会写到条款里,很多“聪明”的投资人他不写在里面,他直接就不投,就认为女性结婚生子后,你的人生重心就变成了家庭和小孩,但男性创业者就不会被打上这样的标签。
再比如有投资人问我,你作为一个女性怎么领导一个游戏团队?那我怎么说?像男的一样引导喽。很多时候我会感受到,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去说服很多人,你才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包括游戏行业许多公司的核心岗位,看到女性的简历就会直接pass掉。所以我们公司我是非常希望招女孩进来的,我会给女性更多一些关注。这样至少在团队里,有一些人是能懂你的。
万淼焱:律师行业不是六根清静的方外之地,其他行业中的女性痛点,比如性骚扰、陪酒文化、生育压力等,都会体现在女性从业者身上。律师是一个需要经验和阅历来累积的职业,我知道男性大律师对刚入行的女孩子施以利诱和霸凌的并不少。澳洲的法律职场中,有24%的女性受到过性骚扰,有近一半(47%) 的女性遭遇过性别歧视或者欺凌。有人跟我说多招几位名校毕业的漂亮女律师,然后他给我介绍几个喜欢美女的大公司老板。我悍然回答:“不好意思,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业务机会,我们不会干。”
何袜皮:职场女性的痛点有很多,譬如工作家庭时间分配,譬如对性别的成见。因为我们做自媒体,我还发现有意思的一点,似乎“话语权”也和性别相关。我做自媒体分析疑案悬案,我的文章曾多次被人剽窃,由男性博主对镜头读我的稿子。有一次,我的文章被抖音某男性博主“念稿“后有几十万点赞,效果远好于我们自己的视频。联系后才得知,这个博主是个出镜演员,身后有团队在网上帮他找文稿。
我发现,我的思想如果由我自己这样一个女性形象说出来,可能不如一个中年男性说出来有说服力。特别当两者有相左的观点时,有的围观者会天然认为后者更有学识、更深刻、更有大局观之类的。这也是一种歧视。比如说,一个年轻漂亮女性若获得成功,可能会被揣测是个“花瓶”,不具备能力和才华,其背后是有“主脑”的。她要用大的力气去证明自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出色的女性在各行各业做出成就,大家会慢慢知道这种印象很可能与经验不符。
张晴晴:在我创业的5年中,确实也感受到这种社会对性别的固有认知。比如,我在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常被误认为是搞营销的。在这个充满数字、算法和技术的世界中,确实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人们一般都不善言辞的,不存在年轻、漂亮、有气质的女性或者女科学家。我现在的做法是,不会立刻向你证明什么,我会通过所有的结果,改善这个领域对女性工作者的认知。
小鹿:我可能一直处于一个自我保护状态,会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非常中性的存在。我觉得这是一个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可能我够中性,别人就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就不会让我受到伤害。比如说我和父母或比较亲密的人在一起,我就会有比较女生的一面。但是那一面其实很少有人看到,在行业里我经常是一个“无性别”的存在。
何袜皮:我观察到,大部分女性在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这源自性别上一种刻板印象,觉得男性的事业更重要更有前景,当夫妻双方的时间冲突时,女性要做出牺牲照顾家里,而这必然会对她们的事业造成障碍。另一方面,自由职业工作也常常会对固定坐班工作做出让步。譬如自媒体工作许多要求大家自由安排时间工作,而从业者大量是女性。如果妻子从事自媒体,而先生是要去公司上班的,那么家里的事自然也留给了这个妻子。虽然她的工作时间总投入可能并不比先生少,但她只能不断压缩个人的休息时间去兼顾家庭和工作。解决这种困境需要全社会对女性工作价值的更重视和认可。
张晴晴:面对我扮演的不同角色,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产出的效果,而不是投入的时间。我在家庭中作为母亲,认为对小朋友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作为创业者,我家小朋友也陪伴我一起感受过很多经历。比如有一次我曾经带TA和团队半夜开会讨论得热火朝天,TA在旁边看着妈妈的表达和沟通,虽然没有说话,但已经吸纳了非常多的东西。TA能感受到妈妈是在做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所以充满热情。
所以我觉得并不是要把所有时间投入在家庭里,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才是最关键的。我觉得生育对女性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我特别同意一个词叫做“为母则刚”,当你从少女转变成一个母亲的时候,很多无与伦比的勇敢、责任感会迸发出来。其次,从自身经历出发,生育时恰好是我在中科院的最后一个月,这个很安静的时期,正好赋予了我一个沉淀自己的机会,把零散的积累写成专利、报告、科研论文,反而是我一个很高产的过程。人是需要给自己一个空档时期去思考的,就如中国国画的精髓在于留白。女性不如把生育过程看作一次留白的过程,在忙碌中停下来,也许会有非常多、非常好的想法涌现出来。
张晴晴:我想邀请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她写的《向前一步》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她呼吁女性要更勇敢,更相信自己。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跟她探讨一下,作为一名女性,掌管Facebook这么大一家公司有哪些感悟。
小鹿:清华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刘瑜老师,因为很喜欢她,就像喜欢一个特别厉害的姐姐一样,我以前还专门去清华大学偷听她的课。
罗南希:金星和邓文迪,金星是因为我太喜欢她的性格和态度,为人做事的方式。非常真实、有人味、自由、大胆、自我、只做自己、善良、懂男人也懂女人,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伟大的灵魂雌雄异体。邓文迪,我猜想她可能是一个非常知道要如何使用自己性能量的人,甚至可以用到极致,全脸大写又狠又风霜又“风尘”。
