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繁体qq签名——繁体签名霸气冷酷

时间:2022-12-12 20:04:2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国大陆全面推行简化字的过程中,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继续使用,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价值。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签名、题词,如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一直使用繁体字。

对于推广、普及简化字,中国大陆行政部门立场坚定,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巩固。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明确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先导工作。该法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在台湾地区,从政治精英到社会大众,有很深的传统汉字情结,视大陆的简化字为异物。马英九认为,传统汉字“是祖先传下的正统文字”,“识正书简,不论是正体汉字或简体字,为在书写时更方便,即便是符号能代替,只要能让人看懂,并无不可”。

2009年6月,时任台湾领导人的马英九表示,“以后印刷体采用正体字,一般书写则可用简体字,希望两岸就此达成共识”。并刊出长文《大陆识正书简的文化意涵》,详加阐述。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做出回应:“关于繁体字、简体字的问题,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文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不同的只是大陆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随着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如何使两岸民众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两岸专家学者可以积极探讨,充分论证。”中国大陆行政部门的心态是开放的,持建设性立场。

在马英九任内,两岸相关部门未能就繁体字、简化字之争达成共识或意向,只得搁置争议,各说各话,各行各道,井水不犯河水。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文化认同是一种抽象的心理建构,决定文化认同的因素主要是长期性、抽象性的不因短期利益而改变的风俗习惯、生命礼俗、伦理价值等因素。这种抽象的心理建构是由长期的历史经验积淀而成。在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华人社会,政治认同常常通过文化认同建构起来。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对共同价值观的自我传承。汉字是中华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鲜明标志,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是全球华人的共同信仰,心心相印,代代相传。

汉字属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汉字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系统。汉字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独特贡献。我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显示了文化典籍和语言文字在传承思想、培育人才、改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作用。汉字构造具有可解释性,不可轻言更张,自毁长城,置民族文化于万劫不复。

中国大陆的简化字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产物,有其长期的历史动因,与国家命运的沉浮相起伏,是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中国大陆推行使用简化字已达60多年,对于减少文盲、普及初等教育功不可没。在13亿多中国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民众仍然占少数。1949年后出生的人,从小就学习简化字,要求他们再写繁体字,并不现实。文字是国家统一的一种意志,不可轻言改动,以免自乱阵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必须坚持使用简化字,切忌随风摇摆,进退失据。

亡人之国,先亡其史。欲亡其史,先灭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西方文明强力冲击后,当代相当一部分知识精英接受了西式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信心。

多难兴邦,丕极泰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逐渐增强,正在走出西方文明中心论的阴影,重新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传统汉字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DNA。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主张使用或恢复繁体字,也是言之有据,持之成理。

繁体字与简化字是前后关系、衍生关系、兄弟关系,具有共通性,相互依存,不是非此即彼、有我无你。两岸人民都坚持汉字的正统性、权威性、合法性、传承性,坚守中华文化家园,繁简之争仅仅涉及到部分汉字的书写与适用,不应被放大、夸张,造成意气之争,上升到意识形态,无端攻击对方。在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前,两岸应求同存异,互相尊重,暂维现状,相向而行,缩小分歧,共同努力,朝着在全中国范围内书同文的方向前行。

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仍在使用繁体字,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大陆在坚持使用简化字的大前提下,对于大学本科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应该增加繁体字的教学课时,要能认识、辨别。对于常用的500个繁体字,如學、習、書、寫、術、華、國、語、詩、時、間、運、動、複、興等,不但要认识,还要能够书写,从“写简识繁”,逐渐向“写简用繁”过渡。

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应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传统版本的“二十四史”、《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进而直接阅读没有标点的古籍。

在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大陆的学术单位、民间组织可以使用传统汉字,用繁体字印制学术论文、会议手册、大会图标等,不必简转繁或繁转简,多此一举。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年轻人也要体认到,中国大陆普遍使用简化字,应能认识、书写简化字。这对于赴大陆旅行、交友、求职、工作有其必要。不可一味强求中国大陆使用繁体字。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心生芥蒂,事与愿违,欲速而未达。(作者系褚静涛,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