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鱼叔为大家盘点了2021年十佳电影。

可惜,还漏了一部。

这一部,鱼叔心急火燎等了快一年,最近才看到成片。

虽然长达3小时,但看完并不觉得冗长,而且意犹未尽。

无数网友看完后,也将它评入自己的「年度十佳」。

事不宜迟,鱼叔今天就来说说它——

《法比安》

Fabian

影片在去年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

最近刚出蓝光高清,立马登上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NO.1,且连续霸榜两周。

豆瓣评分8.4。

片名「法比安」,即电影男主的名字。

由德国备受瞩目的青年演员,汤姆·希林饰演。

他也是2018年高分电影《无主之作》男一号。

年轻时曾出演《希特勒的男孩》,以一双忧郁的蓝眼睛,迷倒了万千少女。

影片一开始,就是场疯狂的「一夜情」。

法比安在地下俱乐部,认识了一个中年女人。

没聊几句,就被女人迫不及待地领回了家。

然而关键时刻,一个老男人突然出现:

「我无意打扰,但你能来我办公室聊聊么」

法比安一问,这人竟是女人的丈夫。

原来,他满足不了妻子对性的狂热,于是夫妻达成共识。

妻子可以带别的男人回家,但该人必须先签署一份合同。

有需要的话,他还能获得固定报酬。

这个开场,无疑侧面展示了1931年的柏林——

一个性自由不受约束的放纵年代。

然而,法比安拒绝了女人丈夫的邀请,逃回了家。

他本就不是什么浪荡子。

实际上,他是正经文学博士毕业。

白天,在一家香烟公司写广告,讨讨生计。

晚上,就在烟雾缭绕的妓院、夜总会流连,冷眼观察狂热又放纵的人们。

这夜,又是一家狂野的歌舞夜总会。

法比安在后台认识了一个卖酒的女孩。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国际电影法,梦想成为一个演员。

两人越聊越投机,法比安提议送女孩回家。

他们在月光下的柏林小巷漫步,街灯将他们的影子拖得老长。

家到了,法比安惊奇地发现,他们竟是同一栋房子的租客。

缘,妙不可言。

他们疯狂爱上了彼此,开启了田园诗般的浪漫生活。

白天,他们在郊外的湖里抓鱼、嬉闹。

夜里,就在小床上紧紧相拥,仿佛要把对方嵌入自己的身体。

法比安重新有了一种目标感,仿佛一切又有了意义。

没过多久,一天,老板将法比安叫到办公室。

他被辞退了。

法比安并不意外,在这个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年代,被炒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崩溃才刚刚开始。

法比安偶然发现,一心想成为演员的女友,似乎早就和著名制片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女友爱他,但显然,这份爱远不及她对事业的野心。

紧接着,他唯一的好友突然在家开枪自杀。

失业、失恋、失去挚友。

短短几周内,法比安的生活翻天覆地,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迷茫。

身无分文的他,只得返回了乡下老家。

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决定再次联系女友。

因为他知道,他们彼此都有着浓厚的爱意。

漫长的等待过后,电话终于接通。

他按照约定赶去柏林。

没想到,在路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至于是什么事,鱼叔先按下不表。

先说说本片的特点。

本片最为人称道的,其实不是故事,而是其视听语言。

尽管全片有3小时,但并不感觉漫长。

因为无论是它的摄影风格,还是叙事手法,都非常自由张扬。

这让原本阴暗颓败的故事,拥有了随心所欲的活力。

影片的前半段,可谓先锋。

快速蒙太奇中,混合了大量的分屏、快进、黑白档案片段,以及散落的低分辨率粗暴镜头,营造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氛围。

视觉上的狂轰滥炸,配合疯狂纵欲的歌舞表演。

目的其实是让观众体验到超负荷的享乐主义氛围。

因为这是柏林1931,魏玛共和国时代。

黄金的二十年代已经过去,距离希特勒上台还有2年。

「万字符」在墙上铺天盖地。

剪着普鲁士榛子头,穿棕色衬衫的男人们,开始在街上若隐若现。

与此同时,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到达了顶峰,失业率激增。

法比安和女友,明明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却一个失业,一个只能在夜总会里卖酒,吃饭都成问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摇摇欲坠、极端动荡的世界。

人们要么即将饿死,要么迷失在毒品、酒精和性爱派对里,进行着最后的放纵。

而影片的后半段,则回归了传统的叙事。

布景和摄影上,不论是好友家华丽的现代风别墅,还是柏林简朴的大学楼梯,都更加有质感。

贯穿全篇的,还有各种记忆碎片。

法比安经常回忆起一个面部畸形的老兵,在街边向他诉说战争的创伤。

其实,法比安也个退伍军人,曾经参加过一战,饱受精神折磨。

另外,法比安和女友一见钟情时,也迅速闪过了一些画面碎片。

那是他的意识:遇见你第一眼,就已经在脑海里和你过完一生。

这让影片充满了一种非常现代化的感性。

然而,正如影片中台词所言:

