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2年,法拉利在北京亚运村会展中心进行了一次品牌展,展出的是一款红色的法拉利348。该车配备3.4LV8发动机,最高时速为281km/h,是最新款跑车。

不过,这些数据其实也没啥意义。此时内地还没有一辆法拉利跑车,法拉利公司连个价格都懒得标,就是想借此给国人开开眼。

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虽然私人轿车已不算稀奇,可市面上跑的大多是天津夏利、大众桑塔纳以及广州标致等几款车型。

即便如此,能买起私家车的还只是极少数“成功人士”,普通人家里能有部“凤凰”自行车已经算很不错,豪华跑车那是闻所未闻。

不出所料,法拉利348的到来引发了许多爱好汽车人士的关注,每天围在这部红色跑车前的人不计其数。

现场每个人都带着艳羡的目光盯着这部跑车,无不幻想自己能开上这部红色法拉利该有多拉风。

撤展时间很快到了,正想把车拉走的工作人员忽然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对方表示想买下这部样车,希望直接开个价。

法拉利的工作人员有些懵逼,解释跑车是样品不能卖。

可中年男子摇摇头,十分坚定表示:“NO!NO!你们可以卖!”

经过工作人员再三确认后,算了半天税费,最终报出了13.888万美元的价格,相当于人民币80万左右。

这个价格大约是此时普通人工资的20000倍,在北京差不多可以买一套100平左右的四合院,还是内环的。

法拉利方面觉得这个价格报出,对方或许就死心了。可中年男子干脆地表示没问题,他全款付清,当场买下了这部法拉利348。

在签署售卖合同的时候,法拉利的副总裁盯着男子签下的“李晓华”三个字有些不可思议,试探地询问他是做什么的。

41岁的李晓华笑着说:“我就是个普通商人。”

法拉利在中国卖出了第一部车,弄得比车主还激动,几天后在天坛为李晓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李晓华也随即拿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A00001黑底白字车牌。

嗅到气味的国际媒体赶紧派出驻京记者前去采访李晓华,当时的法国《费加罗报》采访后刊发了一幅配文照片:一身黑色西服的李晓华手持“大哥大”站在红色法拉利车前,背景是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意味深长。

李晓华对记者解释说:自己就是看到报纸新闻说法拉利来北京展览,兴冲冲来看了看觉得很喜欢,就买了。

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买个豪华跑车和买菜一样?

李晓华并不简单。


2

1951年1月18日,李晓华出生在北京钱粮胡同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四个,他排老三。

钱粮胡同名字好听,可老李家六口人既没钱也没粮,吃饭全指着在工厂上班的父亲每月几十块的工资,生活异常艰难。

家里真的穷,烧好的米饭,父母不舍得吃,在锅里划一个十字分给四个儿子吃,老夫妻就对付点锅巴,泡点水就着咸菜凑合一顿。

过年的时候,别人家好歹有点荤腥,可他们家就买了一串糖葫芦,兄弟四人一人两颗就算过年了。

李晓华所在的中学是北新桥的北京22中,离家3公里。可因为没钱坐车,整个中学阶段,他只能每天跑步上下学。

这时候,李晓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别再饥一顿饱一顿的。

1967年,因为听说能管饭,16岁的李晓华随大部队去了与苏联隔江相望的萝北县“修地球”,连户口也迁到了这个又冷又穷的地方,结果发现还是吃不饱。

吃不饱就算了,还差点因为工作丢了小命。

小小年纪的他被分配开拖拉机,那是一辆老式的需要手摇把发动的拖拉机,每次都要握着铁质的摇把死命摇才能发动引擎。

一次,因为拖拉机突然熄火,李晓华赶紧跳下来抄起摇把使劲摇。结果没控制好力度,摇把一个反作用力狠狠顶到他身上,划出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

