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春愁词。

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一系列“春心动”的白描手法,自然道出“谁与共”的离情别绪。春天越美,人越寂寞。不见意中人,懒穿金缕衣。终日浓愁无好梦,相思又有谁知?

温暖的雨,晴和的风,冰河刚刚解冻;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梅花瓣儿,似女香腮,已经觉察到春心萌动了。这是写“春愁之兴起”。首句只言春美,美在暖雨晴风,美在冰雪融化,美在柳眼梅腮。正是因为眼前的这些美,唤醒了词人的一颗春心。李商隐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词人的春心,显然已经“共花争发”,接下来写相思之愁,也就水到渠成了。

春日美,酒意浓,诗情好,可是谁能与我一起品味呢?泪水涟涟,打湿了残粉,就连脸上所贴的花饰,也觉得沉重。这是写“春愁之缘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纵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也都付与断井颓垣了。面对即将逝去的美好,怎不令人感到惋惜。一个“泪”字,正回应了良辰美景下的春愁之浓、之深、之无奈。

新试穿用金线缝成的夹衣,慵懒地斜靠着檀枕,也不管会不会枕坏钗头凤。这是写“春愁之表现”。没有了意中人在身边,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做什么事都没有心情。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词人打扮漂亮了,又给谁看呢?此处精彩绝伦的白描手法,画龙点睛地揭示出词人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

独自抱着浓浓的春愁,没有做得一个好梦;夜阑人静的时候,还在剪弄灯花。这是写“春愁之寂寞”。“寂寞”如何体现?一个“独”字,一个“浓”字,两个形容词就将春愁写尽了。“夜阑犹剪灯花弄”,颇有李商隐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意境,只不过前者孤独寂寞,而后者乐观浪漫而已。

整首词衔接完美,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真挚感人。词人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春愁,达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文: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