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不怕大伙笑话,20年前刚兴起英文名的时候,我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Tony…
你先别笑,在那个时候,这个名字真的足够洋气。
因为当时满大街跑的,都是Lucy、Jack、bob、Mike…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这个“Tony”就成了理发师专属名字了,而当年的洋气,也成了我的“黑历史”。
直到现在,都有初中同学要找我理发…
当然了,这锅背着也不算亏。
因为当年我们给自己起英文名时,都来源于莫名其妙的“潮流感”,纯粹就属于“作”。
然而到了今天,英文名不仅没被潮流淘汰,反而成了个必需品。
不仅在诸如酒店业的很多行业中是必备,而且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有很多幼儿园要求父母给孩子起个英文名。
说实话,由于自己过去的英文名在如今已经过于拉胯,所以本着绝不坑下一代的原则,我是没敢去费这个脑子。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去查了查英文名的正确起法。
结果这一查才发现,很多如今依然流行着的英文名,在外国人的眼里,那其实就是咱们当年“上酸菜的翠花”。
你的英文名,是不是“翠花”?
虽然英文词汇(包括姓名)不像汉字那样博大精深,只是起了个拟声的作用,但名字到底土不土,主要还是取决于究竟有多常见。
就比如说中文名里的“翠花”吧,你别看它现在像是个“土味乡名”,但只要仔细去琢磨的话就会发现,这名字其实本身并不差。
当年要是没点文化的家庭,可能还起不出来。
所以,本着“越常见越土”的原则,在给你家娃起英文名时,首先要避开的就是英语课本。
因为但凡是那里面出现过的名字,哪一个叫出来的效果,都像是“李雷和韩梅梅”一样。
再说得直白点,就是男生尽量避免David、Peter、Jason、Michael,女生尽量别用Lisa、Angela、Vivian。
这里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很多教你起英文名的地方,都会给这些名字赋予一个高大上的含义。
但是你如果仔细对比一下多个版本之后就会发现,那名字和含义简直就是随机组合的,没意义,也没根据。
讲到这可能有人已经开了个脑洞,认为如果和西方神话故事里的人同名,那不仅能避免重名,而且还能有个“高大上”的寓意。
我劝你冷静。
因为诸如Athena(雅典娜)、Zeus(宙斯)这类名字虽然听上去是没什么违和感,但是如果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的话,那你说这名字和外国人把中文名起成了“如来佛祖”有什么区别。
另外,有歧义的名字也得避免。
所谓的歧义,通常是和其他单词的缩写或者延伸含义有相近的名字,比如Candy听上去就很好听,但是如果让外国人看见了,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其他的联想…
当然了,上面说的这些对于喜欢彰显个性的学生来说,早就过时了。
但说实话,不少同学自己“开发”出来的英文名,也属实不咋地。
比如说有人摈弃了传统的英文名后,开始用水果、动物甚至月份来给自己起名,比如Apple、Tiger、Sunny、Sunmmer…
讲真,外国人在看到这些“自认为可爱”的名字时,可能内心OS都已经崩了。
因为这就像是你听到外国人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叫张榴莲,李太阳,王夏天,刘老虎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那些你觉得新颖有趣的英文名,在老外的眼里可能会非!常!奇!葩!
写在最后
其实严格来说,只要自己喜欢,起什么名字都没错。
但是如果你要是不想经常“撞名”,而且希望能有点个人特色的话,那不妨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结合自己中文名的谐音去起英文名。
比如说中文名叫“艾丽”的,就直接可以用Ally,叫“李萌”的,就可以叫“Moon lee”。
虽然这也会让外国人感到别扭,但这都是暂时的,当习惯了之后,他们不仅会叫顺了嘴,而且还会按照中文名的习惯,称呼你时把姓放在前面。
另一种办法是以现存有意义的词汇为基础,自己“造名”。
有人可能以为自己造词,会被人说拼写错误,其实对于拟声语言来说,英文怎么拼都不算错,只要有一个合理的释义就行。
就连《牛津词典》每年也都在收录新词汇,要不只凭现存的那点英文词汇量,估计再过个一两百年,外国人的语言就没法正确地传递信息了。
写在最后
虽然在经历了“Tony老师的支配”后,我对英文名的好感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如果非得起个英文名的话,还是得仔细琢磨琢磨为好。
要不然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没准还真会闹笑话。
毕竟谁也不想在外国人的眼里,成了“詹姆斯·梆子”不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最终起了个不错的英文名,也得注意尽量少在和国内人交流时使用。
要是动不动就拿英文名来说事的话,那一旦出现了交友危机,我可就真的help不了you了。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诚言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