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录三:天数与天道
我们设想一个问题:占卦与问神婆(巫祝)有什么差别?谁更可信?所以,从思维的层面上来看,我们前面说了:易经可以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但它是生活的宗教,没有彼岸,又取消了造物者!那些神秘的数字就是巫师,试图确立客观化的原则,把变化(通过数字)视为客观性本身,是以命名为易,简易、变易、不易,这是人学脱离神学的一大进步,是哲学超越于神学的自我觉醒。或许由此而开启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道)和孔子的君子之学(德),把人类世界提升到参赞天地的高度,把天人合人向人天合一推进。
但是,这个客观性诉求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因为万物生灭并不是纯粹的数字,虽然24节气可以表达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人的生老病死荣哀盛毁却无法找到节气那样的客观性,而易经恰恰想解决的就是这个不确定性问题。这样的分歧是无法从天人合一甚至易、道、理等等纯概念化的方式得以消除,对数的感知恰在物与道之间,既可消解物的拘束又不像道那样玄妙,更重要的是比神婆个人化的解说有更高的客观性和清晰性。
所以,易经的核心是象,象是数的中介也是事物及其变化的中介。我们可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但易无体神无方,道易两个概念就显得空洞,虽然先人感知数很重要,但它事实上并不存在,岂非与道与易一样让人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象(像,不像)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成了所有宗教信仰的法宝!)如此一来,数就如神灵,成为易经的前置工具。
数是神或神迹,“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知神之所为乎。”
这里可以看出,数是数,又不是纯粹的数,关涉对应物(到具体的卦象,所指代的物更加广泛),而它的运算又不是所谓的二进制十进制,这样奇特的揉合和安排,让人惊叹,真的只有圣人才能知其所自了。
起卦,就是易经神奇的运算方法,岂能简单视之,当人认为可以用任何方法起卦(成象)时,实在是一个游戏了。高岛说:夫行《易》有三要:明《易》理,一也;通世事人情,二也;至诚通神,三也。而其一、二,虽在深思推勘,至其三,则属精心气力,自行以至者也。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是尽性之诚,禀神智之教也。羲、文、周、孔之四圣,各有天赋之能力,举毕世之力,忧后世而述作,虽然,后世学者乏解释之力,二千有余年,冥冥晦晦,如存如亡,无复实用之者,不堪慨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