李晓华捂着伤口蜷缩在地上,荒凉的四周一片寂静,只剩下他痛苦地发出喘息声。等连队发现他没有及时归队,赶忙派人找到他时,人已经休克了。

幸好抢救及时,李晓华算是从“鬼门关”及时捡回一条命。

后来这部拖拉机还被当地作为一个时代文物保存下来供人参观。

命是捡回来了,可李晓华的魂又丢了。

情窦初开的李晓华在这期间和一位北京女孩谈起了恋爱,那是他在冰天雪地中唯一感觉温暖的事情。

可对方家庭知道后,觉得李晓华北京户口也没有,家里也没啥背景,竭力反对。

李晓华也没气馁,认为自己只要有份北京的工作,或许俩人的关系就有了希望,就写信给家里求助。

1977年,家里帮26岁的李晓华在外经贸部下设的一个食堂找了份炊事员的工作,手续都已办好。

得知消息后,他不顾漫天飞雪,兴冲冲连夜跋涉了十多里山路赶到了女友的连队,想把喜讯分享给对方,却得知人家已经不辞而别调回了北京。

李晓华一根筋,觉得女友回北京也肯定在等他。

等他好不容易办完所有手续回到北京,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了女孩家后,女孩的母亲堵着门,死活不让他见女友,表示自己家庭是高干,数落他就是个普通工人,俩人根本不般配。

李晓华和女孩母亲说话的时候,他知道女友就在房内,却始终没露面。

饱受失恋之苦的李晓华有些绝望,忽然意识到爱情和面包之间,得先有面包才有资格谈爱情。

回到北京后,有了稳定的工作,李晓华本来也觉得挺知足。可他天生就不安分,面对改革大潮,时常琢磨做点什么才赚钱。

有次他和同事一边揉面,一边没头没脑说:“我这人擅于谈判,适合经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被当做一个笑料。

李晓华被同事们嘲笑后,想想刻骨铭心的初恋,内心更加躁动不安。

既然身份的鸿沟没法填补,那就用财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3

听说南方的电子表在北京很畅销,李晓华开始了倒爷的生意。

每周六一下班,他便立即坐火车去南方,进货后再连夜坐火车回来,辛苦半天赚了点小钱。

问题是,每次坐火车,心疼钱的李晓华都是逃票,屡试不爽的他后来坐两毛钱的公交车也开始逃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结果有次逃票被公交稽查抓个正着,从售票员到稽查员纷纷数落他。

李晓华臊得有些脸红,低着头半天不敢吭声。

忽然有个穿海军制服的女孩走过来递给售票员两毛钱,表示愿意帮他补票,希望给他一个改过机会。

看在人家解放军的面子上,公交稽查和售票员总算放了他一马。

感到又惭愧又好奇的李晓华偷偷一路跟着女军人,眼看对方进了海军总医院,才知道人家是医院的药剂师。

李晓华有些激动,正好他父亲也在这看病抓药,于是借此“良机”厚着脸皮去套近乎,一来二去居然谈起了恋爱。

要么说情场得意,商场失意。

因为被人揭发倒卖电子表,李晓华被法院认定搞投机倒把,不但人被抓了,好好的工作也丢了。

虽然经过家里活动,李晓华关了一段时间总算放出来,可有了案底,再找工作也不太好找,他很无奈,独自去北戴河散心。

在炎热的海滩上,包括他自己在内,谁都想喝到冰爽的饮料,可就是买不着。

当地小贩也很无奈,此时的冰镇饮料藏在硕大的冰柜里,根本无法搬运,离开了冰柜的饮料在太阳照射下几分钟内就变成了“热饮”。

别人随口的吐槽,李晓华却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商机,可怎么解决,他也没想好。

1979年,28岁的李晓华想来想去还是再去广州碰碰运气,有了之前贩卖电子表的经历,当个“倒爷”或许也算不错的出路。

去的时候,李晓华恰好碰上广州开“广交会”,来自国内外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是他一眼就相中一台美国产的冷饮机,不仅可以持续不断保持饮料的冰冻状态,还方便好搬运。

李晓华激动了,这哪里是“冷饮机”,就是台 “印钞机”嘛!可等他一问工作人员,人家说这就是个样品,不卖。

换一般人可能也就算了,可李晓华哪里肯放弃,好说歹说找到对方经理,又是请吃饭又是买烟赠送,最终将本来打算进货的3000元统统用来买了机器。

李晓华也明白了个道理,样品其实是可以卖的,只要价格合适。

买到机器后能不能摆摊又成了问题,可李晓华很会来事,找到北戴河街道办事处一负责人商量,表示自己手上有个进口冷饮机,我出设备,你们出地方,咱们合伙赚钱。

尝了尝李晓华特意带来的冰水后,对方也不傻,当即同意了。

在这个全民皆商的年代,企业和个人只要能赚钱还不违法,无不积极响应。

1979年夏天,李晓华把冷饮机运到北戴河最繁华的中海处摆摊,果然不出他所料,生意异常火爆:2角一杯的饮料抛去成本和街道分成,他在整个夏天赚了一大笔。


4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凭着精明头脑赚点钱不算难,难的是审时度势、收放自如的能力。

