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记者朱正文/图片

& ampquot每天有10.9亿用户进入微信,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进入朋友圈。

” 这组关于微信使用的数据告诉我们,使用微信已经成了绝大部分人的日常。

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人不用微信朋友圈社交?你的微信好友里,是不是也有关闭朋友圈或者从来不发朋友圈的“社会人”,他们既不在朋友圈晒照打造人设,也从不转发广告、鸡汤文。这些“社会人”为何逃离“朋友圈”?最近一段时间,记者通过采访,收集了一些逃离“朋友圈”的案例,他们中,有70后、80后、90后,有上班族也有自由职业者,关闭朋友圈或者不发朋友圈的理由,也不尽相同。

没QQ、微信,线上交流用网盘

不想被打扰只想安静生活

年龄:45岁

性别:男

职业:自由职业者

文华(化名)以前是一位媒体人,现在的他,成了一位自由职业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写小说、剧本上面。文华表示,别说不发朋友圈,自己手机里就连微信、QQ都没有下载。“其实没有微信、QQ,也不耽误我工作,可以用其他应用程序来接收文件。”文华表示,自己就是用网盘来接收文件,如果有朋友想要通过应用程序来联系他,也可以用网盘联系交流,“我觉得网盘用起来更安全方便,也更为简单。”

文华不用微信、QQ的理由还有一个:觉得安装了这些社交软件后,好友的信息会太多,源源不断的消息进来,自己的生活会被打扰。“不是不在乎朋友,真朋友也不在乎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吧,信息太多势必造成打扰,我只想安安静静写作和生活。”文华表示。

“现在通过微信、QQ交流是常态,他却没用这些软件,在我们看来,他确实有点‘清新脱俗’,不过,人是真的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我们作为朋友,当然尊重他的选择。”文华的朋友彭先生向记者证实,因为觉得用网盘交流起来太麻烦,要找文华的话,他都是直接打电话,虽然没有朋友圈的点赞互动,但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因为都认识很多年了,大家知根知底,没必要通过朋友圈来维护友情。”

“不看朋友圈影响不大

我不靠朋友圈来维系关系”

年龄:48岁

性别:男

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陈先生工龄20多年,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记者查看他的微信发现,他的微信没有朋友圈入口。“没有设置为仅聊天,我也没有研究过那些功能,就是一直没有用朋友圈这个功能。”陈先生解释。

陈先生的微信,找不到朋友圈入口。截图

说起关闭朋友圈的理由,陈先生表示,也许是上了年纪,自己感觉精力越来越有限,以前开通了朋友圈,但看了一圈下来,往往感觉比较累,自己又懒得打理,索性就把朋友圈关闭了,“关闭朋友圈也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人找我或者传文件,可以微信联系。”

对于不看朋友圈,是否有信息焦虑或者社交焦虑,陈先生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感觉,“获取信息又不是只有朋友圈这个唯一的渠道,有些人没有用朋友圈不也过得很好吗?而且,朋友圈的内容要不是转发的广告或者热门鸡汤文,就是一些每天吃喝玩乐的流水账,意义不大,看不看也没有关系。”

“还有,我没有想过有什么特别值得要通过朋友圈来维护的关系,包括家人、朋友等。”他还表示。

未设置分组

发朋友圈顾虑多,干脆不发

年龄:29岁

性别:女

职业:文案策划

29岁的重庆女孩刘莹在南岸区白鹤路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因为性格好,工作上,她和许多同事都能打成一片。但是,她的一些同事却对她不发朋友圈的行为感到疑惑:作为90后“社会人”,还能这么“孤僻”?

记者看到,刘莹的朋友圈设置了“仅展示最近三天”,没有一条朋友圈信息。“她哪里是最近三天没发,最近三年都没有一条朋友圈。”同事小唐说,他们都是做企划的,公司的公众号一有什么策划的活动推送出来,做企划的同事们几乎第一时间把活动信息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形成刷屏模式,唯独刘莹不会发,“我们都怀疑她不是要辞职,但每一次,她又忙前忙后,把安排的工作做得妥妥当当。”

刘莹的朋友圈设置了“仅展示最近三天”。截图

“发不发朋友圈,领导也不会强制,本职工作做好了就行。以前是关闭了朋友圈,微信升级过后,就没有关闭功能了,只能设置为仅展示三天。重新设置过后,我也不是不看朋友圈,只是不爱发,这也许是我单身的理由吧。”刘莹说,不发朋友圈,是不想处理发朋友圈后的反馈,“万一发一个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也没有人评论,那不是很尴尬?再说,我没有设置分组,朋友圈有不少领导,发生活内容的时候,领导怎么看?一味发工作内容,朋友们又怎么看?有人留下尴尬评论,我还要想怎么回。感觉太累了,发个朋友圈要思前想后,顾虑太多,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如果找男朋友也要通过发朋友圈才找得到,那就承担这个后果吧。”

发圈、点赞、评论无法吸引客户

“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

年龄:32岁

性别:男

职业:程序员

彭先生今年32岁,是一名程序员,在渝北区星光大道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翻看他的朋友圈,去年和前年都只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今年更是一条都没发。

“我的微信好友有700多人,大多数都是客户,你让我怎么发生活的内容嘛,我去年的朋友圈还是为了支持老婆的工作发的。”接受记者采访时,彭先生这样说道。

“没有信息焦虑和社交焦虑,对于我来说,朋友圈没有啥用。”他还表示,作为一名程序员,自己的工作就是做好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工作,给客户把问题解决了,客户才会真正认可自己和公司,“难道不做事,就朋友圈随随便便点赞、评论,就能方案胜出赢回客户了?根本不可能嘛,打铁还需自身硬,核心技术是关键。”

在彭先生看来,朋友圈的信息碎片化,一圈刷下来,往往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还会被动看到不少广告。“我最恨广告了,但又不能制止好友们发,所以就只好不看了,落得个清清静静。”彭先生说,不躺着刷朋友圈了,自己把休息时间利用起来和家人、孩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比刷朋友圈有意义多了。

彭先生表示,身边不少人有社交焦虑,害怕错过最新的热点,所以追看朋友圈,但他认为,只要有了追逐热点的心,就一定会被热点抛弃,从而变得焦虑,因为热点层出不穷,有人指望通过朋友圈来追逐热点融入圈子,无何厚非,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追逐热点,寻求共同的谈资。

声音

朋友圈本质是人际沟通

良性人际关系在于交流和真诚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交友、工作、生活乃至艺术创作,都有赖于社交网络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我,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人设’。”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表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呈现”,说的是个体为使他人按照其愿望看待自己,从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

陈志林表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去展现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我呈现”。人人都有社交需要,当大家都玩微信时,从众心理会促使人们赶潮流、追热点,避免落后,体现存在感,另一个角度来说,朋友圈也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生活的平台。当然,也有一类人群不愿公开发表意见或者不会把私生活暴露在别人的眼里,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某些言语影响,这类人思想独立,认为生活是为了舒畅,而不是为了有谈资,这一类人往往是足够相信自己的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想要的东西的,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着非常鲜明的态度。

陈志林认为,朋友圈里各种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人际沟通,也是与他人搞好关系、进行交流的新方式。无论用不用朋友圈,只要彼此想保持关系就是健康的人际关系,良性的人际关系包括开放地交流想法和真诚地谈论感受,能够以一种积极的、非对抗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困扰,所以,要想交到真正的好友最好选择当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