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庆尚北道山1壁千里。云海翻腾,越过蜿蜒的群山,大美如画。

三两好友为伴,乘坐国内最长的高山索道,“飞临‘雪飞燕’,一览众山小”。

4月29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的重要遗产——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盛大开园,四季开放。

被称为“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为举办地之一的延庆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奥林匹克园区,还有一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一批冰雪专业人才,一个越来越大的国际化“朋友圈”,一座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

延庆冬奥村。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海陀山下崛起知名滑雪胜地

打开世界地图,全球知名的滑雪度假胜地不可胜数:法国霞慕尼、瑞士圣莫里茨、日本北海道……它们中不少都曾是冬奥会的举办地。北京延庆也将跻身其中。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落幕后,经国际奥委会批准,举办地之一的延庆赛区挂牌“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五一”小长假,不少北京市民一路向北,奔园区尝鲜“冬奥体验季”,尽览“雪飞燕”“雪游龙”之壮美,打卡冬奥冠军房,将谷爱凌同款馅饼晒到了社交网络。

站在2198米的海陀山巅,眺望着郁郁翠幕掩映着的场馆,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毕崇明成就感满满。“历经7年筹办,延庆赛区吸引了世界瞩目。如今,这片‘山林场馆群’又长久地留给了老百姓,这是奥林匹克赠予我们的丰厚礼物。”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观光索道。段学锋摄

作为冬奥会的重要遗产,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堪称“国际一流”。乘坐4880米的国内最长观光索道,登上北京第二高峰的海陀山顶,市民龚先生赞不绝口,“‘雪飞燕’比电视里看到的还壮观!”他口中的“雪飞燕”,正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时令虽已过了立夏,赛时造雪仍未完全消融,7条洁白的赛道从山巅倾泻而下,状如飞燕,气势如虹。

在山脚,“雪游龙”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有人登上高点,直观俯瞰世界上第一条拥有360度回旋弯的雪车雪橇赛道,有人沿1.9公里的屋顶楼面观光路一览全貌,感受冬奥会“雪上F1”的极致魅力。不远处的延庆冬奥村,曾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为“最美冬奥村”。如今,赛时火爆的运动员同款“冬奥智能床”、特色菜品都原汁原味地亮相,游人争相打卡。

“雪游龙”和延庆冬奥村。王世奇摄

如果说,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的心动,那以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为圆心的海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更是让这份心动有了风驰电掣的可能。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北京延庆海陀位列其中。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总占地面积91.3平方公里,除了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部分区域,还将周边的万科石京龙滑雪场、玉渡山风景区等囊括其中,致力于吸引最广泛的滑雪爱好者,打造国内最高品质的滑雪殿堂,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部分。

2022—2023年雪季,人们来到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不仅有可能在“雪飞燕”“雪游龙”观看国际赛事,还可在届时新建的22万平方米大众雪场里挑战自我,到万科石京龙滑雪场的初、中、高级10条雪道中任意飞驰,玉渡山风景区的雪雕、冰雪乐园也将其乐无穷。

“不仅如此,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四季迎客,冬可滑雪,春夏秋可观光、徒步、滑索、攀岩、露营、越野等,人们在此开展山地运动、户外运动、康养度假、娱乐休闲,开启新的美好生活。”毕崇明说,像瑞士圣莫里茨等国际知名滑雪度假胜地一样,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不仅是一个景区,更将尝试引领一种主题化的生活方式。

一场盛会点燃一城冰雪热情

这两年,每逢雪季,延庆各大雪场里总有高手过招:在高级雪道上演“雪上飞”、犁式转弯、平行式转弯……一个个惊险又潇洒帅气的姿势,引来全场瞩目,喝彩声不断。这些高手可不是普通的滑雪发烧友,他们各有各的身份:有的是雪橇项目裁判员,有的是高山滑雪项目裁判员,有的是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

专业人员雪场“耍帅”似乎算不上什么稀奇。可精彩还在后面——

等到他们卸下头盔、面罩,上前搭腔聊几句,你会发现,这些高手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延庆本地人,并且就在几年前,他们还只是农民、面点师、社工等,对冰雪运动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

