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经历过这样的烦恼吗?一躺在家里就睡着了,但一旦出门,如果换到出差、旅行、探亲等陌生环境和床上,就睡不着了。即使躺在豪华的星级酒店床上,也没有自己家的床那么舒服,整夜辗转反侧,半梦半醒,第二天醒来很累。
这种现象,古代称为“易枕难眠”,现代称之为“首夜效应”,也就是俗话说的“认床”。“认床”并不是认真正的床,而是重新适应新的环境。为什么会出现“认床”现象呢?康叔为大家好好分析。
01 你的大脑在为你“守夜”
“认床”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大脑防御行为,也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旦换到新环境中睡觉,大脑的左半球就会比平时更加“警惕”,对外界会产生更敏感的反应,比如面对陌生的卧室、陌生的床、陌生的噪音、陌生的人等因素时,产生的一种警惕反应。
研究显示,在陌生环境中睡不好可能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机制,一侧大脑在睡眠中保持相对警惕,从而在陌生的环境里为我们“站岗放哨”,防范潜在的危险。一旦察觉到陌生的动静,“站岗”的左大脑就会唤醒睡觉的人,所以容易半夜反复醒来。
美国某专业研究团队曽做过一个试验,利用先进的大脑成像技术对30多名平时睡眠正常的参试者在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睡眠观察,监测了各位参试者在睡眠过程中的情况。
结果发现,大多数参试者在实验室睡觉的第一个晚上,在深睡眠阶段时左脑会右脑更活跃的活动。在参试者耳边放尖锐声音时,左右脑对这些声音的回应也截然不同,相对“警惕”的左脑振幅反应更激烈。而当大脑的左右半球活动差异越大时,就越难以入睡或睡不安稳。
不过从第二晚开始,参试者由于对环境的熟悉度增加了,大脑的左右半球活动差异也变小了,就会睡得第一晚更好。
这种“认床”现象不仅是人类独有的保护机制,在一些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中,有一种“单侧脑半球睡眠”现象,当它们睡觉时,只有一半的大球处于睡眠状态,而另一半大脑却是清醒的。在四面危机、群敌环伺的大自然中,这种半眠状态能有效帮助动物应对未知环境,防范敌人。
02 为什么有些人到哪里都能睡好?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每个人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环境睡觉都会有所警惕,但是这种警惕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有部分人在新环境中第一晚睡觉可能会睡得更香,这类人一般心思简单,或是内心强大;而越是心思细腻、缺乏安全感的人越容易出现“认床”现象,过度“认床”的人几乎每次去到新环境都会因为心情紧张而难以入眠,这有可能是睡眠焦虑的表现,这部分人不断地在心理重复暗示“我认床”,从而导致“认床”加重。
而经常旅行或出差的人,可能会在无意识中让大脑训练和学会了“不认床”,所以他们即使经常换到新环境,也能睡得很好。
03 三件事让你摆脱“认床”困扰
当你遇到“认床”困扰时,也不用过于担心,通常只是在第一天比较明显,渐渐熟悉后就能睡得更安稳,日常出差或旅行也可通过以下三件事缓解“认床”症状:
•带上自己的枕头
其实,除了“易枕难眠”这个词,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安枕无忧”,对于有认床反应的人来说,可以在出差或旅行时带上自己的枕头,这样睡觉时可以降低左脑的警惕强度,达到减轻认床的效果。
•选择安全的住宿环境
在出差或旅行时,尽量选择安全系数高且和家居环境相似的睡眠环境。在睡觉前和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进行视频电话聊天,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等到有困意的时候就能很快入睡。
•让身体疲劳
如果实在没办法选择和改变自己的睡眠环境,睡觉前适当运动锻炼,使自己的身体达到疲劳状态,而产生“要休息”带来的困意,这种方法对由于精神方面带来的失眠都有一定的促进睡眠的效果。
关注康叔,呵护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