「先锋的愚蠢之处,在于必须先锋。」

一切表现手法,不过是为其终极的主题服务——走向毁灭。

影片名叫《法比安》,但实际上,它讲了三个人的毁灭。

第一个,法比安挚友,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毁灭。

他虽然是一位有钱律师的儿子,但他富有同情心,坚信左翼政治变革。

因此他试图发表政治言论,改变这个堕落的社会,但屡屡受挫。

他的未婚妻出轨,即使他苦苦弥补,最后还是彻底泡了汤。

另外,他和法比安一样,也是文学博士在读。

但他渴望从事文学工作,留在大学教书。

唯一的机会,就是完成自己的文学论文。

他为此孜孜不倦研究了5年,然而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封无情的拒信。

理想、爱情、事业三重失败的打击之下,他在家里一枪崩头,完结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法比安发现,好友的论文其实非常优秀,那封拒信不过是同学的恶作剧。

然而,如薄纸般脆弱的理想主义,在纳粹的崛起下,被粉碎是早晚的事。

第二个,法比安女友,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毁灭。

女友有着孩子般天真旺盛的生命力,让每个男人都为之着迷。

她也十分现实和警醒。

法比安和她都失业以后,她决定彻底依附于著名电影制片人。

因为在她看来:

「你只有弄脏自己,才能摆脱污泥。」

这就是她反抗这个世界的方式——成为它的一员。

也是她认为的,爱法比安的方式。

「我离开你,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因此即使做了他人情妇,她也依旧渴望法比安的爱。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她最终只能成为法比安口中那个「过的挺好,但不快乐的女人」。

最后一个,法比安,一个道德家的毁灭。

法比安流连于柏林的夜生活,并非真觉得它有趣,而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的驱使。

因此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对人群的狂热进行嘲讽。

准确来说,他是一个观察者,注视着社会的道德堕落。

通过观察,他认为这个社会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没有他施展才能的土壤。

比如政治。

好友希望参与政治来改变社会,但法比安认为是徒劳。

「理性和权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比如事业。

他没有事业上的抱负。

文学博士毕业,却选择成为广告人,试图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又无法坦然接受这种妥协。

失业后,法比安去过工作介绍所。

里面全是和他一样,受过良好教育,但很久都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

于是他转头将爱情视为自己理想的化身。

可惜,最终只是徒劳。

在朋友自杀后,法比安彻底陷入了迷茫。

因为通往理想、事业、爱情的路都已经被堵死,他已无路可退。

「那种他渴望的体面,人道和正常的人,真的值得向往么?」

三个年轻人,处于一个秩序瓦解中的城市。

他们试图在这里取得成功,却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压力。

一种压力,是极端主义的崛起。

那个给好友寄拒信的同学,是个纳粹份子。

法比安在得知真相后,愤怒地要求教授严惩此人,但教授却无可奈何。

极端主义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系统内部,正义早已不复存在。

一种压力,是他们与道德反派之间的冲突。

开头的中年女人,在被丈夫抛弃后,开了一家男妓院。

她为富有的女人拉皮条,每天赚得盆满钵满。

连警察都被她招致麾下,开双倍工资。

她甚至还屡次诱惑法比安为她工作。

「不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活的人却活着」

虽然如此,但法比安始终洁身自好,热心助人。

他安慰失业的流浪汉,帮助被苛责的女服务员。

影片结尾,法比安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男孩落水,他奋不顾身地跳下河去救。

结果,落水男孩挣扎着游上了岸,但法比安却再也没能浮上来。

这无疑是一种隐喻。

他的「个人道德」,注定无法与时代的「无道德」抗争,注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副标题——「不合时宜的人」。

这暗示,法比安可以是那个时代的任何人。

在一个粗鄙的世界里,是无法容许神志正常,富有同情心的灵魂存在的。

这种看似偶然的结局,实则是一种必然。

再次回到影片开头,一个巧妙的跟踪镜头。

柏林地铁站里,穿着Polo衫和牛仔裤的人们,或懒洋洋地看手机,或急匆匆地赶去工作。

镜头像个幽灵一样穿过站台,爬上楼梯。

时间突然从2021年穿越回了1931年。

地铁墙上贴满了纳粹的宣传海报。

现实与历史在此时交错。

雨果在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到: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导演此举,显然是希望观众可以将现实和历史进行比较。

故事结尾虽然是个悲剧,但影片中仍然充满了希望。

一如好友给法比安留的遗书:

「请活出比我更好的人生。

请继续写作。

写写过去的样子,和过去本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

我们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

是坚守内心还是随波逐流。

相信看完影片后,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