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想念我高中时代的女神。在一段时间里,J的朋友圈,她的生活千姿百态,毕业10年,越来越美丽,没有岁月过去的痕迹,丰收节也在朋友圈里慷慨分享。(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直到有一天,忽然变成一条横线,大约是在一个秋季,隔半个月再看还是一道线,我脑补了很多不好的场景:失婚、被三、破产、家暴……甚至是她不再人间了,一定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到底是什么让她忽然变得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分享了,各种荒唐的剧情不断在我脑海拼凑出悬疑画面,我忍不住,开始调查。

答案是:她二胎后中了大运,考录公务员,成功上岸了。成了体制内的人,开始走低调行事路线。我晕!

真是万万没想到系列。

无比的真实,我扒拉了一下我那些如今据说在体制内混得还不错的同学们,如今都低调成一条线,神秘地出没同学的八卦信息链,要想得知现状,全靠吃饭约局现场,还不能拍视频发抖音。

02、

有一个思绪丰富的老友在体制内浸泡了20年,总结出他们共有的一个特性: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为什么?怕呗。

有太多小年轻一头扎进去,张牙舞爪地炫耀一阵子日常工作,慢慢地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你的一言一行都不是自己的来,不出错还好,一出错就全盘皆输。能做的就是闭上嘴巴,扎实工作,用口碑讲话。

有人说,朋友圈是和主流媒体互补的宣传渠道。于是乎,体制内工作的人们又再次拥有了话语权,或者说是表达权,亦或代言权。

他们是一方又一方的官方发言地,朋友圈一流排整整齐齐都是自己所在单位从上到下的政策宣贯和新闻广播,正能量的舆论场彼此呼应,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比的就是手速。

后来我发现,不配拥有朋友圈,或者运营僵尸朋友圈的不单单是体制内的人,而是所有奔四的被家庭、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职场人。

他们不再有时间配齐九宫格,再也没有偶然发现动心文案的机缘,好似提前得了老年痴呆,对任何事不再有欲望,偶尔编好了朋友圈,在点击发送的那一瞬间,默默点了删除。

算了,暴露太多,于自己不利。

03、

大家到底在怕什么?

你发多了吧,领导觉得你心思都不在工作上,你炫耀了吧,朋友觉得你嘚瑟,你发什么都有一水心酸的人。

体制内的朋友都不发了,体制外的朋友也需要悟到这一点:点赞评论最多的那条朋友圈一定是“你过得不好”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