延庆冬奥村迎游客打卡。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从小白到高手,这个有点魔幻的集体技能跃迁,要归功于从2018年起延庆面向全区免费开展的“十万人次大培训”。4年来,这项计划累计培训10.16万人次,取得制冰师、滑雪教练员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达7322人次,1400余位延庆青年吃上了“冰雪饭”,开启了人生蝶变。

李伟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今年40岁的李伟,本是一名普通的延庆社工,5年前冬奥会筹办如火如荼,喜欢挑战自我的他总琢磨着干点什么,“和媳妇软磨硬泡买了一套装备,结果第一次上雪,摔跤摔到怀疑人生!”他笑着回忆往昔。

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儿,报名“十万人次大培训”,李伟陆续考取了高山滑雪二级裁判证书等,成为一名滑雪教练员、裁判员。2019年,在延庆区体育局推荐下,他又报名参加了雪橇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班。“去了一看是全英文教学,我都傻了,直和老师说我听不懂,老师说:‘你是代表延庆来的’。听到这话,我瞬间压力山大,但也动力满满。”

1975米,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的长度;千分之一秒,是雪橇比赛项目计时的最小单位。与雪橇比赛相关的每一个数值,李伟都烂熟于心……靠着迎难而上、勤学苦练,李伟最终取得了雪橇项目裁判员的资格,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一展延庆人的职业风采。

同样因为冬奥超越自我的还有陈琛。曾是一名兽医的陈琛,通过“大培训”,取得了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高山滑雪国家级裁判员考试,成为了延庆屈指可数的高山滑雪专业人才。

像李伟、陈琛一样因为冬奥迎来人生蝶变的还有很多:羊倌郎恩鸽组建起延庆第一支农民滑雪队,60多位农民小伙踊跃加入,纷纷成为滑雪教练;延庆四海面点师王诗存,通过“大培训”成为“冰丝带”的一名制冰师;“95后”小伙闫庆生,成为了“雪飞燕”赛事器材部的一名安全防护员……在吃上“冰雪饭”的延庆青年中,冰雪教练员281名、裁判员126名,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国内技术官员36名,取得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的达116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后冬奥时代,延庆冰雪产业将迎来繁荣发展,这些因冰雪而兴的本地人才,将在广阔天地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正如陈琛所说:“冬奥会落幕了,但我的人生梦想才刚刚开始。”

升级改造后的西大庄科村。本报记者 李瑶摄

“冰雪热”补齐全域旅游短板

下了京礼高速驶入延庆的南大门,妫水河桥上“夏都”两个字格外显眼。这是延庆长久以来的美称,其含义自不待言:山青水碧、气候凉爽,是消夏避暑的胜地。

延庆是旅游大区,然而,与春夏秋三季的火热相比,冬季则萧条不少:除了人们熟知的“龙庆峡冰灯”,可玩可赏的地方屈指可数。冬奥会筹办举办,带来了“冰天雪地”,“美丽夏都”从此有了另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最美冬奥城”。一年四季中,曾经的旅游淡季——冬季逐渐成为最火热的季节。

海陀山脚,“雪游龙”西南侧,大山怀抱中,几十幢联排别墅依着山势绵延近百米。叠层、斜屋顶、“之”字形阶梯,透着欧式小镇的幽雅;青灰色砖墙、石头纹理,又阐释着中式村落的古朴。这是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110多位村民的新居,也是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的精品住宿群。

西大庄科村是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最近的村落,2019年,伴随赛区建设,村落启动升级改造。今年“五一”,村民们陆续领取了新居的钥匙。“根据宅基地面积不同,村民们有的选了别墅,有的选了平层,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二百平方米以上。”西大庄科村的党支部书记徐建喜说。

住上新居只是冬奥红利之一,徐建喜和村民们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游客到海陀山上玩,到村里吃、住,就像外国的度假小镇一样!蓝图已经绘制好了:“除了自家住的,每家每户还有60平方米的公寓,大家伙儿都准备拿出来,连同家里人口少、住不了的新房子,都交给企业运营。到时候,大家可以住在新房里,在山上或企业就业,一举多得。”

眼下,热爱滑雪的村民徐振升已经摩拳擦掌了,“等今年底大众雪场开了,我准备创办个滑雪学校,做滑雪培训、雪板维修,把我们的‘度假小镇’红红火火搞起来。”