见李晓华生意红火,街道办的朋友劝他继续投资再买几台,再多赚点钱。

可李晓华笑笑说:这种生意门槛低,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跟着做,隔年再做就没那么好赚了。

朋友半信半疑,可李晓华告诉对方:别急,哥们还有更赚钱的门道。

果然,第二年的北戴河多了几十个卖冷饮机的摊位,一毛一杯都被人嫌贵。

此时的李晓华却另辟蹊径,他又从南方淘到了宝,带回当时少见的港台武侠片和枪战片,又通过街道办联系到当地的文化馆开了一家录像厅。

在此时只看过各种革命战争片又极度渴望刺激的年轻人眼里,这些来自花花世界的录像片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生意火爆到1元的门票被黄牛炒到了10元还一票难求。

年轻人的荷尔蒙在一部部热血的港台片里得到了释放,李晓华的钱包也再次鼓了起来,最后一结算,赚到了几十万。

有了钱的李晓华开始“潇洒”起来,又是买车又是到处请人吃饭,结交了不少朋友。

1985年,34岁的李晓华在一位朋友的劝说下到国外留学。

这位朋友不一般,他叫宋学竞,是当时北京一商局的一位局长,眼光也颇为犀利。

他强烈建议李晓华去日本这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一看,学一学,会有不一样的商机可以借鉴。

本来李晓华还很不乐意,一把年纪了还要 “洋插队”,受那个罪干嘛。

可经不住宋学竞的再三劝说,他还是选择去了日本的商业学校学习,其实就是想借此开阔下眼界,寻思看有什么洋玩意好倒腾。

结果,他在日本看见来自中国的一款名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卖得十分火热。由于曾被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首相,“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有着良好的口碑。

听说日本人居然拿着崭新的电器直接找留学生换神奇的“生发魔水”,觉得匪夷所思的李晓华一边感慨,一边打听了下“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市场情况,这才吓一跳。

这款药水在国内不过几十元,可到了日本就是几千乃至上万日元,就这样还买不到。

甚至有日本人组团来中国旅游就是为了带几瓶药水回去。当时的北京街头有句戏谑来中国的老外是“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101的魅力可见一斑。

本来想倒腾“洋玩意”的李晓华看到这款百分百“made in china”如此受欢迎,当即动了心,托人联系到了发明人赵章光,表示自己想做日本代理。

曾接到无数类似请求的赵章光推脱日本市场已有接洽,婉拒了他的请求。

精明的李晓华见赵章光态度坚决,也不再勉强,脑子里开始琢磨打动赵章光的机会。

经过一番精心调查,李晓华发现章光101北京厂职工上下班因交通不便,经常有人抱怨,他于是以个人名义捐赠了两辆大客车和一辆豪华轿车。

这个堪称大手笔的“礼物”彻底打动了赵章光,不仅免费给他生产了一批章光101,还把日本的代理权交给了他。


5

等喜笑颜开的李晓华拿着大批货到了日本,顿时傻了眼,感情这个所谓“日本代理”到处都是,只要有日本渠道,谁都能卖。

李晓华气得要找赵章光算账,忽然发现赵章光却陷入品牌注册的麻烦之中。

赵章光实际只注册了“象东牌”,但并没注册“101”,导致市场上出现各种山寨版“X101”,自己也正烦着。

好在赵章光给的货是真货,卖得也不错。李晓华没好意思再多提代理权的事情,转身扑在了日本市场的开拓中。

可问题又来了,那时还没“电商”这新鲜玩意,卖东西首先得有个店面。

但是在日本开店,手续多,费用也不少,李晓华手上的资本还没大到在日本大举开店的地步。

也是此时,李晓华再次展现了他“长于谈判,适合经商”的能力,迅速在日本组织了大批华人留学生开启了无店铺直销模式,在日本几个重要城市巡回推荐产品。

直销的成本肯定比开店要低,名气越发响起来的章光101价格却一路水涨船高,成本五美元的章光101,一度被炒到一百美元,还经常卖断货。

卖到后来,不仅李晓华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和“101魔水”画上等号,他还得到了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的接见。

