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小贾朋友圈]小清新朋友圈

时间:2022-12-02 08:37: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记者黄亚南

健身“打卡”、练习“打卡”、阅读“打卡”、学习“打卡”,甚至做饭和刷牙都是“打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之间出现了很多“打卡家族”。

对此,有人欣赏“打卡”人的专注和自律,经常为他们的坚持点赞;也有人认为在朋友圈“打卡”有些形式化。那么,您愿意在朋友圈里“打卡”去做某件事吗?

声音一: 坚持“打卡” 能够培养好习惯

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卫女士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打卡”,晒孩子坚持练习书法的情况。卫女士告诉记者:“儿子现在上小学4年级,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坚持下去,中间一旦有间断,亲戚朋友问起来,孩子自己就会觉得不好意思,第二天就会加倍补上。现在孩子已经坚持93天了,希望他能养成习惯,把字练好。上学期,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实有了很大进步,所以我继续采用了这种方式让他练字,这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监督,还可以慢慢培养他的自律性。”

26岁的小贾步入职场两年来已经有了小肚腩。“工作嘛,少不了应酬,我这两年间已经胖了快30斤,期间也在健身房办过健身卡,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小贾告诉记者,后来他看到朋友圈里经常有朋友晒各种“打卡”的图,便想着也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现在,我已经坚持跑步46天了,除了异常天气和推脱不了的应酬,基本上每天都在坚持。偶尔没有跑,第二天还会被同事、朋友揶揄两句。刚开始跑的时候确实很累,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会不想坚持,但通过‘打卡’这种形式,不仅有了无形的监督,朋友的每一个赞也是一种激励,变向督促自己坚持。目前,虽然体重减得不是特别多,但明显感觉身体状况好了很多。”小贾说。

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朋友圈“打卡”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形式,不仅能将自己的生活分享给朋友,还能鼓励自己坚持去做某一件事情。尤其是一些学生家长,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声音二:真正自律 不需要依靠“打卡”

虽然朋友圈“打卡”这种形式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也有市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市民刘先生说:“我并不认为在朋友圈‘打卡’可以培养自律性。自律本身就是在没有外界监督情况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打卡’明显则是一种依靠外界监督的力量,但是这种监督的约束力有限,即使哪天不‘打卡’了,也没有人会催促你,自己除了心理上有点负罪感之外,物质、精神上没有什么损失。自律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的管控,内在的驱动力才能实现执行力的根本动力,而不是外界的监督。”

大学生小周告诉记者:“我虽然经常会为一些坚持‘打卡’的朋友点赞,但我自己并不会采取这种形式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坚持什么没有必要非在朋友圈里表现出来,现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太多了,已经没有当初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没有坚持下来,感觉很丢人。”

有网友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打卡”确实能起到激励人们努力上进的作用,成功要通过坚持才能获得,而“打卡”能记录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但是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代,相当一部分人“打卡”目的不纯,有的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还有的纯粹就是跟风。有的人每天在跑步、听英语、看书等各种活动中“打卡”,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做。一些人为了伪装自己焦虑的内心,假装自己在健身、在学习、早睡早起,只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努力的假象,这也是各种互联网平台中“打卡”板块火爆的原因。

还有一些市民则认为在朋友圈晒“打卡”图片、晒跑步信息等一些内容,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太安全,所以并不支持采取朋友圈“打卡”的方式去坚持做某一件事。

声音三:记录生活 “打卡”是一种方式

还有人认为,“打卡”的意义不在于接受别人的监督,而是一种记录,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改变。

市民张先生说:“我认为朋友圈‘打卡’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己,不要在意有多少朋友给点赞,而要专注于自己的坚持和改变。我感觉‘打卡’是一种仪式感,是见证自己每一次坚持,每一次战胜自我的最佳证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做一件小事,时间久了,就会变得了不起,在浮躁的氛围下,更需要去潜下心,专注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打卡’既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又是对自身改变、坚持努力的一种见证,我感觉这种形式挺好的。”

市民刘女士认为,“打卡”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回忆,若干年后翻看自己每天坚持“打卡”的记录,见证自己努力时的样子,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感觉就像有人喜欢收集自己用过的火车票一样,在朋友圈‘打卡’跟这些已经作废的车票一样,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却见证了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旅途。‘打卡’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坚持。我本身就很喜欢通过坚持做某一件事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我上中学的时候英语特别差,然后就每天坚持阅读、背诵,提高语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不经形成了阅读的习惯,短板竟也变成了优势,后来大学学的英语专业,虽然现在我的工作和英语不大沾边,但因为这个优势,单位的一些外事活动领导都让我去,也因此很受领导器重。”刘女士说。

市民李女士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大学时的故事:“我和大学的一位室友很投缘,她非常努力上进,我也想和她在一样,变得更优秀。上学时,我就常常跟她一起学习,但是我没有坚持下来,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她却每天都在坚持。凭借这种干什么事都能坚持的毅力,她考上了研,读完了博,又进入了国内一家知名上市企业工作。人与人的差距真是在每天的点滴中拉大的,那些能坚持‘打卡’的人,真的很了不起。”

专家:坚持自我 不必拘泥于形式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朱女士介绍,从本质上来看,“打卡”是促进自身更快地达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想要借助“打卡”养成良好习惯的初衷并没有错,但“打卡”不应变成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一种跟风的方式,甚至现在还出现了很多“打卡”式的骗局,这已经背离了“打卡”的本意。

朱女士表示:“其实‘打卡’本身并无对错可言,但对于朋友圈‘打卡’,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以选择。毕竟在朋友圈‘打卡’只是一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式,而不能通过‘打卡’攀比或者为了‘打卡’而‘打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压力产生的焦虑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对抗焦虑的办法,‘打卡’可以让人们抛开外界带来的烦恼,更加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但一定要清楚,‘打卡’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督促和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它可以是‘打卡’,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当我们被‘打卡’绑架之后,这种焦虑的程度只会更甚。当然也可以用‘打卡’作为动力,但重要的并不是通过别人的夸赞来满足虚荣,而是自己真正从中汲取知识、获得健康,体会到努力的快乐。与投机、炫耀、跟风等相比,这才应该是‘打卡’的真正目的,也才能减少被焦虑绑架。”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