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朋友圈)去鼓岭发朋友圈的句子…
连日来
福州这些地方。
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
成为福州最受欢迎的打卡点。
从 高龄
有这样的地方。
它装上了。
& ampquot一个孩子的童年& ampquot
2012年2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讲述了来自美国的高龄故事,其主人公米尔顿加德纳(Milton Gardner)童年在这里度过。
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参观“鼓岭故事”展馆。
它寄托着
“一位老人的愿望”
回到美国后,密尔顿·加德纳成为美国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直到去世,他最大的心愿是回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上一眼。弥留之际,他口中喃喃不绝地念叨“Kuliang,Kuliang……”
加里·加德纳和李·加德纳在鼓岭老街与村民交谈。
它记录了
“一次深情的回访”
1992年8月22日,应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邀请,加德纳太太来到鼓岭,寻觅加德纳教授当年的足迹。
她由衷地感叹:
“我感受到你们对我的伟大的友情和慈爱。我希望再次回到福州……”
加德纳太太。图源 央视新闻
它记住了
“一群寻根的人们”
越来越多在鼓岭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后裔,来到中国福州,来到先辈们曾经居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追忆百年前的中国情缘。
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参观“鼓岭故事”展馆。
它见证了
“一段永续的情缘”
美国人穆霭仁一家三代人都与鼓岭结下不解情缘。
它还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领导福州开展民间外交、城市外交的生动故事。
它,就是“鼓岭故事——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对外交流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现场展示点。
在红庙岭
有这么一个地方……
30年前
习近平同志在巍巍的北峰上
画下了一个圈
亲自确定在这里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场
从根本上解决了
福州垃圾出路难的问题
红庙岭循环产业园。市城管委供图
此后30年间
福州市传承接力
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开启
从填埋处理、综合处理、分类资源化
到基地化建设升级迭代
2020年
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
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昔日垃圾山穿上了“绿衣”,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之间草木葱茏。今天的红庙岭,已经成为全国门类最齐全、工艺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近零排放、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还一体推进污水处理、内河整治、造林绿化等工作,促进福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榕城处在“清洁、优美、整齐、绿荫、舒适”的环境中。福州蓝、水清河畅、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千园之城,成为福州崭新的烫金名片。
红庙岭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福州水务集团供图
生态文明建设
带来城市绿色新生活
福州30年的“蝶变”
在这里清晰呈现
它,就是“红庙岭·跨世纪的造福工程——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理念与生动实践”展馆。
在三坊七巷许厝里
有这么一个地方……
时光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
因房地产开发
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
面临被拆除的危机
幸得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三坊七巷免遭破坏
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得以保留至今
2200多年历史的美丽古城
得以保住文脉、留住乡愁
三坊七巷。林双伟 摄
从“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到“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三坊七巷。李芳摄
从1991年林觉民故居保护修复帷幕初开至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返坊巷,30年间,三坊七巷从“保下来”到“活起来”的涅槃蜕变,在这里得以系统重现。
它,就是“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古厝保护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展馆。
在苍霞新城
有这么一个地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8平方米的屋子,挤着一家7口人,房屋年久失修,木板横斜,夏天闷热,冬天漏风,居民吃喝拉撒都在这漆黑的破房子里,几代人都在这种环境里出生和生活。纸褙苍霞,满目疮痍。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之后,多次深入棚屋区调研。他对福州人最怕的水火无情深有感触,作出决策,修建闽江防洪堤,大力开展棚屋区改造。
2000年7月,烈日炎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没打招呼,来到棚户区连片的苍霞社区。在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他仔细询问,一待就是半个小时。
随后,他就近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棚户区居民代表座谈。会上,他对居民代表说:“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
苍霞新城新貌。潘平方摄
由此
苍霞棚屋区3400余户群众的
“世纪搬迁”工作全面铺开
从拆迁到回迁
仅仅历时10个月
成为当时福州
规模最大、涉迁群众最多、
征迁安置速度最快的项目
苍霞新城旧貌换新颜。叶义斌 摄
这些故事,在“苍霞人家——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棚屋区改造的生动实践”展馆,作了生动讲述。
“有形历史”
等你来打卡!
游客们在鼓岭故事、红庙岭、
三坊七巷许厝里、苍霞人家展馆……
这些打卡点
倾听故事,感悟情怀
感受福州30年的发展变化
从展示馆
读懂福州近30年来发展的
“有形历史”
在一个个故事中
接受新思想学习教育
火红的七月将至
欢迎你也来“打卡”!
来源:福州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