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有剧透!本文有剧透!本文有剧透!

重要的话说三遍!

没有及时点击关闭而被剧透伤害的人,请勿问责作者!】


《人世间》中楠楠这个角色,可以说,从出生到成长到最终死亡,都充满悲剧色彩。

不是指他自身的悲剧,而是指他给母亲郑娟、养父周秉昆、乃至表姐玥玥造成的影响。(原著中玥玥比楠楠大两岁)

很多人都曾疑惑过:为什么郑娟没有在第一时间打掉这个孩子?

要知道,这个孩子原本是她的耻辱,是她被骆士宾强迫的结果。




如果涂志强没有成为杀人犯、可以成为孩子名义上的父亲,那生下倒也罢了,可涂志强死了、她成了还没进门就守寡的寡妇,哪怕孩子是涂志强的都没必要生下来,更何况孩子是骆士宾的呢?

再到楠楠终于长大、骆士宾找上门来,面对辛辛苦苦将他拉扯大的养父周秉昆,他居然连一声“爸”都不愿意叫了,更是让观众觉得他是个白眼狼,当初打掉就好了!

关于郑娟为什么没打掉这个孩子,剧中的解释是,郑娟的母亲信佛,毕竟这是一条生命。



其实原著中并没有给过明确的解释,而且原著中,郑娟的母亲并不信佛。


她说妈并不信佛,也不信什么洋教,家里从没有任何与信仰有关的东西。她当然不信什么神赐的说法,也当然不信她弟是什么神明的化身,但有时却难免会觉得,兴许她妈才是什么神明的化身,要不她妈为什么样子那么丑而心地又那么好呢?妈即使在外边看到了只小野猫或小野狗,都会颠颠地跑回家拿些吃的东西给它们。

——《人世间》


郑娟的母亲,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我始终认为,在整本书中,最有大智慧的是两个人,其一是蔡晓光,其二是郑娟之母,她连名字都没有,作者称她为老妪,我们姑且也叫她老妪吧。



蔡晓光的大智慧,源于他从小家庭出身不错,又跟周秉义、周蓉一起读过很多书,从中得到启迪,所以他对很多事情都看得非常通透,甚至可以成为身边人(包括后来的周蓉)的人生导师。

相比之下,老妪的大智慧,则是最朴素的劳动人民与生俱来的那种善良和慈悲。

她没读过书,不识字,可能压根儿就不懂什么佛啊教啊的,她只是单纯又朴素地认为,人在做天在看,这世间是有神灵的,做人应该善良。

在郑娟的眼里,她就是菩萨化身。

原著对老妪有更多的描写,虽然她早早就去世,但周秉昆后来曾多次想起她、甚至感激她。


他还想到了郑娟妈妈。那老妪生前是否预料到了郑娟母子和光明,日后会成为他的亲人呢?如果她确如郑娟当年所说是菩萨化身,世上苦人儿那么多,她为什么视而不见,而单单庇护郑娟和光明呢?难道她有什么特殊使命吗?他想起有一次在街上碰到,她停止了叫卖,非要看他手相。

“秉昆呀,你的命可不怎么样,是操劳不休的命。你命中最好的运相,就是娶我女儿郑娟为妻。如果你娶了她,这辈子还有几分福;如果你不娶她,那你这辈子就一点儿福分也没有。我的女儿我知道,她的心比许多女人都干净。”她的表情当时极其诡秘,仿佛向他暗泄天机。

秉昆后来多次自问自答,他终于与郑娟结为夫妻,不能说她的话一点儿都没起作用。

——《人世间》


就算是放在今天,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自己已经穷困潦倒自顾不暇的老妪,竟然还会去“捡孩子”。



老妪将光明捡回家的时候,郑娟已经十几岁,懂事了,所以她很疑惑:这是个小瞎子,为什么要把他捡回来?


母亲说:“别说捡。不管什么值钱的不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捡,但人就是不能捡人。凡说谁捡谁的人都是不拿别人当人的人,是有罪过的。记住,这小弟是神赐给咱们的,说不定他自己就是神,装成瞎了的样子,看咱们以后怎么对待他。如果咱们对他好,那神也会对咱们好。”

——《人世间》


是的,这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不识字的穷苦老妪说的话。

联系到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地拐卖人口事件,动辄就是某老光棍“捡到”一个女人……

多讽刺啊。

能用“捡”这种词来形容,就证明这群人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在他们眼里,那些女人就与可买卖的商品无异。

别人丢弃掉的不愿意养的孩子,她都会捡来养,女儿怀孕了,她又怎么可能会愿意让女儿打胎呢?