李燕妮:李银河老师,一位非常典型的先锋女性。她关注女性健康,提倡女性性教育,也做了非常多前卫的科普,对于多元性别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如果真的有机会,我非常希望能够邀约李银河老师来Walsea给用户做一些科普讲座。
万淼焱:希望是默克尔,而且是最多不超过四个人的简单晚餐,但是要有我喜欢的德国烟熏肉。
李燕妮:“女性力量”就如同水一般,面对柔和时展现的是包容与爱;面对不公时展现的是刚毅与不屈。女性如水,汇聚在一起,便是汪洋大海,女性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万淼焱:我理解的“女性力量”,是指她能够象大地一样仁厚宽广,孕育新的生命也接纳陈腐与死亡。在我的身上,体现为洞察到包括诉讼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良善、光明、美好以及他们幽暗、曲折的另一面,然后把查明的事实证据为基点,以现行法律为准则来提供帮助或者劝其放弃纷争。
我最近接手的一个离婚诉讼,是由一位21岁便在父母安排下结婚、育有两个孩子的一级视障妇女提起的。原因是她与丈夫长年分居,感情早已破裂。她从未上过学,本以为一生就此暗无天日般度过,直到2014年头一次听说有“盲人按摩”这种工作,便只身从农村到镇上打工赚钱,现在她不仅学会了拼音、能网购,甚至为赢得离婚判决,还用盲人软件,给法官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所以,无论女性身处何处,遇何境地,只要从未放弃过自己,便有能力生动地诠释什么是“女性力量”。
张晴晴:我觉得女性是一杯红酒,是越酿越香的一杯红酒。随着女性在职场上岁数的增加,不断沉淀,我们不再像20多岁的时候那么青涩,会更加笃定,更加对周围一些纷纷扰扰的事能够放下,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质,这是女性独特的力量。
“女性力量”不是仅靠一两个人做代表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任何一个人去做一件开创性的事情,都会有恐惧的,但只要我们不要去害怕或拒绝新的事物,同时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从眼下开始一步步地往前去进,时间会给我们一个证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会有回报的。
我们还听到了下面几位女性的回复。
@钟钟(29岁,UP主)
我在霸凌中度过了三年。除了恐吓、暴力啊这些,更多的是对女性的造谣。他们在当时我们学校贴吧上写着我的名字和谁谁谁不同的人的脏事,非常非常脏。孩子的恶意没有来源,他不会像大人一样去考虑后果,青少年的刀子会更利。我那会每天回家就暴哭,习惯性的反思,我是做错了什么,让他们这么讨厌我。
遇到校园霸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要找自己的原因。也不要去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对你,你只要去想怎么去堵住他们的嘴巴,让他们停止这些行为。
@安揪 (28岁,UP主)
二十五六岁之后,一下特别羡慕周围的男生朋友,从小玩到大的,大家都一样, 结果二十五六岁之后,我就开始得想生孩子呀、结婚啊这些事情,但是他们就不用想。
其实挺为我的这些男生朋友感到高兴的,如果有男生朋友在看这个,希望你们知道自己现在有的是一个privilege,一个幸运的事情,希望你们可以珍惜。
@沙沙(32岁,HR)
经常会有人说孩子太小离不开妈妈,但是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你,是妈妈离不开孩子。我特别不希望给他造成一个回忆,说妈妈为什么不陪我之类的,一想到这我就很难过。
这种困境我觉得大概率可能只会出现在妈妈身上,爸爸可能只是会短暂地想一想。家庭支持的困扰,或者说工作平衡的困扰都会有,但是我一直都相信这些困难都会被解决的。
@刘虹(35岁,奥运冠军,竞走金满贯得主)
我19年(产后6个月后)重新回到了赛场,成绩越来越好,那个时候大家会觉得,哦,她真的可以做到,其实之前的经历真的很少人知道。我生产的时候是顺转剖,腹直肌分离的很厉害,骨盆也会比较松动,造成腹部一直有后遗症吧,现在偶尔都会有这种疼痛。
特别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非常简单的练习都没有办法完成,更加没有办法恢复竞走。早上七八点钟起来就练瑜伽,练完瑜伽之后去跑步,跑得很慢,下午再去练体能。在北京,这三个地方的训练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那个时候就是一天之内要去三个地方训练。孩子刚六个月,很多时候还要去照顾他,还要半夜还要起来喂夜奶。有崩溃的时候,太疲劳了,又睡眠不足。
当了这么多年的运动员,就是不想要放弃自己决定去做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身体是很累,但是精神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尝试,一定要去改变,一定要去做。
@亲爱的嘉倩 (33岁,Up主)
不久前,我回归了独居的生活。偶尔在网上收到一些留言,绕不开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一个人不可怜吗?当我十几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会这样想。看到尤其是年长的女性,搬重物,什么都靠自己,会不自觉认为可怜,找个男生就好了。然而,在经历了婚姻之后,我发现和独居相比,婚后要面对的挑战和难题,只是变得不一样而已。毕竟生活的担当和挑战从来不会缺席。
第二个问题,不觉得两个人过日子才不孤独吗?孤独是非常主观的感受。别人不论怎样猜测,都不会改变我们的真实感受。独居让我快乐,和朋友们玩在一起也让我快乐。而且,独居也不一定是指单身。
我想说,有的女性很早结婚生孩子,有的女性一辈子专注事业,有的中途辞职回归家庭,也有的离开家庭去追寻自我。当我们不去框定女性应该怎样正确度过一生,陷入单一的价值体系中,而是学着去互相鼓励和支持,或许,这是给别人自由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份选择的自由吧。
#女性的100个微型困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