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6月10日,微博上曝光了一件发生在唐山某饭店的多名男性殴打陌生女性的暴力事件。网上传播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在饭店内对一白衣女子进行骚扰,随后双方发生冲突,白衣女子及其女伴被该男子及其同行男性持续殴打。
大多数女性对此发出了愤怒、恐惧、讨伐的声音,她们在寻求社会的重视和法律的正义,更是在为女性群体寻求社会安全感。而这时候点开评论区会发现总会有一些声音出来制止“不要挑起性别对立”“你们是极端女权”。的确,人在情绪激动时难免说出一些极端的话语,但是捂住她们的嘴巴、忽略她们的声音就能改变她们的想法、改变事实吗?不能。如果我们在每一次面临这样的性别议题时都选择逃避,不去正视和回应女性的需求,那么在下一次类似事件发生时,女性的呼喊只会更加拼尽全力、声嘶力竭。
忽视和压制都是错误的做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面对问题。
在这次事件中一部分看似理智的声音说唐山打人事件只关乎暴力,无关性别。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为什么大多数女性在看到视频的那一刻感同身受、反应激烈,仿佛被摁在地上殴打的人就是自己。因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忧虑几乎是重合的,小学时害怕被掀裙子,中学时害怕被扯肩带,生理期害怕被嘲弄,长大后害怕被偷拍、跟踪、骚扰……更因为女性和男性普遍存在生理上的区别,力气和体型差距大,在遇到危险时,如果对方是男性,女性在没有武器也没有人帮忙的状态下就只能等着被伤害。而如果你是一名男性,你在公共场合被异性骚扰的几率有多大?你拒绝被骚扰而被暴打且无力反抗的几率又有多大?这难道不是性别问题吗?
这个事件给男性和女性带来的心理效应是完全不同的。
男性可能会愤慨,可能还会为自己开脱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自己绝不会打女人。但大多数女性看到那个视频,感受到的是真实的恐惧——因为她们知道,她们每次出行在外都难免会担心自己发生跟事件中的受害者一样的悲剧。这样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说明大多数男性无法共情女性的忧虑,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日常实际上是一种“特权”。
为什么女性呐喊会愈演愈烈,因为在很多次这样的事件中,她们义愤填膺地将事情高高拿起,最终的结果却是被别人轻轻放下。如果你听不到过往事件中受害女性的低泣,看不到她们干涸的血迹,那么至少听一听跟她们站在一起的女性群体的呼喊,她们要的并不多,就是“尊严、安全、公平”。
希望人们能够明白探讨性别议题并不是挑起性别对立,正视性骚扰和暴力中的性别差异,正视女性的呐喊和需求才能真正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