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了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一个读者加了我一个微信,发现我的朋友圈里东西不多,她很困惑。你宣传了霍奥波诺,这朋友圈里也没看到你发表啊。(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乍一看——你不专业!

朋友圈是展示自己的平台,过去我也经常发。

在之前的分享里我曾经介绍过我有每天徒步5公里以上,持续一年的经历。每天的徒步数据我都会发到朋友圈里,那时的想法很简单,保持对同龄人的优越感。

后来我不想徒步了,开始发旅游的照片,想法依然是保持内心的那点优越感。

再后来,很多的活动邀请我,他们经常给我发邀请函,而且都会客气的说一句,希望我能帮忙发个朋友圈,帮他们这个活动也做个宣传。都是认识的,相互帮忙也是应该的,毕竟邀请函做得还挺精美。

现在,我很少发朋友圈了,虽然我每天清理的时候,走的路不止5公里,虽然我还是每年会去几个地方转转,但是我经过长时间的清理,已经不再需要借由优越感来让自己开心了。

(图片来自罗胖的跨年演讲)

而对于零极限,重点是清理,并且清理中获得的灵感启示,我都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发表在了你现在看到的公众号里。每一篇文章在一千字左右,朋友圈又怎么能够承载那么大的文字量呢!

用朋友圈来评判一个人的专业度,犹如通过相貌来评判一个人的心地。都是记忆在作祟!

在过去,我的分别心也很重,总是不自觉地会对一些事或一些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大多数都留存在了我的心里,但对我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不断地清理中,慢慢地我开始恢复平静。就像这位读者朋友对我的评价,要是在过去,我肯定要跟她理论一番。但现在我只是按照内在小孩告诉我的话,回复了她一句:学佛不是非得当和尚!(不是非得把头发剪光才能学好佛)

我的内在小孩还是挺犀利的,他(她)告诉我这句话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一下,是不是换一种委婉的说法呀。后来想,算了,我过去吃过不听内在小孩的亏,就依内在小孩说的。发过去之后,对方不再问话,解决问题的效率真是高呀!

我会继续清理分别心背后的记忆,借由我的清理,希望我们彼此都可以放下记忆带来的成见。

朋友圈,未来也许我还会频繁的发起来,但这需要内在小孩告诉我,至于什么时候发,发什么内容,谁知道呢?!

谢谢你,我爱你。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也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