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红楼梦》里写道。“世界都知道神仙是好的,但不能忘记共鸣。

把功名利禄当成粪土,人就会像神仙一样快乐,道理谁都懂,可惜做不到。

春秋时期,襄公二十四年,鲁国的叔孙豹到了晋国。范宣子问他,什么是“死而不朽”。

范宣子又说,他的祖先,都是名门望族,在虞舜之前,就是陶唐氏。现如今,他是中原的大人物。世代都兴旺发达,应该就是“不朽”。

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做到这“三个立”的人,就是死后多年,还会被人记住,至于家族的东西,不论哪个国家都有,仅仅是高官厚禄的东西,不是不朽。

将军岳飞曾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个人的功劳,就像尘土一样卑微,想要功成名就,还要披星戴月,走很长的路。

别惦记自己,多为江山社稷考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放下了功名,才是“正道”。

02

学会立德,厚德载物。

秦国能够兴旺发达,最后一统天下,外表的经济发达、武器精良的结果,其实是众望所归。

多年来,秦国的大王,遵从道德规范。

比方说,春秋时期,僖公十三年,晋国遭遇了饥荒,派人来求购粮食。秦穆公和大臣们商议,该如何处理?大家都认为,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抛开各种恩怨,爱护百姓。别国的百姓,也是天下苍生。因此,有了泛舟之役的壮举。

战国时期,秦惠王说,羽翼未丰的鸟不能高飞,法制不全的国家不能有效奖罚,道德不高的人不能得到百姓认可。

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树立了道德的秦国,越来越兴旺。可是,被欲望控制的秦始皇、秦二世,一心想要打造豪华的宫殿,要长生不老,滥用权力,导致民不聊生,很快就被推翻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立德可以不朽,失德可以遗臭万年。

自古以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加上其真实作为,合起来就是人生的一道光芒,一旦弄丢了,生命就进入了黑暗时期。

03

学会立功,惠及世人。

都江堰能够千年不朽,不仅仅是质量过硬,更是功劳盖世。

素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常常有水患来袭。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体恤民情,多番考察,率当地百姓治理水患。

后来,关于李冰父子治水的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李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一番,要送给江神,但是江神不领情。李冰大怒,和江神搏斗,逼着江神变成了苍牛。后来,江水里立了三个石人,按照规矩,枯水时期,水不能低于石人的脚背,涨水时,水不能高于肩膀。

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里写道:“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太平广记》里,范成大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

传说不是真实事件,但一定是功劳深入人心,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从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丰功伟绩”,不计其数。比方说,用来抵御外敌的长城;繁荣贸易的运河。

一个人的功劳,恩泽了万物,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就能够一直留存下去。

曹操说过:“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真正的立功,不是为了自己的名气,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服务群众当中去。即便受到了赏赐,也要与群众分享。

04

学会立言,取信于人。

春秋时期,鲁国臧文仲,发表了“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等言论,得到了国君的赞赏。

在处理财物方面,他认为:“铸名器,藏宝财,因民之殄病是待。”

战争的紧急关头,他说:“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

任何时候,他都以大局为重,以民为重,积极推动地方和谐,发展道德规范。所以,他的言论,得到了广泛传播,至今还有人去学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以此看来,一个人的言论,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唯有自己公道正派,别人才会服从。

那些哗然取众的言论,就像“皇帝的新装”,迟早要被戳破,荡然无存。

05

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一个人高级的功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何让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那就要坚持“立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奉献毕生的精力。

真正有功名的人,反而把功名看淡了,一直很谦卑。

作为普通人,应该做到这几点:一是有家国情怀,承担应有的责任;二是用高尚的道德去感染身边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不悲观厌世,做一个阳光一样的人;四是学会尊重别人,而不是去控制别人;五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管活得多难,都别坐地不起。

要懂得,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百年以后,还能被人惦记,常常想起曾经的美好。

朋友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不过是一滴水那么微小,但是你要是坚持助人为乐,那么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立德,众望所归。

立功,普度众生。

立言,开口如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