两年时间,李晓华在日本靠卖章光101赚了数千万美元,而他过人的意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又一次帮了自己的忙。

如此暴利的生意不可能不引起别人眼红,就在李晓华赚得盆满钵满时,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章光101”的仿品。

李晓华不顾合作商的苦苦挽留,将所有存货全部低价转让后再次果断“上岸”。

不到一年时间,由于仿品和假货的冲击,章光101在日本价格持续下跌,最终一蹶不振。

1989年,38岁的李晓华已经顺利转战到了香港,创立了“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局主席。

很多人的一生都有不少机会,只是这个机会要么转瞬即逝,要么被有的人当做某种不敢尝试的“畏途”。

而李晓华的机会来自他的眼光,更来自他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的政治敏锐度。

此时的香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大批港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纷纷开始抛售房产,准备移民到国外。

香港房价天天暴跌,人心惶惶没人敢接盘,谁都不看好香港的楼市。

唯独李晓华觉得香港很快要回归,哪有做娘的不疼自己孩子的道理,祖国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而且香港本身地少人多,又是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房子没有只跌不涨的道理,遂开始大量收购跌价的楼盘,等待回升的机会。

事实再次证明了李晓华的眼光,一年不到,随着内地和香港贸易额逐渐激增,香港楼价开始火热回升,洞若观火的李晓华果断将手中的楼盘开始抛售,又狠狠赚了一笔。


6

香港楼市的大获全胜激发了李晓华的好胜心,他将投资的目光又转向了国外,希望能有更大的获利。

李晓华此时得到了一条重要的商业信息,马来西亚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有内部消息称公路附近有可能蕴藏着储量惊人的油气田,只是还在勘测中尚未公布。

反复衡量后,李晓华觉得这条公路附近的土地具有极高的升值空间,值得一试。

可打听后得知,整个土地项目的资金需要近十亿美元,可当时他的资金量远远不够。

钱生钱的投资向来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关键时刻除了信息,非同常人的胆量就非常重要。

摆在李晓华面前就两条路,要么装不知道,该干嘛干嘛;要么赌一把,从当地银行贷款,赢了人头马,输了地下爬。

这时,李晓华的妻子终于忍不住站出来阻止,她就是当年为李晓华补了两毛钱车票的那位女军医,俩人已经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妻子说,钱已经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了,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得。如果想要冒险,那就除非离婚。

寻思来寻思去,李晓华决定自己必须搏一把,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

于是,李晓华将名下所有资产,包括房产、车辆等统统抵押给了马来银行,从银行拿到半年期贷款买下了公路沿线所有能买的土地。

等所有手续都完成后,李晓华焦虑不安地搬到了马来西亚的一处酒店住下。

他在等马来方面发布油气田的消息,可左等右等几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因为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地和疏通关系,此时的李晓华身上的钱连住酒店都不够用,他也不好意思回国,只能搬到一个相熟的老华侨家里蹭吃蹭住。

李晓华每天都盯着新闻,心里十分紧张。

如果油气田消息不能及时公布于众,就意味着他买下的土地无法升值,等半年贷款的期限一到,就会立即破产,所有财富全部归零。

眼看贷款的时间一天天就要到期,可油气田消息还杳无音信。李晓华有些崩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住。

最终,上天再次眷顾了孤注一掷的李晓华。

就在贷款期限快到的前一周,马来西亚终于对外宣布公路附近发现油气田的消息,蜂拥而来的投资者纷纷希望高价购买李晓华手中的土地。

凭着这笔惊心动魄的投资,李晓华一举赚了十多亿美元,已妥妥是北京首富。

事后,他送了那位老华侨一栋别墅作为感谢。

有人说李晓华的投资就是投机和赌博,可他觉得自己都是在权衡利弊后才做的选择。


7

进入九十年代后,李晓华生意越来越广,横跨日本、欧美等地,涉足到房地产、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商业投资、食品加工、餐饮旅游业等多个领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之一。

可此时的他是墙外开花墙外香,国内对他知之甚少,直到买下那部法拉利348,这才名声大噪。

不得不说,这80万实在花的太值了。

因为这部中国人购买的首辆法拉利,李晓华被许多老外称为“法拉利先生”。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有超过50多位的外国领导人和世界名人都曾会见过李晓华,并在车身上签字留念。

