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为什么只能看到三天、朋友圈显示只能看到三天…
每天努力工作的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小时候我们也会有某种喜怒哀乐在社交网站上爆发的经历。一开始总是充满期待,想看看有多少人在关注自己,后来才知道自己不是主角,甚至沦为别人的配角。积累了足够的失望,手机消息逐渐被设定了朋友圈时间限制。
千万别撩那些,朋友圈对你仅三天可见的人。
为什么不要和朋友圈仅显示三天的人接触太深。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线上沟通已经成为主流,包括线上会议、线上课程等, 人们简单地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建立亲密关系。
其中朋友圈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敲门砖,可以搭建深入了解的桥梁,通过半年的朋友圈大致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情秉性,未来面试也会纳入朋友圈的考核,可见朋友圈的链接作用之大。
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兴趣时,点开朋友圈,却发现只有“仅三天可见的字样”和一条冷冰冰的横线,内心仅有的热情和勇气也瞬间化为泡影。
这类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希望别人关注他的生活,他们只想呆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不愿去面对外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感情,他们不值得深交,这类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心思敏感,注重隐私的人
这类人的心理独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和不默契的人说半句都是废话,他们天生就不喜欢研究情绪价值或心灵真理,因此也不善于语言表达,是语言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
比如九型人格中的“观察型人格”,他们的侧重点在于学习知识,追逐智慧,平时爱好思考,处理逻辑问题。
这类人遇事非常冷静,是九型人格中最沉稳的一类人,他们甚至能在领导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冷静分析,有条不紊地给出解决办法。
或许正是这种“与人隔绝”的状态造就了他们的事业天赋,这种人很少发朋友圈,也很少会和别人在朋友圈互动,因为他们并不好奇别人的生活,只关心自己的认知世界。
其实这类人也非常缺乏安全感,从马斯洛理论来讲,隐私是满足生理需求后,在安全需求阶段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他们过多的停留在这一阶段,导致无法往上形成稳定的社交关系,而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在于“自我暴露”程度,也就是所说的隐私泄露。
形成该性格的原因主要在于童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很小就遭到外界侵犯,于是选择封闭自己,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来保护最基本的私人空间,慢慢长大形成了过度封闭。
遇到这类人,还是尽可能地少“撩”,不要以为他们正在黯然神伤,渴望有人走近。
此时微信对面的人很可能正在雄心勃勃地策划工作方案,谋求职业规划,如果你不是那个“唯一”的人,还是就此收手吧,不要再徒劳无功,因为你很难走进他的内心。
第二种:成熟的人
这类人和第一类人的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内心不再年轻了,玩过了暧昧的套路,尽管被撩后有些许心动,或是知道不可靠或是早被伤了心,明白做好自己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
通常朋友圈设置仅三天可见,说明他们大部分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在网络上寻求存在感,踏踏实实地完成目标和计划,维系一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就不错了,平时有事就相互发消息。
朋友圈动态可能没有在他们的生活范围内,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想要通过线上走进他的生活,难度会非常大。
除非你们是线下认识的,想要走进他的心,就必须在实践中出发,在他的人脉圈子中去打听去学习,绝不能通过社交网络揣摩试探,因为这在他们眼里可能是小孩子的游戏。
面对优秀的人,想要“撩”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心态还没有对方沉稳,劝你就此放弃,如果你愿意做出挑战,就要下定决心,因为成功后你的生活状态也会被他影响发生质的改变。
第三种:孤独的人
这类人涵盖很广,可能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人,但大部分人是封闭自我的人,遇到了挫折和打击就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缩在阴暗的角落不愿走出来,他们既不会像第一类人一样在事业上取得升华,对过去的不堪进行补偿,也不会像第二类人一样热爱现实生活,努力活在当下。
他们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第一种情况,坚信自己不值得被爱,笔者之前遇到一个“话唠”朋友,表面上活泼开朗,实则阴暗至极,明明有很多优点,偏偏认为自己是个“烂人”。
如果你要“撩”这样的人,还是就此放弃吧,因为你不清不楚的暧昧可能会让他再次陷入黑暗,如果足够喜欢,也需要你自身内心有足够的“阳光”,否则很可能被他拖向深渊。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常说的渣男渣女,各位朋友不要以为这是个案,大多数朋友圈显示三天可见,确实是对所有人设置的,如果你遇见了一个高颜值的人,他们的朋友圈仅显示三天可见,就要格外小心了。
因为这是他们的撒网套路,永远不把最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意味着内心积蓄了足够多的负能量,等到“鱼儿”上钩,就会对这群人进行报复型情感欺骗。
可能屏幕前的你还觉得对方朋友圈不花枝招展,抱着一颗圣母“拯救”心态试图走进对方的生活,不过不好意思,他们可能要对你进行“被动攻击”了。
要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渣男渣女都乐于展现,善于糖衣炮弹的轰炸,他们也可能是潜伏在黑暗里的猎手,等待着你跌入温柔乡陷阱。
多去和自己同频并了解的人交往,是对自己期望和感情的负责,神秘感总让人愈发不能,可是猎奇心理也会让你误开“潘多拉盲盒”,不要企图去做拯救别人的圣母,撩人要挑对象,总之不要因为好奇心跌入别人抛给你的陷阱。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