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其实生来就是饥饿。
不用说,脾胃健康的人什么时候能消除饥饿?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日三餐,或者三餐一夜,也说明人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所以每顿饭可以在间隔那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吃饭。(大卫亚设)。
晚餐和早餐之间距离的时间最长,所以才要有一宿,否则的话,这漫漫长夜,怎么捱得过去。所以,你们在这个时间看到了这篇文章。
岂止是从晚餐到早餐的间隔,我已经好久没有体会过一日三餐的生活了。
于我而言,这几年的常态是早餐和午餐,然后就是过午不食。
但最近又要再节制一些了,因为我发现,一日两餐,对于这么脆弱的肉体,依然是个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对一具经常要一次性跑完42.195公里的躯体而言,显得太过沉重了。
有人如果想反驳,我建议你去找个计算热量摄入的app,然后“食”无巨细的把你一天所有吃到或喝到嘴里的东西的种类和重量都记录下来,你的app一定会告诉你,你的摄入严重超标了。
所以,现在的我在没有应酬或聚会的情况下,一天只吃一顿早餐,还不能是那种美式的芝士盛宴或广式的超点大点拼荟,更不能是中式的炸物突击,而是一碗粥加一些非炸类主食以及鸡蛋。
这一餐过后,我不会再吃一顿正餐,也不会在中午吃外卖,而是利用零散时间里尽可能在对饥饿感的抵抗力已经几乎崩溃时,少少地吃一点点水果或粗粮,水果不能吃糖分特别高的,粗粮也要控制量。
饥饿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会,就是所谓北京人说的“饿过劲儿了”。
我们这些活在物质极度丰富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什么是饥饿的,所以我只能说,我们所感受到的,那叫饥饿感,而不是饥饿。
真正的饥饿,是那种再不吃饭,会危及到生命体征的状态。
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并不遥远的半个多世纪前,那种饥饿的状态几乎遍布这个国家。
二
其实世界生来就是饥饿的。
何止是半个多世纪前,在现代文明来临之前,人类一直在与饥饿进行着抗争与和解的斡旋,人类几乎从未赢过这场谈判,始终处于欲结城下之盟而不得的尴尬境地。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我不是很了解,但就在中国宋代以前,中国人是没有吃三餐的习惯的。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物质最丰富的一个朝代,尤指北宋,1127年之前的那个美好的城市,汴梁。
所以,宋代人开始接受一日三餐的作息,从此,每天吃三顿饭似乎成了个再自然不过的事。
宋代以前,中国人只有晨食和夕食,这也与古代的作息时间有一定关系,毕竟在一个完全倚靠自然光线维系的文明里,当自然光消失后,摆烛夜宴的事,是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
所以,趁着光线还有,摄入一些能量,剩下的黑暗时间里,或者摸黑繁衍后代,或者让身体深度沉浸在黑暗中以抵抗或躲避下一次饥饿感的来袭,才是最明智和经济的做法。
我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是没有饥饿感的,或者说,我在不停地打败饥饿感,一次次地,只要它一出现,我就要去战胜它,也就是摄入更多的能量。
所以,在我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并不是很强。
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事,人只有处于饥饿感的状态下,才会有可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我再次强调,我指的是饥饿感,而不是饥饿。人在饥饿的状态下是没有自主意识的,更何谈控制。
当饥饿感消失,身体一定是处于失衡的状态,失衡,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失控。
三
乔布斯的那句宇宙级别的金句说的真好,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我们不要从什么创业和人生观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只从纯粹的生理层面上去理解,已经可以太多的感触。
人类是因为饥饿而一种演化成今天的样子的,人类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不智与不足,才一步步创造出今天这个繁华便捷的世界的。
设想,如果当年的那只可能站起来令尾巴消失的猿猴,是一个大腹便便、学富五车的老学究/老猿究的话,它可能早就被同一片丛林里的猛兽吃掉了。
这话扯的远了,其实我就是凌晨三点生生饿醒了,我知道,我的身体绝不饥饿,因为脂肪还在,并且还很多,我的饥饿完全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即饥饿感。
保持这种饥饿的感觉,才能控制这越来越愚蠢的身体。
才能让自己活得不那么市侩,活得不那么贪婪。
我倒不觉得,保持饥饿是为了拥有觅食的欲望,反而,保持饥饿感,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一碗简单的米粥和一些好吃的小咸菜,人生一世,拥有越多,身体的负担越重。占有越多,需要维护维持和保护它们的成本与负荷也就越大。
那样,真的是一种幸福吗?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早安,正在准备开胃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