这样善良的一个人,一生都在为别人操劳,却到死都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郑娟生下楠楠之后的某一天,老妪看到水自流和骆士宾被抓后游街,当天晚上,她躺在破败不堪的家里,叹了很长很长的一口气,然后悄无声息地死去了。


郑娟将话岔开,说她母亲有一天回家后一言不发,像是在外边受了欺负,没吃晚饭,早早就躺下了。半夜说想吃一个西红柿,可家里没有。天快亮时,她听到母亲叹了口气,那是很长的一声叹气。好像叹完那一口气,无论以后再活多少年,再遇到多么犯愁的事,都将不叹气了似的。她说她从没听到过谁叹那么长的一口气,好生奇怪,拉亮灯时,见母亲张着嘴,大瞪着两眼己没了气息。她说她知道母亲那样一种死法,是因为放心不下她姐弟俩,是因为有话要留给她却没来得及。

——《人世间》


她心中有太多愁苦,不知道经济来源一断、自己这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还能怎么过下去,可即便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下,她依然一再叮嘱郑娟,孩子只能送人,千万不能卖,若卖便是犯法。

古时候那些走投无论不得不卖儿鬻女的人暂且不说了,现在那些仅仅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就去买孩子买女人的人,惭不惭愧?

老妪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做人的原则。

遗传是个很奇妙的东西,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但是至少从《人世间》来看,成长环境的影响,并不弱于基因血脉的遗传。

比如,郑娟和光明,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他们的达观与乐观,更多的是受老妪的影响。

老妪活着没过上好日子,可终究还是善有善报,她最放不下的两个孩子,后来都过上了好日子。

她本人如佛一般却并不知佛,而光明则是真的与佛结缘。

作为郑娟唯一的亲人,在后来楠楠死去、郑娟失魂落魄的时候,是光明让郑娟又重新活了过来。


不同于周蓉和郝冬梅,郑娟其实是一个看上去“有点二”的女人,她虽然也识字,但显然不关心国家大事,更喜欢在家做一个家庭妇女、做一个守好自己家里一亩三分地的快乐小女人。

和周秉昆在一起之前,她曾遇到过很多糟糕的事情,但那些都没有打垮她;和周秉昆在一起之后,她的人生明显变好了,于是她知足常乐,永远都开开心心的。


她双手捂住了他的嘴,嗔道:“别以为我没听说过你想说的话,我听说过!国家兴亡首先是大人物的责任!咱们小老百姓没多大责任。咱们总是抢着担责任,会把他们惯坏的!”

——《人世间》




她看上去似乎什么都不懂,日常都是秉昆在撑着这个家,可是在秉昆迷茫的时候,她反而总能用最简单最朴素的几句话来点醒秉昆。

秉昆其实原本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单位里不愿违心地对人笑脸相迎,他一边意识到这样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一边又觉得为了实现个人愿望去改变性格是可耻的,于是郑娟开导他,只要人心还是好的,性格变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她说:“你觉得别人架子哄哄的,也可能你的感觉是错的呀!我不像你读过一些书,除了小学和中学的课本,我就再没读过什么书,但我也是懂得一点儿做人道理的呀。我妈经常对我说,性格怎样和人心怎样往往是两回事。性格像皮肤,大太阳下晒久了谁都黑了,关在屋里一年半载的谁都会变得白了点儿。皮肤黑了白了,只要心没变,还是一颗好人心,那就还是先前那个好人。哎,你都读了些什么书啊?那些书里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写进去?再者说了,你们那儿的人都比你年龄大,都有资格当你老师,你如果把他们人人当成老师尊敬着,对人家热情点儿,嘴甜点儿,那还不是完全应该的呀?怎么在你那儿就可耻了呢?”

那晚秉昆与郑娟进行了一次枕边的思想碰撞后,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以前他与她不怎么谈单位事,认为不会从她那儿获得有价值的见解,后来则很乐于和她谈,甚至有点儿视她为枕边师了。

——《人世间》


这或许,就是“大智若愚”吧。

再比如,虽然生父是个强奸犯,但从小在周家长大的楠楠,本性明显早已被周家人扳直了。

虽然在得知生父是骆士宾之后,楠楠的表现有点白眼狼,但其实设身处地想想,他才15岁,从小学习刻苦、对未来有着许多憧憬、但又没见识过真正的好日子,忽然知道自己生父是有钱人、忽然见识到了梦中都不敢想的世面、忽然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心里有动摇,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但他本质上依然还是个好孩子,善良懂事,也能分辨是非,好好跟他讲道理他会听的。

原著中,周秉昆为了楠楠去找骆士宾,被骆士宾激怒(原著中的骆士宾十恶不赦毫无悔改之意),失手将其误伤,骆士宾成了植物人,后来直接死了,而周秉昆则坐了12年的牢。

楠楠十分悔恨,无颜见周秉昆,后来去美国公费留学了,留学期间遭遇校园枪击案,为了救女同学而英勇牺牲。

你看,他体内流着骆士宾的血,然而,他做的是只有周家人才会做的事情。

事实上,他继承的是来自母亲郑娟以及周家人的善良。



在他死后,看上去只是个小女人的郑娟,在郝冬梅等人的陪同下,远赴美国迎回了他的骨灰,却拒绝了10万美元的补偿。

别说那个年代,就算是放在今天,10万美元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郑娟傻吗?

也许吧,玥玥说她脑子进水了,周聪也为此感到懊恼。

可是在郑娟看来,楠楠的牺牲是那样的纯粹,怎么可以和钱扯上关系?当父母的,又怎能花孩子用命换来的钱?



就好像当年,日子那样困苦的时候,楠楠的姥姥曾建议她把孩子送人,但是千万不要卖。

一个人,一条生命,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多少读了一肚子书的人,却不如她们通透啊。

#年代剧为何越来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