放眼延庆全域,冰天雪地四处“冒”起了热气。2021—2022年雪季,张山营镇后黑龙庙“冬奥人家”精品民宿“一间难求”。“冰墩墩”“雪容融”的玩偶抱枕、模仿冬奥会开幕式的国旗串联景观、冰壶桌游等,7岁的“奥运迷”吕帅在这儿玩嗨了。

近年来,延庆根据地域特色,分别在世园会、冬奥会举办地附近,南部八达岭镇、北部珍珠泉乡打造了一批“世园人家”“冬奥人家”“长城人家”“山水人家”主题民宿,实现精品民宿全域布局。冬奥会期间,全区精品民宿游客量、旅游收入双双创历史新高,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366%和574%。

看准了这里一年四季火热的旅游市场,去年,外地人刘文浩夫妇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附近的丁家堡村办起了民宿,“村子北临玉渡山,推窗可见山上的应梦寺,一年四季都是景儿!”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有了散布全域的精品民宿、有了持续提升改造的一批滑雪场……曾经的冬季旅游短板一下子补齐了。徐振升、刘文浩期待着,后冬奥时代,这座最美冬奥城将迎来全时、全域、全季的旅游大发展。

更多国际赛事伸出“橄榄枝”一场冬奥盛会让全世界“看见”了延庆。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806名运动员在海陀之巅同场竞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多次来到延庆赛区,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观看比赛,他竖起大拇指道,“场馆非常棒!是世界一流的!”延庆冬奥村共收到来自各国运动员的几十封手写表扬信。整个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延庆赛区共精心细致、热情周到接待国际奥委会和单项组织官员、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2432人次。

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延庆赛区国际知晓率2018年仅有8.6%,此后逐年提升至2022年的54.63%,延庆的国际知名度正一路蹿升,国际“朋友圈”可以说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收获了全球知名度,历经冬奥会7年筹办,延庆掌握了国际赛事的办赛规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模式。在举办中,340人直接参与赛事运行,34名延庆籍技术官员经过冬奥会历练,形成了一支保障国际顶级赛事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应用,成为延庆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延庆赛区首次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服务系统,达到了历届冬奥会的最高标准;无人机与200辆氢能大巴“空地联合”保驾护航;5G+8K技术提供优质的非现场观赛体验;气溶胶病毒监测、多体征感知设备等机器人全面应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方便外籍人员消费购物……这些“科技冬奥”的成果将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源源动力。

得益于国际化、高水平的设施和保障,今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延庆区政府、国际雪车联合会等五方签署《谅解备忘录》,约定未来5年,定期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国际雪车联合会赛事。

最美冬奥城,未来图景的璀璨一角仿佛已然揭开。

冬奥会的“长尾效应”正推动延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座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正向着未来全速前进!

专家访谈

持续打造“奥运城市 冰雪之都”

奥运盛会的筹办举办,能为举办地带来什么?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以下简称“赵”)。

记:筹办举办冬奥盛会,对城市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赵:通过筹办举办冬奥盛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迎来跨越式发展,并建立起一套盛会保障机制,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跃升。同时,场馆、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建设带动了经济,围绕盛会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持续拉动区域发展。此外,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记:在奥运遗产的利用方面,国内外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赵:以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为例,赛后,盐湖城场馆主要用于举办国际大赛、运动员训练、青少年冬季运动和大众休闲。2002年至2010年,依靠场馆举办了200多场赛事,各项赛事为犹他州创造了不菲的收益。

同时,通过场馆赛后利用发展了旅游业。例如帕克城山地度假村,夏季主要开展高山滑行、攀岩蹦极、山地自行车、徒步、迷你高尔夫等项目,大大拓展了盐湖城体育运动产业的内容,提供了四季旅游的服务。

记:您对最美冬奥城延庆的未来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赵:一是持续打造奥运城市、冰雪之都的品牌。把冰雪产业做出特色,力争形成全球冰雪爱好者的胜地、国家冰雪体育专业训练的基地、百姓冰雪休闲的园地。二是提升旅游业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季旅游,与张家口、崇礼联动,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三是培育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把培育特色创新产业作为引领区域转型升级、强势崛起的内生动力和强力引擎,努力成为京西北科技创新的高地。

(原标题:最美冬奥城的冬奥红利)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瑶

流程编辑:u01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