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9时30分,在湖北大学行政楼534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办公室,“科技红娘”刘雅婷正在进行线上视频会议。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我准备了一个PPT介绍目前的研发进展、技术路径……”“企业希望2个月内完成转化,时间能否更宽裕一点?”
3月30日9时30分,湖北大学行政楼534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一场线上视频会议正在进行。
参会人员,是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汪航行、武汉昊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济民,以及武汉市科技局驻湖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刘雅婷和罗威。
汪航行副教授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技术,可以解决昊德生物的一个药物合成难题。一边是技术待转化,一边是市场缺技术,两位“80后”的“科技红娘”,为专家和企业牵线搭桥。
而他们,只是武汉120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中的一组。
两年来,120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已覆盖在汉重点高校院所和各区产业园区(孵化器)、重点企业,成为校地对接“联络员”,成果搜集“侦察兵”,成果转化“经纪人”,院士专家“服务员”。
3月30日上午10时30分许,刘雅婷(右)和同事罗威(左)拜访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爱涛(中),并走进实验室,了解李教授的最新科技成果。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视频会议结束,两人来到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爱涛教授很快迎接出来,“来了啊,你们对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很上心。”
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楼里,刘雅婷和罗威轻车熟路。“每周都要来好几次,有时对新的成果我们不是很了解,教授们通俗易懂给我们解释。”
13时17分,告别李爱涛教授,两人又来到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都市环保)。此时,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海人教授和学生叶洋,也在驱车赶往都市环保的路上。
“科技红娘”刘雅婷正在进行线上视频会议,并不时做着笔记。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一年多前,刘雅婷和罗威在上门拜访时,得知王海人教授团队研发的难降解工业废水高效处理技术,需要在本地企业开展中试验证,以更好地落地应用。
两人迅速建微信群,邀约教授和企业代表,发资料,同时邀请教授实地到企业考察,企业又前往学校洽谈。来来回回十趟,今年1月13日,双方就该项目的合作签约。
14时11分,都市环保皮鎏博士和先期到达的王海人教授,站在门口等待两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
“真心感谢联络员,他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的项目落地。”王海人教授满是感激。
在都市环保,皮鎏博士和王海人教授商量下一步工作,“安装设备时,工人吃饭问题,我们来帮助解决”。
来都市环保,刘雅婷还有另一项任务。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劲,正在从湖北十堰出差完赶回武汉的路上。他和同事合作一个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而都市环保设立在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有个生态修复基地。在联络员牵线搭桥下,双方有意向合作。
15时42分,在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生态修复基地,两位联络员、皮鎏博士,和张劲碰头……
一组数据记录着刘雅婷团队一年多的“脚印”:123,拜访的高校专家团队数目;111,考察项目数量;32,采选重点成果;113,促成对接次数;5,促成本地的技术交易数量。
(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郑汝可 通讯员石俊马 吴文君)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