在这些人眼里,李晓华俨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杰出代表。

不管李晓华买下那部法拉利有没有做秀成分,可他很清楚自己的巨额财富是靠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才得到的,唯有持续回报社会,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1990年,他给亚运会组委会捐款100万,是此时金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两年之后,也就是买下法拉利的这年,李晓华又给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在偏远山区建设了一个拥有24间教室的现代化学校,解决了周边近千名儿童的上学问题。

随后他向崇文区捐款100万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向母校北京22中捐了200万用来改善教学条件;向曾经插队落户的黑龙江省又先后捐款200万用于修建学校和设立教育基金。

因为前前后后在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捐款超过数千万,李晓华获得了联合国科学与和平组委会颁发的“世界和平使者”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国人。

而从此之后,李晓华慈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名誉会长。

1996年3月1日,45岁李晓华迎来了让他激动一生的殊荣。

为了表彰他的慈善事业,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3556的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

同年9月,李晓华应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邀请到美国访问,观摩了高尔夫球赛,还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

克林顿对李晓华的名字被命名小行星很感兴趣,不无艳羡地说:“真不错,我的名字都还没上太空过。”

第二年的一月份中旬,克林顿邀请李晓华参加他的总统连任宴。

不久,老布什和小布什邀请李晓华去自己的庄园做客,因为当天恰逢他46岁的生日,午宴时还特意请来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1997年和1999年,李晓华先后又作为杰出企业家代表分别出席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仪式。

也是在1999年,胡润首次搞出的《胡润百富榜》上,李晓华的名字紧随荣毅仁、刘永行、陆海天,位居第四,身价只是十分模糊的“10亿”以上。

此时的李晓华可以说走上了人生巅峰,可就像他之前几次投资一样,他忽然选择了隐退,坊间很少再听到他的消息。


8

2011年1月19日,李晓华60周岁生日。

生日宴现场来了包括李彦宏、张朝阳、王中军、赵本山,唐国强、葛优等商业和娱乐圈400多位大咖。

觥筹交错之后,李晓华又再一次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有人依旧好奇李晓华的身价,可这一年开始,胡润排行榜已经没了李晓华的名字,因为他早早表示“自己老了,要把荣誉留给年轻人们”。

江湖已再难寻李晓华的身影,人们只能从他的微博里知晓最近又去哪玩了越野,或写了什么新诗词出来。

作为中国最早的顶级富豪,李晓华即便选择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他的“星光”依然不减。

2019年11月,68岁的李晓华因为买下一部劳斯莱斯“库里南”,再一次上了热搜。

买部价值近千万的“库里南”对李晓华也不算什么,他的车库里还有挂着京A88888的宾利,挂着京A00008的奔驰等众多豪车。车没啥,车牌很说明问题。

出现在当天提车现场的宗庆后、王刚、濮存昕等商界和娱乐圈大咖,让人们再次体会到李晓华朋友圈的排面。

从买下第一部法拉利到喜提劳斯莱斯“库里南”,李晓华总是以买车的新闻跃入人们的视野。

可人们更愿意关注他身后的资产到底有多少,这在深藏功与名、偶露峥嵘的李晓华身上似乎永远成了个谜。

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无数超级富豪,许多人高调亮相后却黯然收场,宛如夜空划过的流星。

唯独李晓华选择了激流勇退,在财富狂飙的时代悠悠走过。

有时候,忘记便是一种最好的铭记,全身而退才是步步前行。

关注@万小刀 头条号,阅读更多人物故事爆文。比如《“女星收割机”的香艳往事》《竹联帮大佬是如何搅动娱乐圈的》《港圈花花公子风流史》《孙红雷情史》《港圈“三级片女神”的瓜》还有四大天王、周润发、成龙、周星驰、李连杰、林青霞、 张曼玉等明星的隐秘往事。

本文作者:海边的风声君,经风声岛独家授权万小刀头条号发布。

参考资料:

转身,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晓华:财富就是责任 慈善事业我责无旁贷,人民日报

李晓华:商界前辈的创富传奇,投资圈

北京首富李晓华的江湖往事——贫穷少年的人生逆袭与退隐,首富豪

中国拥有法拉利第一人:41岁成中国首富,比马云任性百倍,冲浪普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