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妆
日本侵华后,中国老百姓给侵略者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日本鬼子”,有时候干脆叫“鬼子”。很少有人知道,“日本鬼子”和“鬼子”不是一起诞生的。事实上“鬼子”要早于“日本鬼子”。
最早人们叫“洋鬼子”,是称呼西方列强的,百姓觉得他们长的那样就像魔鬼,又像鬼魅,所以叫他们“洋鬼子”。“鬼子”这个绰号来自《聊斋志异》,道士对妖魔鬼怪称“鬼子”。当大清百姓看见皮肤惨败,头发颜色奇怪,嘴里叽里咕噜说着外国语的外国人,又因为他们在大洋彼岸,所以叫他们“洋鬼子”。
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代中国都有一种优越感,对外称呼难免带着一些蔑视。当日本鬼子踏入中国后,“鬼子”就成了日本的专属名词。我们的祖先对日本的称呼是“倭寇”、“倭奴”,因为日本以前叫“狗奴国”,也有人称之为“狗奴”。
所以说,“日本鬼子”一词产生在清朝。
“日本鬼子”一词还有个有意思的来源。甲午战争之前,中日曾有一次谈判,清廷派了个文臣去,那个大臣很有些文采。当时日本想在会议上使绊子,给清廷点难堪,你不是自称有文化吗?不是自称五千年文明吗?那我出个对子,我出上联,你对下联。你对得上没什么稀奇,对不上就是还不如我们日本人有文化。
日本人说:“贵国是汉字的发源地,一定善于对对子。”日本人卯足了劲想让大清出丑,中国是汉字的发源地,如果对不上来,或对得不好,那就不如日本人。
大臣看出了日本的“险恶”用心,爽快地答应了日本的狡猾要求。
日本人拿出白绢,在上面写了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日本这个对联出的很奇,但意思简单,就是自吹自捧,说日本人骑着奇异的好马,拉着有力的长弓,又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韬武略样样皆通。“大王”有八个,还可以踩在中国人身上作战,以一抵十,拿着武器就可以战胜中国。
日本明显是羞辱中国的,但大臣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他出了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意思也很明确,日本不过是猴子穿龙袍,以为可以纵横山林冒充狮子老虎,鬼魅魍魉,不过就是四个小鬼,卑躬屈膝地跪在大清面前,弯曲膝盖,等待我们擒拿。
这个对联对得十分秒,无论是从汉字的造诣、对联的工整,还是深藏的内涵,都在日本人之上。日本人的脸色当场就变了……本来日本人想羞辱中国大臣,反而丢了脸面,成为笑柄。当场有记者叫好,并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对联传开后,日本人终于脱掉“倭寇”的帽子,戴上了“鬼子”的帽子,再加上国籍,他们就被叫做“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的称呼是在甲午战争前,但当时这个称呼没有广为流传,因为当时老百姓对日本人还不了解,不清楚日本人其实比任何西方人都无耻。自从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后,这些侵略者就被中国百姓深深憎恨着,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与其说被百姓恐惧,倒不如说是被百姓鄙夷。当全国百姓对日本人的仇恨与日俱增,爆发出来时,他们就称呼日本人为“日本鬼子”。
“小日本鬼子”、“小鬼子”,无一不表达中国人对他们侵略罪行的厌恶和憎恨。
如今“日本鬼子”这个词诞生已经超过百年,但涵义却没有变化。日本人的阴谋以前没得逞,将来也永远不会得逞。日本人在今天还忽略对罪行的坦诚,漠视道歉行为的必须,一味充当跳梁小丑,挑战中国的权威。所以,在中国百姓心里,他们是永远的“鬼子”,也是历史永远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