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美学文案朋友圈—黑暗料理搞笑朋友圈文案…
文|缘起源
这张照片是日本设计师三泽作为终身品牌推出的& amp# 039;树荫& amp# 039;这是名为的系列照明之一的作品。
画面中纯黑的阴影部分,并没有提供任何图像信息,但是却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阴翳”意指阴暗、幽暗,而“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是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就像夜明珠要放在暗处才能放出光彩,宝石若曝露于阳光之下则会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曾七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日本文化勋章得主的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小说家、散文家。
在日本大正文学时代末期,谷崎润一郎在文坛上与芥川龙之介以及佐藤春夫齐名。
他所写的散文集《阴翳礼赞》,是一本颂扬黑暗的美学。谷崎润一郎从阴暗的角度,去阐释日本的美学以及日本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不同的地方,也使读者对日本文化能有更深层的、新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阴翳”, 谷崎润一郎有别于一般人认知的思考角度, 与其说这本《阴翳礼赞》是谷崎润一郎在日本美学的随笔集,不如说,从本书透过日本美学,引领我们发现“个体的美学起点”,并提供考察生活的线索。
他认为,黑暗创造含蓄且具无比想象空间的美,是东方美学的精髓,因此,他也从很多角度谈黑暗的重要性。
例如作者从米饭谈起,如果将它盛在表面光亮的黑色饭桶中,然后放在阴暗的地方,不但可以显出它更有魅力,还能刺激食欲。
如果把刚蒸好的白米饭掀开锅盖,就会看到一股氤氲雾气从色的器皿中飘出,那一粒粒如珍珠般的米饭,会让人感受到米饭的恩泽。
谷崎润一郎以“阴翳”为基调,把这种日式阴翳美学描写得非常细緻、引人入胜。
日本传统生活美学是如何在阴翳之中成就的?
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是日本正迎来西方生活文化冲击的年代,作者看不惯这些西方发明如电灯泡或白瓷砖入侵日本民居。
他认为世界上最大量地使用电灯的国家,恐怕就是美国和日本,因为日本想模仿美国的一切。
但谷崎润一郎总觉得“电灯”让人感到麻木,西方发明所代表的光明亮淨,是肤浅表面没有层次的,所以他倡议日本传统固有崇尚的阴翳,是具有深度层次的生活美学。
阴影只是由一个光线透不过实物而投影出来,阴影里没有层次,只有一片黑暗。
但阴翳却是阴暗里有纹理、有质感,甚至可能还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这才是其引人入胜之处。
所以作者说:“先试着关掉电灯吧!”
谷崎润一郎对电灯泡所带来的电光很不习惯,反而更偏爱蜡烛火光的飘忽;他喜欢岁月积累的痕迹所带来的安稳感觉;还有门窗最好以纸制造,这不会像玻璃一样全部让光线猛地洒进来,而是有着不可形容的过滤作用,令室内的光暗柔和适中。
其实阴暗也是一种反向的留白,留白是留出呼吸的空间;而“留黑”则是保持神秘与想象的空间。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深入描述对阴翳美学的赏析和赞美,反而更能清楚地看到谷崎润一郎的生活态度。
厕所,也藏着独有的日式美学意识
谷崎润一郎从建筑、器物到食物,都能感受其对于阴翳美学的挚爱与执着。
他在拜访京都与奈良寺院时,谷崎润一郎体悟“厕所”展现的日式建筑可贵之处。
在他认为蹲在日本的厕所,“不管是冥想沉思,抑或眺望窗外庭院景色,那种心情,实难以言喻。”
因为日本的厕所,“一定建在离主屋有一段距离之处,四周绿荫森幽,绿叶的芬芳与青苔的气味迎面漂漾。”
尤其是从幽暗的光线之中,在纸门的微弱反射光下,厕所,在谷崎润一郎眼中是能歌赋风流、得真正风雅神髓的地方。
在文学世界中,谷崎润一郎试图召唤阴翳世界
在幽暗中追随美的倾向,东方世界显得尤为强烈,谷崎润一郎推断东方人倾向满足自己所处的环境,安于现状,因此对于幽暗不会产生排斥,并能在其中发现天然之美。
而西方人一味谋求更好的状态,“从蜡烛到煤油灯,从煤油灯到瓦斯灯,再从瓦斯灯到电灯,不停追求光亮,些微幽暗也要苦心积虑地设法排除。”
例如在日本、中国等东方文化的颜色基调都偏暗,从建筑、家具到生活用品颇多深棕色、暗红色,传统建筑窗口也很小,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幽暗。
房子在阴暗的氛围中,很不明亮,却在阴暗中创造了美,幽暗中透出的光线,令人更有想象力;日本食物善用黑色器皿,呈现幽暗对比的美观视觉,也使人更有食欲。
这本从幽暗中生出的日式美学,是谷崎润一郎在1933年发表的意识流作品,淡淡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却散发着绵绵不断的震荡,影响深远,一直延至今天。
寂静的平衡与美
《阴翳礼赞》的迷人之处,在于作者把许许多多生活场景刻画入微,并用他独特且真实的角度去解读。
虽然隔着书本与时代的差距,仍然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当时日本生活中的美。
而作者用日常生活当作主题,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美,不在博物馆里,不在画廊里,也不在艺术家手里。
美,其实就在在生活里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