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常有文章说朋友圈三天不要安装,因为大多数博主都这样屏蔽了最关心你的人,阻碍了与亲朋好友的交流。(莎士比亚)。

设置三天可见是自己的自由,大家还是互不干涉为好。

接下来,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心理学动机。

这里先提一下,各位设置朋友圈权限的动机有很多种,我这里提到的不一定符合。毕竟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只是一个高概率的可能性,也就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绝对化或者我不是这样你就是错的逻辑往往是杠精的逻辑。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解释

印象管理理论认为,人们试图通过努力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为获得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

用户会在朋友圈中试图展示自己是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渴望得到肯定的评价等。若用户发现将自己以往的不足或消极的一面呈现在了朋友圈之中,也会考虑到该行为是否会让他人感到不适,形成不良印象等,进而会希望将自己不完美或情绪化的一面弱化或隐藏,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积极的评价。

除了希望隐藏过去的自己,大多数用户也希望不将过于真实的自己显露给他人。一个人的朋友圈展示得越多,越有可能暴露自己,或者准确映射出自身的优缺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信息。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他人对自己有如此清晰的认知;也不希望别人大了解自己,只希望别人了解的是目前可控状态下的一面。而通过将朋友圈三天可见,用户可以简单地隐藏三天以前或更久的朋友圈信息,包括用户个人认为会对自己的形象有不利影响的言论或图片,而不用烦琐地将之前不想公之于众的朋友圈逐一删除。

由此可见,设置“三天可见”并不代表自我封闭,其体现的是用户希望把当下所认为最好最契合社会的自我展示给他人,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而把自身认为消极和不足的一面隐藏起来的心理,也体现的是用户希望给予其他用户一个“模糊”的自我,仅仅将希望展示的部分展露给他人的心理。

基于安全需要的分析

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对于安全需求这个层次,马斯洛认为人这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朋友圈是一个展示个人情绪、兴趣爱好乃至生活轨迹等信息的社交空间,即会有通过多条朋友圈无意识地将完整的自我全方位展露给他人的可能性。当用户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时,他人可查看的朋友圈数量过多和时间范围过长都会使用户的安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个人相关信息泄露过多的担忧。除去财产及个人身份信息等较为私密的信息外,个人性格、饮食喜好、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等都存在被泄露的可能性。设置朋友圈可见时间变短,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受众的隐私信息被偷窥的概率。

参考文献:

江梦蝶.(2018).间歇归隐:自我呈现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之研究. 视听(06),146-147.

郑维卓.(2021).朋友圈“三天可见”设置行为心理因素探析——基于印象管理和安全需求视角. 现代交际(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